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美 李果
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瑞士银行在解禁期满的第二天即清仓其持有的34亿股中行H股、李嘉诚基金以每股1.98港元的价格出售中行股份……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解禁股引发资本市场震荡的风波还未平息,昨日,深发展的一则大额计提准备金的公告,再次将银行股拖入“深渊”。
面对深发展决心“割肉”结束公司的历史问题,投资者不仅要问:银行2009、2010年的业绩增长如何?是否都会大额计提?今年是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或是戛然而止甚至出现负增长?未来走势如何?市场的种种担忧,给银行股的前景笼罩了一层迷雾……
主动出击 缓解压力
“从历史数据来看,工商银行的盈利状况一直非常突出,2006年和2007年分别净利润498亿元和820亿元,是亚洲最赚钱的银行之一。2008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有930亿元,超过了2007年全年。因此,尽管工行的年度业绩快报尚未公布,但预计业绩良好。”某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而工商银行10月份逾2360亿股的首发解禁股,不仅使该月份将成为2009年全年解禁规模的最高峰,这也让市场颇为担心公司股价会遭受严重的套现打压。
昨日,工行证券部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外资战略投资者向工行沟通减持的事情,但是工行近期会主动沟通外资投资者。据悉,工商银行的外资投资者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在今年4月28日即可将持有股权的半数——120.92亿股H股进行上市交易,并在10月20日解禁完毕。
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琰认为,虽然工行使得2008年10月的解禁规模创出新高,不过由于汇金公司一直表明增持四大银行的态度,因此减持压力并不会因此而明显增大。但不排除高盛、安联和美国运通等机构有套现的可能。
估值方面,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吕立新认为,预计2009年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10.70倍和9.81倍,对应的市净率分别为2.15倍和2.03倍。给予工行“持有”投资评级。
中国银行
业绩无恙 H股受压
中国银行股价持续两日下挫,昨日收于2.92元/股,跌幅为1.68%。但是作为国内银行股上市公司中的翘楚,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行业分析师均表示并不担心该公司存在业绩大幅下降的潜在危险。但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佘闵华认为,相比其他国内上市银行,中国银行的经营状况受到来自于外部经济的影响更大,其特殊的资产结构也令其资产暴露于更多的外部经济风险之中,预计2008年中国银行的净利润能达到780亿元,对应38.83%的年增幅。
7月份是2009年解禁的第一个高峰,解禁股份达到1864.46亿股,解禁市值为6.06万亿元。随着这个解禁高峰的到来,A股市场的无限售条件的股份存量将首次超过限售股份。而中国银行的1713.25亿股获得了解禁流通,占当月解禁股份总数的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