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对于正在入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外资机构来说,A股市场的大牛市已令他们处于颇为尴尬的境地:年初按照有关规定谈好的入股价格,大半年后很可能已经变成“地板价”,当硬着头皮熬过各个部门漫长的审批周期之后,外资机构们发现自己想要入股的公司的股价已与当初不是同一等级,并很可能在最后的审批关键时刻遭遇“红灯”。[全文][评论]
业内人士认为收购失败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是因为收购对象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比如说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石油运输等运输行业,再比如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类似于电力、水利等公用事业股,由于要实施国有绝对控股的战略,所以,海外企业收购往往会遇到国资委等部门的阻击。
  二是因为收购虽然具有战略意义,但就如同价值投资一样,任何收购都要讲究投资成本与回报的问题。如果股价过高,再好的收购计划都会变得苍白无力,毕竟在和平时期,谁也不会对大米出黄金的钱购买。此比喻虽然不太贴切,但也说明如果收购价格过高,往往会使得海外企业在收购过程中作主动放弃的策略。
[全文][评论]

  对于海外企业来说,这两年的牛市行情的确是他们的不幸,因为收购价格虽然不是依然二级市场价格确定的,但却是以二级市场作为参考系,即二级市场价格飙升,收购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不可能再是净资产或者在净资产上的略作溢价。比如说前文提及的施耐德收购重组S宝光就是因为二级市场价格的暴涨,使得收购价格迅速提升,从而使得此笔收购的收益预期大大下降,因此,迫使施耐德放弃收购。由此可见,这两年的牛市行情所带来的A股市场价格高企提升了海外企业的收购成本,使得收购的鸡肋特征日益明显。[评论]

  海外收购行为因为牛市行情所带来的成本高企而失败,将是一把双刃剑,毕竟在充分竞争的传统产业,引进海外企业进行控股,可以解决就业,也可以解决企业产品的升级,更可以带来优秀的管理经验,所以,对于海外企业收购失败案例,作为理性的分析人士,的确没有必要欢欣鼓舞,而是要看到其背后的不良后果。
  更为重要的是,这极有可能降低A股市场的投资热度,因为多次的历史经验显示出,购并尤其是外资购并,是A股市场一道永恒的投资主题,只有不停的外资购并,才可以带来更多的题材溢价预期,从而充分改善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而且,持续的外资购并,其实也为A股市场带来持续的做多题材。所以,海外企业并购案例失败的增多,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产业资本眼里,A股市场股价已经高估,且将降低A股市场热度,并不利于A股市场的后续发展。[评论]

  上市公司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更多的是从推动国际化进程、改善股权结构等方面考虑,而外资在入股上市公司谈判之初所遵循的也是“不低于前20天平均股价90%”这一规定,如今经过多方努力却无法结成硕果,过错难道在于大牛市?
  外资入股审批周期过长导致价格差异过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监管方要进行尽职审核或许也难以缩短审批周期,经历从外汇监管部门到国资部门、商务部、证监会的层层审批,无疑需要相当的时间来配合。[评论]

 受阻牛市之终止篇:外资并购始降温
  自2006年9月《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发以来,外资并购、入股已面临诸多的压力,颇为“不巧”的是,A股又自2006年开始了气势如虹的上涨。
  此次上涨终于令前段时间相对热烈的外资并购降到冰点。深发展A和锡业股份23日相继公告终止外资认购股份进程,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受阻又增加了新的案例。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因牛市而呈现降温态势。 [全文][评论]
  从深发展A和锡业股份公告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有意用1亿美元以5.247元/股价格认购深发展A的通用电气金融国际金融公司,有意用不超过5亿元以每股8元左右的价格认购锡业股份的香港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之所以终止认购股份的进程,不约而同的是因为深发展A和锡业股份的股价远远超过当初签署认购协议时的心理价位23日,深发展A和锡业股份分别报收于41.1元和77.5元。[全文][评论]
  通用金融和香港中银“搁浅”深发展A和锡业股份,已经不是牛市导致的第一例外资并购受阻案例。前不久,施耐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重组S宝光的受阻,就是因为以股价为基准转让国有股权难以操作,虽然施耐德一度不甘心放弃并购,但在一番努力后最终无功而返。目前,上市公司中因牛市使得外资并购踟蹰不前的还有阳之光、福耀玻璃等。 [全文][评论]
 受阻牛市之转道篇:不买A股买H股
  基于牛市造成的A股股价扶摇直上而极大增加并购成本的压力,但一些外资采用了异曲同工的并购手法,东方航空以3.8港元/股的价格向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控股(私人)定向增发29.85亿股H股,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东方航空23日A股的收盘价为14.35元,而H股的收盘价只有7.79港元。
     资料显示,东方航空H股和A股在因是次收购而停牌之前的股价分别为3.73港元和9.6元,两相比较足可见认购H股为两家外资股东减少了170多亿元的成本。
     不言而喻,像东方航空这样具有A股和H股的两栖上市公司是稀缺资源,从而令外资以较低成本并购上市公司的计划难以实施。安邦集团高级分析师贺军认为,牛市使得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普遍遇到了收购价格的重估问题。可以说,外资在中国的并购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已有的案例表明,外资并购增长的前景需要重估。
[全文][评论]
 受阻牛市之凯雷篇:牛市消磨渐无望
  在山东海化(000822)的论坛里,有关凯雷入股海化集团的讨论近半年来从未停止过,每一次股价的波动都会引发一连串有关外资入股海化集团进展的联想,各种关于凯雷入股进展的传闻不时出现。但随着今年7月初潍坊市国资委、海化集团与凯雷投资集团三方签署的备忘录宣告到期失效,凯雷入股海化集团至今仍未取得任何进展。
  外资入股的久拖不决让山东海化的投资者陷入颇为艰难的境地,山东海化的半年报显示,个别机构投资者甚至已经将手中的山东海化股权售出。
  有接近山东海化的人士表示,凯雷入股海化集团迟迟未能达成协议,关键仍在于股权的价格问题,凯雷与海化集团接触是在2006年,当时山东海化的股价尚维持在4-5元的范围,至2007年中期,山东海化股价已上升到15-16元,远高于当初的股价,这使得国资部门不能轻易放行凯雷入股一事,而凯雷亦难以接受超出自己预想的入股价格,由此形成胶着局面。
  事实上,开始于2005年10月的凯雷收购徐工集团一事至今尚未了结,尽管凯雷入股比例已从最初的85%下降至50%,但有关“国资是否贱卖”的争论仍不绝于耳。
[全文][评论]
 受阻牛市之高盛篇:处处遇阻处处难
  并非凯雷一家遭遇牛市状况下的入股困境,高盛入股美的电器(000527)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并在证监会处遭遇阻力。
  美的电器引资高盛集团全资子公司的方案在2006年11月21日签署,按照外资入股境内上市公司的股价,不得低于收购协议签署前20天平均股价的90%这一规定,美的电器拟以9.48元/股的价格向高盛方面定向增发7560万股,引入GS Capital成为美的电器第二大股东。
  协议达成后,高盛方面开始了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到商务部,再到证监会的审批过程。由于其间美的电器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0转增10令总股本扩大了1倍,美的电器向高盛的定向增发方案也相应的调整为每股4.74元,定向增发1.51亿股。然而,至今年6月份商务部批复同意后,美的电器二级市场的股价已在32-35元(转增股本后),是高盛当初谈定的入股价格的6-7倍。有关人士指出,价格差异过大最终引致定向增发方案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
  除了入股美的电器外,高盛目前面临的更迫切的境况在于,其入股福耀玻璃(600660)和阳之光(600673)的价格也实在是比目前二级市场价格低了太多:入股福耀玻璃的价格为8元/股,现在福耀玻璃的价格在33元附近;入股阳之光的价格为3.99元/股,现在阳之光的价格在26元附近。高盛入股福耀玻璃和阳之光的协议同样也是在2006年11月达成,定价也是按相关规定作出。美的电器定向增发被否已预示着高盛在福耀玻璃和阳之光上不会是一帆风顺。 [全文][评论]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申韦 程蝉     欢迎各媒体合作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 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