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消息,据世界银行[微博]收集的数据,金砖国和美国过去30年(1983-2012)人均GDP变化图如上。单位为当年国际元,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
购买力平价在经济学上,是指一种根据各国不同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但是,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差距。例如,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在中国用了8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20美元,对于这篮子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4:1,也就是说在这些商品上,4元人民币购买力相当于1美元。
通过“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确定一个国际标准货币单位的基本范式为:
1.从当代经济社会人们所需的各类消费品中筛选一定数量种类的商品服务(比如50种)包括1公斤大米、1吨自来水、1平方米砖混住宅、1公斤汽油、1米棉布、1公斤白菜、一名护士平均日工资、一名教师平均日工资,等等。
2.根据一个中等发展程度国家比如中国,一个中等城市比如西安市,一个中等收入城市家庭在上述50种商品服务的支付权重来作为计算国际标准货币单位的权重系数。
3.对50种商品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所获之数再除以100,最终得数可定义为一个国际标准货币单位,即一个“国际元”。
我国的人均GDP在世界绝对排名中等。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2012年的人均GDP在有数据的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92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排行榜为2012年总计187国/地区之93位。
从近年的数据整体来看,我国人均GDP的增速好于印度、俄罗斯和巴西,我国的增势稳定且呈加速增长的良好形态。
发展中大国的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美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的发展曲线几乎就是一条陡峭的直线,这意味着美国人均GDP的增速高且较为稳定。(立悟/编译)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