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乳制品生产企业迫于原料奶及相关投入品生产压力,上调了液态奶及相关乳制品的价格
1、《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叫停乳品捆绑销售,打响了乳品价格上涨的第一枪
2007年6月,包含3家A股上市企业在内的14家乳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南京签署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7月10日,中国奶业协会在北京制定了实施方案,北京、哈尔滨两地分别成立了联合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宣言〉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方案要求取消所有设计产品的捆绑、搭赠(包括其它产品或礼品)销售行为;禁止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取消特价、降价销售。对于特殊的临逾期(已超过二分之一保质期)产品,其销售价也不得低于成本价。此后,巴氏消毒奶逐步提价,北京、哈尔滨液态奶制品捆绑销售逐步取消。
捆绑销售叫停后,乳制品终端实际销售价格上涨了20%左右。
2、提价申请通过,乳品价格迎来新一轮上涨
今年3月底,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了提高部分纯牛奶价格的申请,国家发改委受理并同意了该申请。光明乳业在公司公告中披露,主要提价产品为部分销售区域的纯鲜牛奶和常温纯牛奶,加权平均提价幅度约14%。提价涉及的产品约占光明2007年度乳制品等营业收入的23%,约占光明20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18%。
由此,国内大多知名品牌的乳品价格再次调升,乳品终端销售价格进一步上涨。
三、居民乳品消费数量增长缓慢,牛奶产量持续增长,加上价格上涨抑制了部分需求,乳品价格短期内难以持续上涨,甚至出现回调
1、居民乳品消费数量增长速度放缓,牛奶产量持续增长,需求增长慢于供给增长,乳品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城镇居民是我国牛奶消费的主体。我国城镇居民鲜奶年购买量在2003年以前高速增长。2003年以后,购买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有所下降的局面(2005年)。
与此同时,牛奶产量保持持续增长,1999~2006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供给增长大大高于需求增长速度,乳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2、价格上涨抑制了部分需求,乳品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乳品终端销售价格上涨后,北京很多超市的乳品销售区域冷冷清清,购买者迅速减少。购买量的下降,使得保质期短的低温乳制品经常出现临逾期现象,保质期45天的高温灭菌奶也有临逾期现象发生。
3、捆绑销售再次风起云涌,乳品价格变相下调
为了消化临逾期产品,今年7月以来,北京、哈尔滨、广州等地超市液态奶制品降价、捆绑销售再次出现,产品范围覆盖了巴氏消毒奶、UHT奶、酸奶及干乳制品等,其中主要以UHT奶、酸奶两种产品为主。
南方日报2008年7月15日报道,广州各大超市的乳品专柜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搭售活动,其中某品牌酸奶部分产品6—7折出售,而其他品牌乳品也有买酸奶送饭盒或买6送3等促销活动。促销涉及品牌范围广、种类多,商场促销员竞相吆喝,用促销产品来吸引顾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