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还有上扬潜力 中小板值得关注

2014年02月10日 16:35  证券时报 

  推石的凡人

  今天沪深主板一改往日颓势,出现放量大涨,沪市上涨41.57点或2.03%,成交1127亿元,深市上涨195点或2.57%,中小板更是暴涨180点或3.53%,创业板再次大幅震荡创出新高,实在有点出乎笔者预计。回顾去年走势,单日放量大涨的交易日并不算少,但从整年来看,沪深主板依然是以大跌收盘,可见单日的放量大涨并不代表什么,关键是后市要稳健的上扬,就像美国三大股指很少出现单日大涨,但是整年涨幅依然可观。偶尔单日放量大涨只能说我们的股市依然不成熟,投资者的心态依然非常浮躁,这并不利于后市的发展。

  从今天盘面来看,各大权重板块集体起舞,即使像煤炭版块媒体报道秦皇岛港口出现巨大挤压,也不能阻止上涨的步伐,有色板块更是一马当先,不仅版块涨幅巨大,更有数只股票封于涨停,银行券商保险也是不甘落后,纷纷翻红出现上扬,地产板块更是大出风头,出现中阳走势,导致沪深主板放量收出大阳线,而题材股更是大放异彩,次新股是轮番大秀,十几只股封于涨停,特斯拉、在线旅游、养老概念、婴儿概念、民营医院、蓝宝石、智能电网和稀土永磁等均有所表现,两市有几十只股票涨停,可谓是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良好走势显现。但是笔者认为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网缩科技在高位大幅震荡,成交量也大幅放出,大资金流出迹象非常明显,是不是题材股炒高的一种结束,虽然目前不是很好判断,但至少意味着风险逐渐来临,从整个创业板来说,上午资金大幅流出尤其是大单资金流出超过10亿元,下午以后又有新资金介入,资金流出大大减少,预示着市场分歧日渐明显,开始了新的一轮击鼓传花游戏,毕竟估值太高,后市回调风险也在加大。

  从沪市来看,股指经过今天大涨已经到达2086.67点,接近2100点前期密集成交区,这一位置压力更大一点,需要市场更多的成交量才能突破。从资金面来说,由于市场依然以炒作题材股为主,而整个市场资金并不宽裕,难以支持权重股题材股共舞的局面延续,其次从权重股来说,今天是集体异动,但并没有形成一个领涨板块,而权重股集体异动需要的资金相当庞大,将很快消耗做多动力,后市走势会出现分化。也将影响股指上攻速度。

  笔者认为,影响后市走势的主要因素是资金面,今天央行进行了正逆回购的训量,市场预计央行会启动逆回购对冲到期巨额资金,如果明天央行能如期启动逆回购,而且量能有所突破,能有效对冲到期资金,压低市场利率,那么股指将继续反弹,而逆回购落空或是量能不够,市场资金利率出现升高,那么股指将重回弱势震荡,但周一(2月10日),票据市场转贴利率骤跌。数据显示,6个月期票据转贴利率月息为5.80‰,跌0.7‰。显示市场预计央行放宽货币的预期还是有所较为强烈,从银行间利率市场来看,虽然短期利率上扬,但中期利率出现下行,市场人士也预计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会出现微调,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股指将在2050点一带形成一个中期底部。

  今天中小板放量大涨,笔者认为在创业板大涨积累了巨大涨幅以后,风险也在增高,而中小板股票涨幅有限,后市存在较大补涨空间,值得重点关注,尤其是一些具有新兴经济概念而业绩增长较为可靠的公司更值得留意。中小板股票可能是未来的主战场。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明天央行应该能重启逆回购,市场在底部放量突破,后市理应能看高一线,从技术指标来看,经历今天大涨以后,短线指标进一步得到修复,5日10日和20日线均出现拐头向上,但5日线黎收盘点位较远,有可能会在盘中出现震荡。KDJ指标三条线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扬,MACD指标中红柱继续加长,黄白线继续低位稳健上扬,都预示短线股指还有上扬潜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央视暗拍东莞色情业:五星酒店裸舞选秀
  • 体育CBA福建5加时胜 前马竞主帅将执教国安
  • 娱乐央视春晚用语纠错:从未“想你365天”
  • 财经人民日报:人民币没有贬值理由
  • 科技高通涉嫌垄断遭举报:国产替代加速
  • 博客中国人性交易调查:平均每次花140元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马年职场囧规:同事间上班前要爱的抱抱
  • 谢作诗:东莞应该率先发展色情业
  • 叶檀:2014最大风险是新兴市场危机
  • 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 管清友:大话央行四季度货币报告
  • 江濡山:美国股市的软肋
  • 肖磊:新兴国家货币为何靠不住
  • 王福重:中国95%的税该取消
  • 陶冬:非农再失手 耶伦初登场
  • 梁建章:应设立生育节 鼓励生育二胎
  • 李迅雷:改革之年能否消弭高楼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