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 明
在本报2008年12月27日推出的2008年终盘点专题中,界龙实业这只注册地在浦东新区、总股本仅3.1356亿股的上海本地小盘股以年度涨幅61.24%居2008年逆市上涨的八大牛股之首。据2008年三季报显示,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自然人,且搜遍各大基金或券商的研究报告,均未对该股有过投资评级,可以说,界龙实业让它的持有者在过去的一年熊市中“闷声”发了大财。
转眼来到2009年,新年伊始,两市大盘实现了开门红,上证指数还以4.62%的周升幅跻身近十年第一周涨幅的三甲行列。市场整体活跃程度大大提高,大家不仅可看到许多熟悉的身影如天津港由低位放量劲升,还可发现外高桥放巨量再一次出现在涨停名单中,32.41%的周涨幅也非常耀眼,浦东新区与滨海新区概念股竞风流的帷幕可能也将逐渐拉开。
经济发展地位
功能定位各异 贡献各有千秋
在一般投资者的直觉上,浦东新区像已经发展完全的巨人,而滨海新区则是刚刚蹒跚学步的娃娃,最起码从在股票二级市场上市的A股家数比较来看,浦东有80余只,滨海才10只,但经过详细翻阅两个地区的发展报告才知道,浦东和滨海的差距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一、发展过程非常相似。浦东新区发展建设稍早发动,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滨海新区起步稍晚一点,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发展滨海新区的战略决策,2006年4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滨海新区成为我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见,两个新区的发展启动相隔一年,而戴帽“新区”仅相差10个月。
二、发展规模渐趋接近。滨海新区起步之初落后不少,1994年地区GDP仅为112亿元,刚是浦东的45%。而根据两个新区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8年前三季度,滨海地区GDP实现2275.09亿元,浦东为2365.10亿元,滨海已是浦东的96%。其它数据比较,滨海2008年1月-10月工业总产值6421.93亿元,外贸出口总值224.24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71.06亿美元;浦东同期工业总产值4652.50亿元,外贸出口总值510.84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40.54亿美元。显而易见,部分重要经济数据指标滨海已超越了浦东。
三、功能定位不同,决定发展侧重不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在于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三星电子、可口可乐、丰田汽车、松下电器、三菱化学、佳能、本田汽车、摩托罗拉、国际商用机器(IBM)等国际知名公司都在这里安了家。
浦东新区是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功能开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内的36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的港区联动已取得突破,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等功能不断拓展,海港与空港的口岸功能和枢纽功能逐步增强。“金桥出口加工区”先进制造业能级和研发服务功能继续增强,中外总投资超过110亿美元。而2005年9月成立的“三林世博功能区”更好地整合资源,不完全统计已吸引落户项目553件,完成招商引资总量36.1亿元,吸引外资1.02亿美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