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
 
短期产品 三月分级A关注信诚季季添金A
长期产品 信用债地量震荡
信托观察 信托投资 该亲周期还是轻周期

1、从艺术品信托兑付高峰说起

数据显示,2013年将有40款艺术品信托到期,兑付规模高达38.52亿元,这一兑付数字达到该类产品近年来的高峰。今年二季度和四季度,更将是艺术品信托退出高峰,各有14款产品即将到期。

足以让投资者担忧的是,去年艺术品信托普遍存在提前清算的行为。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5家信托公司参与清算了11款产品,其中5款为到期清算,而另外6款为提前终止。提前清算并不是一个好信号,说明市场对该类产品信心的缺乏。今年该类产品能否安度兑付高峰存疑。

2013年兑付的艺术品信托大部分是2011年发行的产品。对信托有所关注的投资者一定对2011年大跃进式的艺术品信托发行印象深刻——去年发行44款,发行规模则同比增长超6倍。在业内,这种模式叫做“亲周期”。意即在一个行业处于其周期的高峰附近发行产品,供需两旺,信托公司也利润肥厚。然而信托多为2年期左右,2年后该行业还在周期的峰值或已跌或谷底?

2、艺术品市场大热大冷 亲周期信托“坑爹”

2012年艺术品信托的发行规模和数量双双下降,其中发行规模大幅下降约四成。2012年共发行了34款艺术品信托产品,较2011年减少了10款,降幅达22.73%;发行规模达33.46亿元,同比下降了39.5%,而2011年发行规模则同比增长超6倍。

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艺术品市场本身下滑明显,从春拍至秋拍结束艺术品市场都未出现全面回暖。此外,由农业银行副行长杨琨牵出的三大艺术品庄家被查事件使市场对艺术品信托投资热情大大减退。

3、应该“亲周期”还是“轻周期”

艺术品信托的大起大落给我们一个教训:由于信托产品有锁定期,产品存续期内,基础市场的冷热变化、风向转变可能让当时的烫手山芋变成心头针、肉中刺。仓石认为,虽然“亲周期”产品可能收益高出一截,但多来的几个点收益不足以抵消本金无归的额外风险。如果看不透行业前景,“亲周期”反倒不如“轻周期”产品来得稳妥牢靠。(新浪仓石研究 高文杰)

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意见反馈 产品帮助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