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富龙热电重组化生存之路(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 01:39  21世纪经济报道

富龙热电重组化生存之路(5)


  他认为,公司公告只是简单地说“古山深部区”,显然不符合事实:第一,古山是一个相当大的地方,并且古山矿隶属平煤集团,不可能整个古山区的“300米以下”的煤炭储量都卖给富龙热电;第二,即便是生活在矿区的人,也未必都了解“深部区”的确切概念,更何况非专业的普通投资者。 

  该人士认为,公司公告模糊“深部区”的概念,意在规避投资者的追问:在对深部区开采的处理上,目前通行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等上面部分被所属单位开采完以后,深部区部分才可以开采,二是自己出钱先替人家把上面的挖走,然后才可以采深部区部分。

  换句话说,只要上面部分没有开采完,“深部区”将永不能动工。

  在记者随后的调查中,“采矿权”和“深部区”的问题,都得到了古山矿务局的佐证。

  该单位地测室一位专家还向记者表示,“第一,我们即便有这个矿,集团也不可能把矿卖给他们,因为现在煤价那么贵,第二,目前还没有勘测到古山矿的范围内有这么一个储量的煤矿。”

  记者随即在古山矿务局楼下,以投资者名义致电富龙热电询问具体地点。

  公司证券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不知道矿的确切位置,并将记者的电话转至综公办(音),但办公室人员称也不是很了解,又将记者电话转至管理公司矿产资源事务的“矿产资源办公室”,一位自称姓丛(音)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办公室也不太清楚矿的位置,也没有人去过,“或许我们经理去过,但他出差了”。

  据另一位当地证券界资深人士分析,除遭遇不能“大矿套小矿”的规定,产能问题也是富龙热电难以逾越的鸿沟。

  按照规定,内蒙古当地100万吨以下的井不批(指年开采量低于100万吨的单井),而富龙热电所买的那个矿,年开采量可能达不到100万吨。“当时的公告,是储量5100万吨(注:5100万吨储量的实际可开采量一般是60%-75%),他大概可以开采二三十年,也就是年产是30万-50万吨,按照规定是不可能批的。”

  上述富龙热电高层人士在解释为什么记者所采访的对象都不知道矿的交易情况和具体位置时,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其表示整个交易过程“只有3个人知道”,“操作这个事的,也只有这个3个人”,而且“自己也没去看过那个矿”。

  也许,围绕这个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15分45秒~119度18分15秒、北纬42度04分00秒~42度06分45秒的区域,还有无法说透的故事——也许这个“采矿权”的故事,会如上述证券人士所言,“就是拖,拖到不了了之。”

  供热价格倒挂导致连年亏损

  正如前文资深证券人士的预测,接踵而至的兴业集团重大重组,为富龙热电成功将“采矿权”迷局“拖到不了了之”,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但逼迫富龙热电彻底萌生退意的,显然还是其多年以来一直亏损的财务状况,以及只能依靠当地财政补贴勉强度日的尴尬境地。疯涨的煤炭价格,只不过是点炮仗的“火捻子”而已。

  近四年来,本该收益稳定的公共事业股富龙热电,每年都走在亏损的“钢丝绳”上。2004年-2007年,分别亏损5815.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以下同)、7063.44万元、5288.05万元和8626.3万元,而2007年,因亏损额巨大,赤峰市财政补贴额度高达8440万元。

  与不佳的财务状况相“匹配”的是,据wind统计,公司“上市12年来向A股流通股股东派现2次合计0.03亿元,募资3次高达6.61亿元,在全部A股中名列第1395位”,排在其后的,几乎只剩下ST公司。

  面对记者的提问,上述公司高层沉默片刻,袒露心声,“或许我们这样类型的企业,本就不该来上市”。

  一位在赤峰市生活多年的券商高管说,“富龙热电1996年上市时,被归到公用事业板块,业绩较稳定,其实这都是概念,都只是市场所炒作的东西。”

  “公司虽然叫富龙热电,但是那个电的部分很少,是个副产品,对公司整个业绩的贡献很小,公司主要还是供热,而目前煤价涨热价却不让涨,只能对公司直接补贴。”

  尽管赤峰经营城市供热供暖的企业,只有富龙热电一家,但垄断地位并没有给其带来多少实际好处。

  据富龙热电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测算的保本价格是每平方米每个月3.97元,但市场价只有3.35元,有6毛多钱的保本差价,并且这一情况已有多年。

  “尤其2002年底,局势开始恶化。原来平煤集团主动找上门卖煤,现在变成拿着钱都买不到煤,公司成本上升得非常快,2002年以前,财政补贴可能也就是一二千万,之后就从3000万、5000万,一路飙升到去年的8000多万。”

  更加严峻的是,因持续多年经营不佳,富龙热电几乎丧失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但赤峰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又需要这家占据“垄断”地位的国企跟上节奏,“其痛苦不言自明”,上述证券公司高管表示。

  “谁都不喜欢过伸手要钱的日子”。虽然意图购买煤矿以打通产业链的如意算盘终告落空,而期待政府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划给我们几个煤矿”的想法也越来越不现实,但是,机会最终还是出现了,只是不知道这个机会是真的机会还是重蹈覆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富龙热电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