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套信托计划,券商对项目的把控度不高,风险不加注意就会暴露”
理财周报记者 蔡俊/上海报道
效仿公募基金的券商资管,如今向融资平台转型。
6月份以来大集合产品停发,分级产品在动荡的二级市场环境中飘摇,越来越多的券商资管加入到发行融资类产品的大队中。浙商证券、五矿证券、首创证券、中原证券、宏源证券等券商都推出小集合对接信托计划的产品。领头者浙商证券资管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资管”),在去年一法两则颁布后,就迅速确定资管平台的发展。
不过,大资管混战的开启,并不意味着风控的放松,相反,创新与风控裹挟同行。相对主动管理型产品,无论是小集合还是定向通道,融资类业务始终面临尽职调查、刚性兑付、估值难题等一系列风险。今年的现场检查中,就发现一些券商在开展此类业务时,变相扩大投资范围进行利益输送。
浙商突进
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浙商资管共发行27款产品。其中,除“金惠超越1号”、“金惠月月聚利”、“新经济第二季”、“汇金精选”、“汇金金算盘”等5款产品外,其余22款产品均是融资类产品。
所谓融资类产品,是指券商通过小集合或定向的形式募集资金,投向信托计划、股权质押等项目。目前这种类型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投资信托,另一类是结构化融资,如股权质押、债券回购等。相比于以往的主动管理型产品,融资类产品在于开拓项目的来源。
“去年新政颁布后,小集合的投资范围拓宽不少,大家就在这方面动脑筋。一单规模几千万元的融资项目,如果一对一定向发行,只有银行资金能吃下。这也是挤小集合通道的原因。”一名上海券商投资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而此类产品具体的操作模式,为券商发起小集合计划,投资者认购后,券商将募集资金投向信托计划。以浙商资管的“金惠蓝天”为例,投资标的为天津信托的蓝天商贸城租金收益权转让计划,是典型的小集合套信托形式。
据统计,浙商资管今年与8家信托公司合作,包括陆家嘴信托、浙金信托、天津信托、中融信托、长安信托、华澳信托、万向信托、新华信托等。小集合所套的信托计划,主要集中在政府建设项目等。
一名浙商证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去年资管新政出台后,公司内部对资管业务未来方向进行讨论,最终于去年底决定改变效仿公募发产品的老路,转而将其作为一个平台撮合投融资需求。”
实际上,券商打造资管平台,目前的项目依旧集中于地方政府建设资产,原因是考虑到其信誉与抵押资产。合作形式是小集合购买信托计划,受让如债权、应收账款等政府资产,并由政府平台约定回购,后者将可处置资产作为偿还抵押,抵押率不超过50%。
据悉,浙商证券自今年成立资管子公司以来,对部门结构进行重新划分。原属浙商证券的资管总部拆分成8个部门,除进行主动管理的权益投资部、量化对冲部外,机构业务部、结构金融部等部门都在忙着寻找项目。前述浙商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要求小组人员要扩大三圈,即金融圈、实业圈、政治圈,从资本中介高度找项目,“机遇难得,稍纵即逝。”
前述浙商证券内部人士透露,浙商资管平台的业务布局为“6+3”战略。“6”指的6种通道业务,包括票据、委贷、信用证划款、同业存款、银证债券、银证保存款等,“3”是资产支持业务,覆盖股票质押、政府平台、小额贷款公司信贷。
风控难题
伴随信托“刚性兑付”的风险不断暴露,小集合投资信托计划的风控问题也引起券商高度关注。虽然并非主动管理,但风险敞口却面向券商资管,如何尽调成了问题。
一般而言,尽调过程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未尽事宜、提交报告、后续服务等五个步骤。地方平台多为开发项目,因此建设中的项目许可证、进度、销售台账等都是调查的重点,并要写入专业分析报告以及项目可行性论证。
“资管套信托计划,券商对项目的把控度不高。虽然也要尽调,但实质是在代销这个计划,风险不加注意就会暴露。”上海一名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2012年,工行山西分行代销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1号”被爆刚性兑付遭遇危机。该计划投资主营煤矿业务的山西振富能源集团股权。由于投资标的出现经营问题,工行一度处于40亿元兑付的风口浪尖。为控制风险,券商资管更多能做的是要求信托计划提供外部增信措施。
以浙商资管的“金惠吴兴2号”为例,该产品投资浙金信托的吴兴区文化旅游项目,计划向吴兴国资下的南太湖建投发放贷款用于前述项目开发。项目增信方面,被贷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吴兴区政府也将本次贷款本息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财政局安排资金予以偿还。
实际上,浙商资管将此类称为“政府平台资产支持业务”,平台融资方出土地抵押,财政局拨款约定回购,地方人大常委出决议将还款列入财政预算。浙商资管今年投资的信托计划,都以如此形式开展。
除此之外,如何估值是此前券商不曾遇到的问题。由于信托计划的流动性不如二级市场,多数券商对该类产品采取摊余法,即根据利息计算。前述上海资管人士表示,“这种产品的信批是个新挑战。由于很多银行资金会去认购,未来有个趋势,银行对融资类产品采取信用分级,按分级进行披露,充分揭示各种风险。”
平台混战
券商资管变身融资平台,这股风向正在证券业蔓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除浙商资管以外,五矿证券、首创证券、中原证券、宏源证券等券商都发行投资信托计划的小集合产品。在分级产品大行其道的2013年,这些券商正在转型。
以五矿证券为例,今年其分3批发行香河鹏森央企项目计划。资料显示,该小集合投资的是长城新盛信托的鹏森香河计划,向“央企国际健康养生中心”发放建设贷款。此外,首创证券牵手四川信托,中原证券与百瑞信托合作。宏源证券专门推出“信托宝”集合,其“无锡县前三号”专门对接万家共赢(基金子公司)的无锡房地产项目。
这样的结果,一部分原因是大集合停发倒逼,但核心是新政以来资管投资范围被大大拓宽。然而,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之间的合作,如何厘清各自的风险依旧是个难题。今年现场检查出现的问题,高风险资产的被纳入投资标的就成为监管处关注的重点,联讯证券、华福证券都通过定向通道,投资信托计划向关联方输送利益。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