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代资源是让一种稀缺变另一种稀缺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金岩石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在亚当夏娃的世界,有动物,森林、阳光、海洋,没有当今世界的能源危机。是亚当斯密时代“理性经济人”的贪欲,把自白垩纪以来至少3亿6千万年的动物变成了石油,森林变成了煤炭,现在我们开始担忧煤炭石油的枯竭,寄望于开发新能源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美国人用乙醇替代石油,想摆脱汽车对石油的依赖,结果是加满一辆轿车的乙醇所需要的玉米,是非洲穷国一家人一年的口粮,由此引发的粮价暴涨把十几个国家送进了饥荒。人类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却导演了人与车争粮的悲剧。
各国都在关注阳光、海洋和风力,这些潜在的资源也都是亚当夏娃的遗产,结果如何呢?
人们找到了能够把阳光转化为电能的多晶硅材料,然而大规模应用还不到五年,多晶硅的价格就翻了15倍,成为比石油更加稀缺的资源。也许人们还在幻想着风能的转换、海水的淡化、温差的发电,但所有这些转换的技术也许都会和多晶硅转换的技术一样,只是让一种稀缺转换为另一种稀缺。
人们总希望亚当夏娃的“遗产”能像动物森林变成石油煤炭一样,让我们能够廉价地使用几亿年来积累的资源,享受今天的生活方式,但也常常忘记亚当斯密的“稀缺性”定理:因为欲望无穷,资源才有限!
换句话说,亚当夏娃和亚当斯密两个时代的差别不是资源的有限性,而是欲望的无限性。为了约束人的无限消费欲望,亚当斯密发现了那只“看不见的手”,用价格调节供求,才能够化无限为有限,化腐朽为传奇。
石油价格的暴涨是当今世界各种能源危机的源头,有人乐观地预期油价将会大幅度回落,有人则热情地推销各种新能源的梦想,却都没想到一个简单的推论:油价暴涨是亚当夏娃开始申报的“专利”。阳光、海洋、风力和温差,也都是亚当夏娃时代的资源,都不能再被廉价地使用。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哪一种能源不是亚当夏娃时代的资源呢?答案是:核能!令人生畏的核能!在亚当夏娃的伊甸园里,我们看不到核能的身影。只是从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开始,核电的开发才进入高速增长期。这种疯狂开发的状态虽然因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事件”和1986年的前苏“切尔诺贝利事件”而一度减速,但2000年以来却再次升温。下面这组数据说明了各国目前的核电使用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全球核电装机量为439台,总装机容量达3.7亿千瓦,占全球年发电量的17%,核电已经和火电、水电一起成为全球电力的三大支柱。以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排名,法国居于首位,高达78%;韩国次之,达38%;日本第三,占30%;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的核电占比分别为24%、19.4%和17%,中国目前的核电占比为1.8%。我们再看一些国家政府已经确定的核电开发计划:美国计划到2020年新增核发电能力5000万千瓦,俄罗斯计划到2020年将核电占比从目前的17%提高到25%,印度计划到2030年从目前的348万千瓦达到5000万千瓦,日本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使用占比提高到40%,韩国似乎是要赶超法国,计划要在2035年达到核电占比65%!
走出亚当夏娃的伊甸园,透过新能源的热烈讨论,我们看到的是人类正在悄悄走向核能,走向令人恐惧的“原子弹”。从目前核能开发的技术水平看,人类已经具备了和平使用核能的能力,但若从当今国际政治的格局看,人类正在面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当今世界,军事和经济的手段已经落伍了,各国政府多已达到“自古知兵不用武”的层次。全球化进程中的两极分化,致使富人的国际政治变为金融,穷人的国际政治变为恐怖,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威胁正在逐步升温。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