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盛科技曾经引以为傲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董事长龙长生被拘后崩塌: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通过宏盛科技的供应链进行传递,然后一点点在龙氏家族控制的关联公司账面上消失,把中信保拖下水之后,上市公司最终被彻底掏空,成为整个案件的替罪羊
本报实习记者 孙乾
龙长生是上海宏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817.SH,下称“ST宏盛”)董事长,这个身价十几亿、风流倜傥的男人,曾与多位女明星传出绯闻,现在却因涉嫌逃汇、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等多项罪名的指控被拘留审查。
宏盛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IT和家电产品。曾经最让宏盛科技自豪的,是其采用的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既不同于自己开工厂生产,也不同于纯贸易方式,而是从美国一些大型卖场拿订单,然后由国内一些厂商进行生产。宏盛科技的主要客户是全球知名的沃尔玛、百思买等大型销售商。
随着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融资架构倒塌,龙长生家族倾力打造的资本链条断裂。暴露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被掏空的上市公司的典型样本和一条近乎完美的资金链残骸。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法术的得逞有四大重要的角色不可或缺——香港供货商ORIGON公司;美国经销商IRC、INT;担保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及替罪羔羊上市公司ST宏盛。
每一个角色都是这条资金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财经时报》试图从以上四个环节入手,揭露其家族如何在A股市场“空手套白狼”。
默契的产销配合
ST宏盛一贯标榜以“供应链管理”为独树一帜的业务模式。这条经历四步走的资金链确实默契十足。
第一步:美国经销商INT等公司,收到最终客户沃尔玛(Wal-mart)、百思买(Bestbuy)等零售商的订单后,下达给ST宏盛(或子公司)。并且,向美国保险公司Wells Fargo投保,购买应收保险,受益人为中信保。
第二步:ST宏盛(或子公司)收到订单后,向香港供货商ORIGON下采购单,并向开证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中信保凭借着美国的保险单给ST宏盛开了出口信用保险,中信保承保后为ST宏盛的出口提供担保,并向开证银行为ST宏盛(或子公司)提供担保。从而开证银行凭借着中信保的担保向代理采购商开出了信用证。
接下来,香港供应商通过向国内的电子公司零组件生产商采购货物后,向ST宏盛(或子公司)交货,验收货物后,将货物直发美国,交货给美国经销商,货物最终到达沃尔玛、百思买等终端零售商手中。
最后,终端零售商收到公司产品后60-90天实施付款,货款到达中信保与美国经销商及ST宏盛的共管账户。共管账户所在银行,向ST宏盛(或子公司)、美国经销商等付款,货款划拨到宏盛ST(或子公司)的开证银行。
依次循环。
实际上,这条看似完美的产业链关键部位都操控在龙长生家族手中,以至于使其神不知鬼不觉地掏空上市公司。
资金在供应链里游走
供货商ORIGON在整个供应产业链中地位至关重要,龙长生恰恰是凭借ORIGON,打通ST宏盛与多家子公司的供应链条,同时做高成本,从上市公司套现。
然而时至今日,报道过这家公司的媒体也没能弄清楚,香港供货商ORIGON与龙长生家族到底什么关系。但是纵观整个产业链条,有一点非常明确,如此重要的环节,龙长生肯定不会放任在他人手中。
ST宏盛这样叙述ORIGON存在的意义:受内地税收政策的影响,内地生产商生产的零组件需要出口到香港。目前内地的电子公司零组件的采购也多是在香港完成,本公司也不例外,也在香港进行采购。此外,国际电子大厂为发挥自身的规模优势,一般均采用统购统销的方式,其在国内的工厂一般只执行保税加工的职能,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实现更多利润。这也决定了虽然公司很多采购的电子产品生产地实际在中国,而仍要与其海外总部进行采购。
如上所述,ST宏盛的主营业务为IT和家电产品的出口贸易业务,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如安曼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及宏普国际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等,均是通过ORIGON间接为ST宏盛提供整机、零部件、晶元、封装测试等生产服务。
据业内人士描述,ORIGON在拿到订单之后即向ST宏盛在内地的子公司进行产品采购,收到银行的信用证之后,交货给ST宏盛,同时ORIGON向开证银行提交单据,开证银行根据信用证指定的款项付款给供货商ORIGON.在这个过程中,香港供货商ORIGON的存在使得龙氏家族从海关手中赚得三份税收优惠。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规定,ST宏盛子公司将原材料出口给ORIGON获得出口退税;ST宏盛进口ORIGON提供的原材料,享受“来料加工”项目税收优惠;加工完成之后,将产品出口给美国经销商,享受出口退税优惠。
但是,这仅仅是ORIGON存在的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认为,这家香港供货商的存在使得ST宏盛与子公司的关联交易更加隐蔽,以至于交易成本实际控制在龙长生家族手中。
以年报公布的数字来看,这一供应链经营模式的利润也极为微薄,2004年至2007年,宏盛科技年报实现收入36亿元、51亿元、60亿元和51亿元,其净利润却分别只有0.4亿元、0.5亿元、0.6亿元和-1.77亿元,利润率约不足1%。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ST宏盛向前5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57.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99.99%。而子公司安曼电子、宏普国际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60亿元,与采购金额如此接近。但是两家公司净利润只有0.14亿元,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资金也并非通过子公司大规模转移。
据接近调查组人士曾向媒体透露,龙长生涉嫌逃汇,缘于其暗自将货款和抽逃的部分税款转到个人小金库,再私自转移到国外。
如果上述调查人士所言确凿,那么嫁接在ST宏盛与子公司之间的香港供货商ORIGON,凭借先天的政策优势,便成为龙长生转移资金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