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救市能否扭转销售颓势
近期,各地方政府“救市”楼市的热潮迭起。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上海、南京、杭州、长沙、西安、武汉、厦门等18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杭州公布的“24条”与南京的“20条”。两个城市的“楼市新政”由于具有较为明显的系统性而被称为“救市标杆”。
国都证券研究员周红军认为,部分楼市“救市”措施有望缓和市场萎缩幅度和萎缩速度,交易成本的降低、税费补贴等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实质房价的下降,有助于缓解房价下降速度。对于开发商而言,放宽建设项目开工竣工期限,适度调整出让价款支付期限等,可以给开发商紧绷的资金链以缓冲,另一方面也会缓和开发商降价的速度和幅度。
但是周红军也认为,楼市下行的趋势仍将继续,地产行业调整的周期在3~6年左右,决定房地产行业调整深度、广度和速度的关键还是要看房价下调的幅度和速度,最终将反映在商品房的成交量上。总之,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入深度调整阶段,对政策救助不宜过分乐观。
国信证券首席研究员方焱对此持类似观点。方焱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消费力下降而引发的有效需求不足。居民财富大幅缩水,购买力下降,居民消费预期发生较大变化,房地产销售面临“财富负效应”的冲击短期内仍难以改善,预计未来一年房地产业销售还是非常低迷。
中信证券做得比较扎实,聘请了专门的调研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成都开展对潜在购房人的调研。发现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狭义真实需求约等于2007年后4月销售量的35%、36%、18%。房价过高是制约房地产需求的主要因素。据调查,广州能够承受超过125万元总价的自住客只占2.13%,而北京计划购房预算超过150万元的只占所有计划购房的自住客的1.84%,武汉84.18%的自住客无法承受5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房价水平。
地产股长线投资机会渐现?
在楼市“降价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持币观望,楼市成交量越来越少。那么对于目前的房地产股票,该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呢?专业投资人员给出的建议是:回避或者对部分个股进行短线投资。
国都证券周红军最新的报告中对房地产业给出的评级是“中性”,这对于热衷给出“推荐”评级的券商来说,“中性”评级相当于是“卖出”建议。
深圳一家私募机构研究总监黄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今年内不会去买房地产股票。房地产行业的颓势目前在上市公司业绩中还没有得到明确体现。今年中报中,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速还有39%,虽然比去年上半年45%的增速有所下滑,但是还是处于增长的“幻象”中。楼市销售萎靡的情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才会体现在报表里,总之,房地产业最坏的时候还没到,房地产股票远没到适合长期价值投资的时候。
国信证券方焱认为,在“救市效应”下,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易性机会。未来3~6个月房地产业表现将强于大盘,存在阶段性交易机会。配置对象主要分两类:其一是一、二线龙头股,如保利地产(600048.SH)、万科A(000002.SZ)、华侨城(000069.SZ);第二类是主要项目分布在“救市”力度较大城市的区域龙头,如滨江集团(002244.SZ)、苏宁环球(000718.SZ)等也可适当关注。
招商证券姚炯认为,在房地产熊市中,对于房地产个股应该以PB(市净率)来进行估值。总体上A股房地产股票估值的底线大约在1.3~1.5倍PB左右,但下列房地产公司的PB估值的底线理应可以略高一些:其一,将来有望快速增长的行业龙头,如万科A、保利地产等;第二类是现金充裕的公司,如金融街(000402.SZ)、华发股份(600325.SH);第三类则是原先持有物业较多等原因导致账面净资产低估的公司,如招商地产(000024.SZ)。目前在上述公司中万科A、保利地产的PB偏高,分别是2.47倍、2.79倍;招商地产PB其次,为2.11倍;华发股份PB为1.8倍,PB较低的是金融街只有1.45倍。从这一角度看,金融街的估值支撑度比较高。
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