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重新崛起的天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 05:1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2005年8月,天山股份资产重组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天山股份新一轮发展的开始。 2005年,公司一举实现扭亏。 2006年,天山股份生产经营与管理各方面较2005年更有显著改善,超额完成了2006年利润指标,为天山股份“十一·五”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短短的两年,天山股份迅速步出低谷,恢复了勃勃生机的发展势头。 危机中坚定信心目标不变 面对2004年突如其来的“德隆风波”,和公司经营的严峻局面,天山股份董事会及经营层面没有一味地依赖和坐等时机的转变。在抓好运营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原大股东、国内外多个战略投资者沟通,展开了企业自救,保证运营,积极重组。 天山股份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坚定信心、坚定目标,全体员工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产经营热情,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缓解公司经营压力。面对产业政策的调整,公司保证了正常运营,稳定了客户信誉;面对水泥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通过整合管理、整合企业、整合市场实现了稳健经营。 面对“德隆事件”的影响,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全力配合国家、自治区工作组开展工作,力保了生产运营、职工队伍的稳定。天山股份向中国一流水泥企业迈进的目标不变,天山股份人做优做强水泥主业的信心不变。2004年7月1日前夕,天山股份举办了“庆祝建党83周年暨天山股份首届合唱节”。合唱节结合各单位实际,以车间、分厂、公司、事业部等为单位进行,主会场设在公司总部,另设华东、华南、南疆三个分会场场,分别进行;合唱节以开放的形式进行,合唱歌声嘹亮,台下台上同唱一首歌,气氛十分热烈。合唱节展示了天山股份员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旺季生产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 天山人就是以他们最大程度的努力弥补了不利局面对生产运营造成的影响,企业运营在动荡中仍实现了稳步发展。2004年水泥销量较同期增长14%,商品混凝土较同期增长104%,销售收入近18亿元,同比增长22%。水泥、商混业务增长幅度高于全行业平均增幅。2004年,企业销售量仍然在国内水泥企业中排名第六。公司仍然做到了经营性盈利。 脱离“德隆”中材入主 在稳定经营、积极重组地大前提下,天山股份先后进行了三大运作:首先,公司对在“德隆系”无法收回的1.52亿元的委托理财,于2004年年报中按100%果断计提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其次,天山股份为控股股东新疆屯河提供的借款担保已经双方协议解除,双方均将自有资产抵押给银行,解除了信用担保。第三,2005年8月27日,公司第一大股东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已将所持有的公司6120万股法人股(占公司股份的29.42%)过户给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这标志着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系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正式成为天山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同时也预示着天山股份正式脱离“德隆系”。 中材集团是我国唯一从事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实力较强的大型科技型企业,拥有企业70余家,其中国家级设计院12家。作为中材集团管理的大型非金属材料工业骨干企业,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是中材集团材料制造业、材料工程业两个核心产业的发展平台,已经形成了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水泥工艺设计、水泥机械设备制造及安装、水泥生产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国内均居于领先地位。其水泥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水泥生产上游产业链完整,此次实施股权转让实现了双方产业链的优势互补。 中材集团在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天山股份在管理团队、区域规模、产品品牌、营销网络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重组成功后,天山股份从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天山与中材的文化对接 天山股份的发展历程是多种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公司始终推行企业内部多种文化的融合和统一。文化融合﹑文化管理,共同理想追求﹑共同归属,使所属企业都凝聚在天山的旗帜下,大大缩短了企业兼并后的磨合期,广大员工自觉地用融合后的企业文化规范自己的行为,员工思想稳定。 在中材集团重组天山股份后,公司提出:以公司的发展愿景、企业精神、经营方针、管理理念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内核,并且与中材集团的文化尽快对接。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新形势的需要,公司又提出了“责任、和谐、创新”的管理理念。 公司大力弘扬既能统一又能相融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完善适合市场竞争、符合公司发展需求、企业价值观的、争创一流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企业文化激励和鼓舞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驱动经营管理;坚持以“为股东、员工、客户负责”的理念,坚持多种文化的融合和统一;企业内部更进一步注重不同企业文化渊源的交流和吸收,弘扬有利于团结、合作,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的新思想,克服自我小团体封闭意识,使企业内凝、融合的形式向更高层次迈进;创造和谐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开展无障碍、真诚、有效的沟通。将“责任、和谐、创新”的理念逐渐渗透至全体员工的思维当中,体现在员工的日常行为当中,生效在公司的管理活动当中,丰富天山股份的企业文化内容;对待不同背景的人员,推行以价值为导向的人才使用理念,营造危机感。鼓励员工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积累才干,提升自我价值。对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的员工,不拘一格使用。 在融合的企业文化下,管理对接工作平稳顺利,管理团队密切配合,充分取得新入主大股东和全体员工的肯定和信任,对企业的经营和全年盈利目标的实现起到保证作用。 新天山新目标 中材集团入主天山股份,公司重组工作的实施,给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开启了公司战略与经营新的一页。 ———2005、2006年,天山股份注重经营业绩、夯实了资产质量;注重管理实效,提升了团队能力。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大幅上升,应收账款总额大幅下降。公司整体资金、资产状况明显改善。2006年天山股份按照债务重组协议归还银行贷款总额15600万元,超额完成债务重组协议所制定的计划。公司上下恢复和取得了金融机构和客户的信誉。 ———在运营管理中,公司突出考核指标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简化考核流程,强化对利润、货款回收、现金流重点经营指标的考核控制,使日常经营管理的重心向“最大限度的提高盈利水平”上倾斜。 ――天山股份疆内市场目前仍然占到全公司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二,是公司业务的重点。天山股份依托疆内的市场地位和产业布局,在营销策略中,充分发挥公司的产能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在疆外的华东区域,面对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江苏天山经营班子提出了“抓住两头、控制中间,努力改进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竞争策略,使江苏天山2006年一举扭亏为盈并完成年度目标。 ———企业良好的运营状况与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了天山股份沙湾项目的完成,江苏溧阳项目、苏州无锡项目竣工转入正常生产运营。在大股东中材集团的支持下,停建的云浮项目顺利启动。通过增资扩股引入资金,使停建的云浮项目得以启动建设,恢复社会再融资能力。2006年1月26日云浮5000吨/日熟料生产线点火运行,3月18日,云浮天山水泥公司5000吨/日熟料生产线已经连续运行72小时,熟料生产线系统已顺利达标。目前,该项目运行正常,产品不仅广泛在应用在珠江三角洲,而且出口到澳门地区。 ———2005、2006年公司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突出“能力再造、管理提升”的特点。以更高的“标尺”,鼓励员工追求更高水平和更强能力,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升个体能力。 结合股份公司管理定位,在原有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天山股份进行了梳理、完善、提升,形成了以15个管理要素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体系,明确了天山股份、事业部、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重点确认了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以6S管理工作中的“5个降低”为管理目标,按计划、有组织、由浅表至深层次逐步推进。同时,确定了管控模式,人力资源管理逐渐规范和提升。在内外部合力的作用下,天山股份人力资源管理逐渐系统化,正不断满足创建一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抓住新疆旅游发展的机遇,天山股份旅游板块业务综合竞争实力正日渐增强。2006年天山股份所属新疆大西部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已位列全疆340家旅行社之首,整体竞争优势明显。该公司所属吐鲁番、哈纳斯旅游项目已成为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目前正在申报国家“AAAAA”级风景区。旅游板块以其拥有的优质的经营资源、良好的管理水平具备了上市条件。 ———通过重组一年多来与中材集团的战略对接,天山股份战略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细,战略目标已经确立:在未来3-5年内,天山股份积极实行战略回报、可持续发展的稳健战略;在企业管理、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向创建国内一流企业集团目标迈进;继续做优做强水泥主业。 ———针对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天山股份适时开展了重化工、煤焦化等高能耗产业与水泥行业产业链的衔接工作,提出建设电石渣水泥生产线;在新疆南疆经济发展较快、水泥行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完善产能布局的项目议案,已通过了公司投资委员会的审议。 国家发改委在2005年年末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通过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和扶持产量达到2000万吨—3000万吨的十大水泥集团的目标,天山股份位列候选单位,排名第七。在中材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天山股份的战略发展将如虎添翼。 (宋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