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张佳昺
“XX券商零佣金”的新闻最近好不热闹,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终于传播到了证券行业。只是,把佣金降到近乎交易所规费的“零佣金”之后,券商靠什么赚钱?
第一种,最直接的,自然是赚衍生金融产品的销售费。支付宝[微博]做了那么多年,一直免费。但是推出余额宝后,通过收取货币市场基金的渠道服务费和管理费,轻松把免费用户 “变现”。以眼下余额宝4500亿元规模计算,按照两项0.55%的费率计算,一年的收入就是24.75亿元。从成熟市场来看,股票和债券资产的比重应该远高于准现金类资产,这意味着相关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的市场应该数倍于货币市场基金。当然,要吃下这些金融产品的代销份额并不容易。
第二种,间接的,向证券交易产品提供商收费。在美股市场,不少券商也会推出 “免佣ETF”交易品种招揽客户,当然“免佣”的范围仅限特定基金公司的产品。
第三种则是针对高端交易模式收取高昂费用,就好比QQ是免费的,但是你想成为会员,获得诸多特权就要支付会员费。相比成熟股市,证券交易还非常原始,诸如跟踪止损单、算法交易等复杂的订单还都无法实现,记得早年某软件厂商针对权证交易者推出可模拟跟踪止损单的软件,一年收费就达近千元,可见此类增值交易模式确有前景。
第四种,经纪顾问的平台费。对冲基金收取表现费的模式令许多投资高手心生向往,只可惜国内类似的私募基金门槛极高,不适合民间高手。其实,在成熟市场,普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模式为其他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同样可以自行设定表现费,而券商提供的经纪平台则是为此提供了后台的清算、扣款等方方面面的支持。目前,国内不乏民间投资者私下进行代客理财,而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将这一业务阳光化、专业化,未尝不是一种新模式。
你或许会问,貌似这四种思路看着都得从长计议,短期来看都不怎么靠谱啊?没错,“从长计议”这四个字用得好。想想眼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正数以亿计地烧钱招揽客户,你就当明白这是一个烧钱也要积累客户的互联网年代,重要的是圈到客户,有了客户就有风投的追加注资,就有证券市场的追捧,这样的背景下“想赚钱”,你就输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