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 01: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财经新闻:

  上市公司:

  ]■中报话题

  ■ 记者观察

  ■ 观察

  期货市场:

  焦点新闻:

  金融新闻:

  地产中国:

  货币市场:

  ■ 外汇市场日报:

  ■

  市场报道:

  ■

  ■

  亚宝药业 潜力巨大 价值低估

  □广发证券 葛峥 李平祝

  

  亚宝药业(600351)是地方性的医药龙头企业,也是山西省唯一的医药上市公司。公司主打产品丁桂儿脐贴销售势头良好,缓控释类产品成长迅速,未来业绩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同时,借医改的东风公司在山西省医药流通领域中有望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我们预计公司2009-2011年EPS分别为0.49元、0.68元和0.94元,对应的PE分别为27倍、19倍和14倍。综合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的测算结果,公司股票合理价值区间应为20.43元-22.30元,当前股价被严重低估,给予“买入”评级。

  不乏拳头产品

  亚宝药业的主营业务分为医药生产和医药批发两大类。其中,医药生产业务是当前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就医药生产业务而言,公司目前形成了以专利产品“丁桂儿脐贴”为代表的儿科用药及以“珍菊降压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红花注射液”、中药保护品种“冠心宁注射液”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用药两大产品系列。其中,丁桂儿脐贴属国家专利保护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小,毛利水平高,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和主要利润来源。

  目前,丁桂儿脐贴已经成为小儿腹泻外用贴剂的第一品牌,2008年丁桂儿脐贴销售额为2.3亿元,今年上半年丁桂儿脐贴实现了1.3亿元的销售收入,预计该产品全年不含税收入可达到2.7亿元。

  针对丁桂儿脐贴在一二线城市的医院市场中份额较低的现状,公司计划对该产品进行二次市场开发。目前公司已经着手成立专门的医院推广队,有针对性地开拓全国的300家左右的妇幼医院。由于一二级市场的购买者对于产品价格的敏感性并不高,公司还聘用了市场策划公司开始对丁桂儿脐贴进行重新的市场定位。随着2010年年初新产能的释放,丁桂儿脐贴在一二级市场有望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缓控释产品是公司未来产品研发的重点方向。目前公司已掌握了膜控释、骨架控释、渗透压控释、膨胀控释等领先技术,这些新技术已经在诸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等产品上予以应用,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占领了市场。2008年上半年公司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销售额为1200万,今年上半年实现翻倍式的增长达到了2400万元,今年全年的销售目标是6500万元。目前该产品处于脱销状态,2010年有望成为公司又一个亿元级产品。

  目前公司正在北京和风陵渡建立符合FDA标准的缓控释生产基地,我们认为缓控释项目将极大提高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缓控释产品的产能。国内制药企业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的提升是大势所趋,公司走在了国内药品质量标准提升的前沿,缓控释产品将会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流通领域话语权趋增

  目前,山西省的医药流通格局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国控山西与山西医药集团控股的山西双鹤药业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亚宝药业子公司亚宝新龙是省内第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市场份额估计在20%左右。但目前,三家企业均没有覆盖全省的医药配送网络。

  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及生产企业不希望医药流通完全被一家企业所垄断,因此各省至少会保存两家较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以完成全省的医药配送网络的建设。相对而言,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扶持地方性企业,而地方性企业中山西双鹤与亚宝药业各有优劣势。山西双鹤拥有山西医药集团的背景,但是目前经营状况较差,没有建立全省医药配送网络的心思和能力。亚宝药业拥有良好的企业体制和资金实力,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医药上市公司,自然肩负起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但是目前的配送份额还相对较低。因此,这两家地方性企业相互整合网络资源的可能性较大。倘若如此,公司将会在未来山西省的医药流通领域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推荐理由有四

  总的来看,我们认为亚宝药业拥有以下四大亮点,这也正是我们推荐该股的理由:

  第一,公司拥有民营的体制和国资的背景。因此,在拥有民企的经营效率的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政府资源。

  第二,公司在山西省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在政府主导的医改中将会受益。

  第三,公司的战略切实可行,不好高骛远。公司以现代中药和化学药新剂型为研发方向。中成药方面,公司立足于其在外用贴剂领域的优势开发现代中药产品,如巴布剂产品,研发风险相对较低。西药方面,公司对目前市场成熟的药品进行仿制和剂型改良,降低了研发风险和市场开拓风险。

  第四,公司的主营业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主打产品丁桂儿脐贴面临市场的二次开发与新产能的释放,未来几年有望面临量价齐升的局面。普药方面,随着缓控释项目的建设及缓控释产品的推出,在产能释放的同时,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有望使公司普药产品免受降价的困扰。

  综合而言,短期来看,公司近几年主营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中期来看公司将会受益于医改和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长远来看公司拥有良好的体制和稳定而年轻的管理团队,是可以长期关注的品种。

   中材国际(600970) 业绩优良 阶段性蓄势充分

  □九鼎德盛 朱慧玲

  

  公司是全球水泥工程建设龙头,也是国内外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工程建设的领军企业,在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系统总承包市场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公司已成功跻身国际同行业三甲之列,海外业务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2009年7月14日公告,预计今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

  二级市场上,该股近一个月维持反复横盘震荡格局,在股指的调整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30日均线对其形成明显的支撑。目前短期指标已调整到位,鉴于公司业绩优良且阶段性蓄势充分,反弹行情可期,建议关注。

  上工申贝(600843) 跌幅有限 上攻形态保持良好

  □北京首证

  

  公司是国内最早专业生产缝制设备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重要出口生产基地。公司收购了德国杜克普阿德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DA公司),成为DA公司的控股股东,成为公司的新增利润增长点。DA公司是国际缝制设备制造业先进技术的领跑者,销售规模位居全球同行业三甲。目前,DA公司的业务比重已占整个公司近三分之二。

  二级市场上,该股在近日的调整中跌幅相对有限,下档均线支撑有力,目前仍运行于上升通道之中,上攻形态保持良好,后市有望继续震荡上扬,建议投资者关注。

  胜利股份(000407) 中短期风险释放比较充分

  □广东百灵信

  

  公司是一家拥有塑胶、农化、贸易和生物科技四大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塑胶产业拥有两个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聚乙烯燃气、给水管道和管件,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具领先地位;农化产业的主导产品为除草剂,在全国除草剂行业位居前列;贸易产业主要从事石化产品、燃料油进出口经营,同时拥有连锁加油站销售网络。公司近年在济南生物工业园和济宁工业园分别兴建了生物产业中试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业务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二级市场上,该股前期冲高回落后展开了阶段性的调整,调整幅度较大,中短期风险释放比较充分,后市随着大盘止跌回暖,有望酝酿技术性反弹,可适当关注。

  海通证券(600837) 止跌迹象明显 存在反弹要求

  □杭州新希望

  

  公司为国内证券行业中资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证券公司之一。公司业绩快报显示09年1-6月每股收益0.3元,每股净资产4.95元,净资产收益率6.03%,营业收入41.32亿元,同比增长2.18%,净利润24.53亿元,同比增长21.94%,显示公司受益行业复苏。

  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出现6连阴,周二在调整后收出十字星,并且最终以微涨报收,显示短期在风险释放后下跌空间已经不大,技术上在前期低点获得支撑,短期止跌迹象明显,后市有反弹要求,可关注。

  评论:

  我国经济仍处于通缩区间

  □张永军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1.8%,比上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8.2% , 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笔者认为,主要价格指数同比仍在下降,说明我国仍处于通缩区间。但从环比数据来看,未来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将趋于收窄,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有可能从通缩中走出。

  近来,针对主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的现象,经济学界对我国是否存在通缩现象一直存在争论。否认存在通缩的学者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现了通缩“迹象”,但由于这种迹象主要是由翘尾因素造成的,通缩未成为现实。另一种观点认为,判断我国是否存在通缩,要联系我国货币供应的状况进行判断。从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7月份我国市场货币供应持续加快,贷款继续增长,不存在通货不足的问题。因此,不能断定我国存在通货紧缩。

  笔者认为,翘尾因素影响较大和货币供应较快增长不能成为否认我国存在通缩的合理依据。

  翘尾因素影响较大

  不能成为依据

  应该说,从主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的影响因素来看,无论是消费价格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翘尾因素都是影响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要明显超过新涨价因素的影响。

  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区分方法是,将本年度的价格同比变化分解为受上年基数变化影响的部分和本年度变化影响的部分,这种划分方法对于更为准确地分析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非常有帮助。

  对于月度同比变化率而言,翘尾因素是指在基础年份某月之后价格发生的变化对所考察年份同一月份同比变化率的影响。以2009年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为例,所谓翘尾因素的影响,是指居民消费价格在2008年7月份之后直到2008年末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对2009年7月份同比变化率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数量上可以用2008年7月份到12月份每月的环比变化率连乘而得出。

  而新涨价因素是指居民消费价格在2009年1月份到2009年7月份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对2009年7月份同比变化率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数量上可以用2009年1月份到7月份每月的环比变化率连乘而得出。

  根据计算,2009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8%,其中翘尾因素的影响为1.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0.4个百分点。翘尾因素的影响确实要大于新涨价因素。但应该注意的是,翘尾因素影响为负,正说明2008年下半年消费价格总体上是下降的。因此,不能用价格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翘尾因素影响而否认通货紧缩的存在。

  实际上,这里涉及到究竟是用环比还是用同比变化率来反映价格变化的问题。应该说,用环比变化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价格水平的短期变化。只不过由于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环比变化率,包含有季节因素和节假日因素的影响,而如何剔除季节因素和节假日因素的影响,尚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因此,我国目前通常还用同比变化率来反映价格的变化,但这确实有反映不够及时的问题。

  货币供应量偏低

  与通缩不一定同时出现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确实很快,但并不能依据此种情况来否认我国存在通缩。主要原因在于,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到价格的变化之间存在长短不稳定的时滞,货币供应量偏低的情况与通缩这二者往往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我国目前存在的通缩,是前期国内外货币供应减速或收缩的滞后反映,并不能依据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来否定通缩的存在。当前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正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而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

  如果要直接依据货币供应量来判断是否存在通货紧缩,其困难还在于,从货币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来看,除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之外,还要考虑到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影响。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出现下降,即使货币供应量保持正增长,还是可能出现货币流通量的变化跟不上商品和服务流通需要的情况,导致价格总水平的下降。我国通缩的存在,正是前期货币供应增速相对较低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通胀显性化趋势基本确立

  □陈波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对于CPI、PPI等物价指数指标,市场的解读通常观点各异。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以来,对于经济究竟处于通缩区间,还是已面临通胀威胁的争论不绝于耳。8月11日,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出炉,使笔者更加坚定了对通胀显性化趋势的判断。

  物价指数与真实物价有所背离

  直观来看,7月份的物价指数双双落入负区间,且降幅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8%(上年同月为上涨6.3%),比上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1-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上年同期为上涨7.7%),比上半年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2%(上年同月为上涨10.0%),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1-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2%(上年同期为上涨8.0%),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

  但从真实的物价水平来看,对于通胀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持平;当月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0%,已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也就是说,在CPI、PPI等物价指数同比负增长的表象下,真实的物价水平并未下降,甚至还出现了持平或者环比上涨。因此,据此判断经济尚处于通缩区间,似乎不足为据。

  如果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物价指数与真实物价水平之间背离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去年属于通胀的末期,物价基数比较高,从而导致了物价指数受负翘尾效应影响较大。笔者判断,CPI的负翘尾效应将在10月份后显著收窄,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拉动食品价格的回升。PPI则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可能于11月份出现正增长。数据显示,目前有色金属价格大概反弹了三分之二,原油反弹了一半。

  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复苏的进程,去库存化之后需求回暖,对于价格确实有拉抬作用。这一点可以从房地产市场得到验证。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17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8.8%。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6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涨幅比6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三季度末CPI可能同比正增长

  此外,从通胀的本质入手来分析,也能得出经济复苏正面临通胀压力的结论。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均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稳定的商品,价格自然会上涨,表现出来就是通胀,反之亦然。那么,在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仅人民币贷款就新增了7.37万亿元,由此导致了市场对于流动性泛滥引发通胀的担忧。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表示,在内外部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需求不足仍可能构成价格下行的压力,但也存在价格上行的压力,受连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及经济刺激计划影响,目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也就是说,央行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由通缩逐步转向了通胀。于是,才有了对下半年货币政策“微调”的说法。

  目前,市场的流动性仍然比较宽松。央行数据显示,1-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59亿元。2009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42%,增幅比上年末高10.6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0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M2同比增速高于GDP与CPI同比增速之和2~3个百分点的标准,那么当前M2的增长显然已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求。既然经济复苏无法消耗如此多的货币供给,那么必然有部分要涌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最终结果就是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副产品就是通胀。

  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已走出通缩区间,未来通胀的压力会逐步显现。等到三季度结束时,CPI、PPI或许就会呈现同比正增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胀显性化。对此,我们切不可视而不见。(作者系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投资顾问)

  ■ 观点速递:不能因腐败判经适房“死刑”

  2100亿暴利税能否用之于民下大力优化信贷结构

  客观而言,经济适用房制度并不完美,骗购、倒卖等现象屡有发生。但因为存在腐败现象就把它妖魔化,甚至干脆建议取消,也不是理性的态度。

  目前,造成经济适用房领域出现腐败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供给不足导致僧多粥少,稀缺性诱发腐败;二是审核制度不严,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三是一些地方部门“向钱看”,对不挣钱的经适房建设不积极,或擅自改变经适房用途,把好经念歪了。因此,要解决经适房领域的腐败问题,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制度,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要按照中央精神,通过扩大供给,减少腐败诱因。 (窦含章/新华网)

  2100亿暴利税能否用之于民

  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有其重要价值:一方面,缓解公众对暴利行业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调控资源垄断行业的高额利润,将所收税费用于改善民生。但问题在于,这2100亿元特别收益金能实现“用之于民”吗,石化双雄会将特别收益金的成本转嫁给下游消费者吗?除了石油行业与白酒企业之外,还有很多行业应被征收特别收益金、“暴利税”或消费税。但如果不能堵住相关企业转嫁成本的冲动,保障相关税费的公共走向,即便收取得再多,恐怕也很难让公众真正受益。(刘义昆/央视国际)

  下大力优化信贷结构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以来面对的难题,目前更为迫切。贷款高度集中于政府项目的风险值得警惕,而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体,只有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才能提振消费需求。因此,解决他们所急需的资金,转变原有的信贷结构已是当务之急。

  优化信贷结构首先要从银行做起,切实转变政府项目就是“一劳永逸”好项目的观念,不惟“大”、不惟“政府”,开阔思路,大胆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认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关键性的节点问题。(欧阳洁/人民日报) (周佳/整理)

  海外财经:

  经济复苏力度偏弱

  日韩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本报记者 黄继汇

  

  日本央行和韩国央行11日宣布,维持现有利率不变。当天日经225指数上涨0.6%,韩国股指上涨0.2%。

  经济形势依然低迷

  日本中央银行11日宣布,继续将银行间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不变。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央行于去年10月将银行间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水平从0.5%下调到0.3%,去年12月再次下调至0.1%,并维持这一水平至今。

  日本央行当天在结束为期两天的金融政策决策会议后发表声明说,日本经济景气正在停止下滑。除公共投资增加外,出口和生产形势也在好转;但因企业收益状况严峻,设备投资大幅减少。失业率依然很高,个人消费虽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仍处于低迷状态。

  日本央行称,日本经济景气对最终需求动向的依赖性很大。随着海外经济和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恢复,再加上国内财政金融政策产生效果,日本经济也将出现好转。声明认为,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企业的中长期增长预期以及国内的金融环境等,仍是影响日本经济景气的重要因素。

  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11日也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目前2%的水平,这是韩国央行自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六个月保持基准利率水平不变。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由5.25%逐步下调至2%。韩国央行行长李成太表示,如果央行不得不对利率进行调整,那么方向无疑是向上,不过当前的政策暂时还不会改变。

  韩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2.3%,为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季度增幅,但同比仍下降2.5%。韩国消费价格指数7月份同比上涨1.6%,为九年来的最低值。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央行决定保持利率水平不变,表明韩国央行认为韩国经济尚未进入复苏阶段。尽管今年第二季度韩国经济出现大幅增长,但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在汽车、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韩国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依然具有不确定性。

  日股一月飙升17%

  由于近来的经济数据不断显示,日本出口开始好转,经济显现复苏迹象,7月13日以来,日经225指数已累计上涨17%。

  日本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林芳正在11日向内阁会议提交的8月份月度经济报告中说,日本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最近显现出好转迹象。报告说,日本的出口和生产正在好转,但企业收益大幅缩水,设备投资也大规模减少,就业形势急剧恶化且处于严峻状态,不过个人消费已出现好转迹象。

  对于今后的经济走势,报告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还在继续恶化,但随着库存调整告一段落和经济对策效果的显现及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日本经济景气有望向好的方向发展。报告还说,生产活动处于极低水平,就业形势有可能因此更加恶化。另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世界经济不振是可能促使经济景气下滑的风险因素。

  日本股市11日收盘走高,保险商和建筑类股领涨,但盘中走势动荡,成交量也受投资者夏日度假影响缩小。

  日本央行的会议决定与此前市场预期一致,市场目前等待本周晚些时候的美联储会议结果以及美国零售额数据。日本小型建筑类股上扬,因日本中部地区11日早间发生强烈地震之后出现大量该类股的投机性交易。

  对于日股的强劲走势,日本立花证券分析师表示,股市任何时候都可能启动调整走势,但海外投资者的买盘将阻止大幅度的回调。瑞穗证券市场分析师预计,本周日经指数将在10400-10700点区间波动。

  韩国央行行长李成太表示,当前的货币政策暂时不会改变。

   

  俄二季度GDP同比萎缩逾10%

  转变经济结构势在必行

  □本报记者 高健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大降10.9%,跌幅创下历史新高,并超出经济学家此前做出的10.2%的预期中值。

  此前一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应当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适当转变本国经济结构,否则就不会有未来。

  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报告,失业率攀升抑制了消费需求、银行借贷意愿低迷以及俄罗斯政府应对危机不力,是该国季度GDP同比跌幅创下历史新高的三大因素。数据显示,尽管俄罗斯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了7.5%,但与第一季度GDP9.8%的同比降幅相比,第二季度数据显示俄罗斯经济仍在持续恶化。而根据俄罗斯经济部长埃尔韦拉·纳比乌林纳7月15日的说法,今年上半年俄罗斯GDP的同比萎缩幅度达到了10.1%,为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大降幅。

  1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接见俄杜马其他党派领袖时表示,俄罗斯应当向前发展,但危机却明确地证明该国还在原地踏步,因为俄罗斯经济虽然在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前和市场行情正常的情况下得到了发展,但危机发生后,问题便随即出现,并且比许多其他国家都要严重。

  数据显示,俄罗斯经济此前曾维持了长达10年的连续增长,年度GDP平均增幅高达近7%,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增幅分别达到了8.1%和5.6%。然而,上述强劲增长势头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及危机所导致的石油、天然气及金属资源需求不振戛然而止。梅德韦杰夫将上述现象归结于俄罗斯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性质非常严重”。他同时表示,俄罗斯现有经济结构将是个“死胡同”。

  新加坡上季GDP环比增20.7%

  新加坡贸易工业部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20.7%,明显好于第一季度下滑12.2%的表现。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新加坡经济则下滑3.5%。

  新加坡贸工部说,制造业和建筑业增长显著,以及金融服务业受股市上涨影响而增长,是推动第二季度经济好转的主要原因。但新加坡贸工部同时说,这些行业下半年能否维持增长仍难以确定,而且新加坡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好转迹象还很少,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和消费依然低迷,劳动力市场也很疲弱。因此新加坡贸工部预计,今年全年新加坡经济将下滑4%至6%,与此前的预测相同。

  此外,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7%,降幅略低于今年第一季度的28%。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预计,今年全年新加坡进出口总额将下降21%至23%。(高川)

  美银行业大赚客户透支费

  据英国《金融时报》10日报道,美国银行业今年收取的客户透支费将达385亿美元,由于这些费用来自财务状况紧张的消费者,因此或加剧公众对金融业的敌视情绪。

  研究公司Moebs Services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危机已经使多家银行上调了透支费和信用卡费,以增加利润。美国各家银行今年的透支费中值已从25美元升至26美元,是该数值40多年来首次在经济危机中走高。

  该公司创始人迈克·莫比斯说:“银行业正回归费用驱动型模式,而透支费则是主要收入来源。”

  研究显示,现金最为紧张的客户受此类费用冲击最为严重:在美国1.3亿个支票账户中,10%的账户贡献了90%的透支费收入。莫比斯说,在信用等级较低的消费者中,支付透支费的现象最为普遍。

  在美国,如果客户仅仅透支6美元,可能导致35美元罚金,如果客户没有意识到账户内余额为负值而继续消费时,一天内可能会收到高达350美元的罚金。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目前美国消费者财务状况依然紧张,银行大赚客户“透支费”的做法将加剧公众对金融业的敌视情绪。(据新华社)

  东欧两国信用评级被调降 银行业面临坏账堆积风险

  欧美金融体系危机警报远未解除

  □本报记者 高健

  

  8月10日,全球知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宣布,下调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两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同时将同样来自东欧的立陶宛的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信贷观察名单;同日,德国主要银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德国目前仍存在出现信贷紧缩的危险。种种迹象表明,欧洲金融体系依然未能摆脱危机的阴影。

  与此同时,大型金融机构在今年第二季度纷纷盈利的消息也无法令美国银行业“高枕无忧”。在中小银行可能需要新一轮救助的时候,该国的大银行也正在面临着信用卡和商业房贷坏账“双重”堆积的严峻挑战。

  东欧三国“病去如抽丝”

  根据标准普尔的声明,爱沙尼亚长期主权评级被下调一级至A-,评级前景为负面,这意味着,如果爱沙尼亚政府目前进行的经济调整无法提高本国的竞争力,该国主权信用评级可能还会被下调。相比之下,拉脱维亚的处境则更为尴尬,该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一级至BB的“垃圾级”,评级前景同样为负面。标准普尔称,该机构下调这两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原因在于,经过了数年受海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之后,两国面临严重经济衰退带来的挑战。出于同样的理由,该机构还将另外一个东欧国家立陶宛目前仅为BBB的主权信用评级,列入了负面信贷观察名单。

  西方媒体指出,这三个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和此前的冰岛一样,在较大程度上依靠廉价的外国信贷资本,这种对外资的高度依赖使得其金融体系非常脆弱;同时,由于历史及地缘政治因素,三个国家的实体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难以通过短期调整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并走出衰退阶段。因此,上述三国金融体系危机的解除将经历一个长期过程。

  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远不止东欧小国的金融体系。同样在10日,德国银行联邦协会主席安德列亚斯·施密茨就警告称,德国仍有出现信贷紧缩的危险,因为在危机爆发已有两年的今天,该国银行正处于因企业信用评级下调而不愿意放贷的新局面。而在商业信心刚刚有所提升之际,上述状况将会阻碍德国企业的发展。

  不良资产难清除

  与此同时,施密茨还预言该国银行业的困难境况仍将持续下去。他表示,德国已到达金融危机的低谷;但就客户违约和不良贷款而言,各个金融机构在未来18个月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比此前遇到的更多。据德国监管机构联邦金融监管局预计,德国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8000亿欧元的不良资产和非核心资产。

  施密茨的上述表态被认为是欧洲最大经济体的金融界人士对信贷紧缩风险最明确的陈述之一。但实际上,早在6月15日,欧洲央行就已经针对欧洲银行业所面临的坏账堆积威胁提出了警告。根据该行预计,欧元区商业银行可能将因为坏账而额外减记2830亿美元资产;而该区域银行在之前已申报了规模高达约3650亿美元的贷款损失。

  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底就欧洲银行业的现实困难提出了建议。该组织在报告中指出,欧洲银行需在“压力测试”完成后清理各自的资产。IMF欧洲部负责人马雷克·贝尔卡认为,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的关键在于该区域银行业的政策力度,即不良资产的清除力度越大,银行业运行的状态就越好,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就将越强劲。

  西方媒体则强调指出,与美国同行相比,欧洲银行业的“压力测试”实施时间更晚,因而不良资产清除的时间也要相对滞后;同时,鉴于欧洲银行业的政策力度弱于美国的“惯例”,该区域银行不良资产的清除速度也必将更加缓慢。

  坏账堆积破坏力大

  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银行业相似,美国银行业也正受到信用卡及商业房贷坏账“双重”堆积的威胁。只不过,这种威胁目前正处于“隐性状态”;或者说,因为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广泛盈利的局面而被外界忽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分别盈利27亿美元、32亿美元和31.7亿美元;而遭受金融危机打击最为严重的花旗银行,盈利额甚至达到了创纪录的43亿美元。

  美国媒体认为,尽管美国银行业经历了今年春天美国联邦政府“压力测试”的“洗礼”,但美国超过全球其他地区的透支消费程度,以及远不及预期的房地产业复苏进程和失业率现状,还是将该国银行业的坏账增速维持在一个“糟糕的水平”上;投资者轻易相信实现盈利的美国银行业已经完全走上复苏道路,本身也是一个并不理智的做法。

  有分析人士指出,推动美国大型金融机构重新盈利的主要力量来源于投资银行业务,而非对机构长期财务拥有基础性重要意义的商业银行业务。能够对此进行印证的事实来自美国的中小银行群体:截至8月7日,美国今年以来的破产银行总数已升至72家,几乎为去年全年数字的三倍,仅7月就有24家银行破产,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对商业银行业务拥有更多依赖性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高盛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9.4%

  高盛集团8月10日发布研究报告,将亚洲今、明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预估值上调。亚洲(除日本外)今年的GDP预估值从原先的4.9%被上调至5.6%;明年则由7.8%上调至8.6%。高盛称,亚洲将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预估今年中国GDP增速可达9.4%,明年则为11.9%。此前高盛则分别预估为8.3%和10.9%。

  高盛把这次上调举动解释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政策不会急于收紧。高盛首席亚太经济学家麦克·布查南预测,中国明年才可能升息。

  高盛还称,亚洲也将受益美国经济前景好转。高盛此次上调了对中国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今年的GDP预估,但维持对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的原先预估不变。(黄继汇)

  调查显示

  美经济衰退第三季度有望结束

  

  

  美国权威研究机构蓝筹经济指标8月10日公布的调查显示,90%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将在2009年第三季度结束,但经济复苏速度和时间仍不确定。其中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将呈现出“U”形的复苏。

  经济学家作出上述乐观预期主要是基于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美国GDP下滑1%,跌幅远低于第一季度的6.4%。此外,近来公布的住房和就业市场等其他数据也暗示,美国经济衰退正在见底,经济复苏即将到来。

  蓝筹经济指标发布的调查报告还指出,目前存在分歧的主要问题是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强度及持续时间。报告称,将近三分之二被调查者认为,美国经济将呈现出“U”形复苏,即GDP增长首先将会低于趋势水平,此后则将在2010年下半年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约17%的被调查者预计美国经济复苏将呈“V”形;预计经济复苏将呈“W”形的被调查者比例也同样为17%。报告还指出,虽然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但失业问题仍将存在,预计美国失业率将在2009年底或2010年初超过10%。(黄继汇)

  欧元区投资者信心回升

  德国研究机构Sentix10日表示,欧元区8月份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强劲反弹,从7月份的负31.30点升至负17.00点,为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

  数据还显示,Sentix预期分项指数从7月份的负5.50点升至8.00点,为2007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其中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指数分别为5.00点和11.00点。此外,Sentix现状分项指数也由上月的负53.75点升至负39.00点,其中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指数分别为负32.50点和负45.50点。

  分析师表示,投资者已经发现经济景气情况将好于预期,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也有助于加强投资者信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恢复。

  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是德国研究机构Sentix向约800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所得,该指数自2001年开始逐步成为德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指数。(陆群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