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证券赶赴H股融资有望本季度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6日 04:45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于德良

  中信证券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其H股上市步伐。

  日前,香港《东方日报》报道,中信证券H股来港上市保荐工作完成“选美”,除同系信银国际担任保荐人及主承销商,内地四大行的投行亦出任承销团主要成员及联席帐簿管理人。消息人士称,估计中信证券H股上市申请亦很快获中证监审批,能够赶及第二季启动。

  有望成为首家AH股上市券商

  2010年3月23日,中信证券公告,因重大事项正在商谈中,公司股票暂时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5个工作日。5个工作日刚到,中信证券就发布了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

  截至2010年末,中信证券总股本99.45亿股,以此计算,其H股发行规模将不超过11亿股。以4月1日收盘价14.3元人民币计算,中信证券募资规模可达160亿元人民币。如果中信证券H股成功发行,将成为首家A、H股上市的券商,其国际化步伐也会迈得更大。

  业内人士表示,中信证券在香港上市既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加速开拓国际业务,为未来的业务扩张奠定基石。实际上,今年以来,多家券商都积极谋求资本市场融资。如宏源证券拟募资70亿元,太平洋证券拟融资50亿元,广发证券再融资180亿元方案已获证监会受理。

  中信证券业绩快报显示,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74.26亿元,实现净利润109.4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比上升24.63%和21.82%。

  中信证券表示,本次发行价格根据发行时国内外资本市场情况、参照同类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估值水平确定。本次发行方式为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国际配售包括美国、日本等地区。公司本次发行H股股票募集资金将全部通过补充资本金,用于海外业务平台的构建,其中包括:1.建立或择机收购海外研究、销售及交易网络,包括组建国际研究团队,建设国际销售网络,发展证券保证金融资等其他海外及跨境业务;2.发展资本性中介业务,包括大宗经纪业务,结构性产品业务,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业务;3.补充流动资金。

  加快国际化步伐

  作为最早尝试走向国际化的券商,早在2007年,中信证券就曾经计划赴港发行H股,筹资30亿美元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2005年,中信证券在香港成立中信证券(香港),开始拓展海外业务。2006年又对中信证券(香港)进行了增资,收购了中信集团下属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旗下的三家子公司,获得了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及期货业务资格。

  2007年10月,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达成战略合作共识,签署全面战略合作预案。然而,突如其来的肇始于2008年初美国的次贷危机,击倒了贝尔斯登。2008年3月,贝尔斯登的流动性因挤兑风波而迅速恶化。之后,摩根大通和贝尔斯登迅速达成以每股2美元进行全面收购的协议,中信证券侥幸躲过一劫。

  此后,中信证券将目标瞄准了东方汇理银行。

  2010年5月,中信证券公告拟与东方汇理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方范围同时包括其下属的盛富证券、农业信贷银行证券(美国)公司和里昂证券等公司,合作方式包括业务合作、客户资源共享、组建合资公司、成立战略联盟等。

  去年底,中信证券完成了中信建投的股权转让。该股权转让分两次完成,其中45%的股权交割日为2010年11月15日,投资收益约为60.75 亿元;8%的股权交割日为12 月16 日,投资收益约为10.8 亿元。中信证券合计入账70亿元。实际上,中信证券并不缺钱。因为,加快国际化步伐才是其战略布局的关键。

  对于中信证券H股募集资金投向意在拓展境外投行、买方业务,海通证券分析师也指出,加大买方业务尤其是资本中介型已成为中信证券近年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境内无法大规模开展的背景下,境外市场是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最好突破点。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