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权静:刘教授讲起管理学的东西来非常有趣,没有很枯燥的数据,都是一些非常生动的小故事,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本《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深受大家喜欢的原因。这本《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还没有看到,但是相信它一定非常通俗易懂,通过您刚才说的那几个例子我们都看得出来。
管理三部曲里,您最喜欢的哪一本?这三本书一贯的风格,像《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管理就像一部好电影》,还有《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它们的风格是您一贯形成的吗?跟您研究的方向一定是有关系?
刘顺仁:事实上是有关系,我大学的时候念的是经济,后来念的是会计的博士。所以,经济跟会计财务方面的训练是构成我专业的来源。这是属于硬的部分。
软的部分,必须要回溯到我的高中时期,我的高中时期非常荣幸碰到哲学大师秦先生的弟子,在他毕业的时候,秦先生跟他讲,如果您想对中国文化、对年轻一辈有作用不要去教大学,因为大学生上课跑光光,你去教高中,你跟学生有很多相处得机会,你可以影响他。事实上我是在高中的时候接触到这位名字叫邢逸云(音)的老师,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带着我们念了《四书》、《五经》、《史记》,特别是《史记》,司马迁先生写作、作学问的方法对我的冲击非常大。因为那个时候虽然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为什么读得下文言文?因为司马迁先生写的故事太好看了,他的文笔好,带有感情,故事性很强。我们不是史学家的人,很多我们看不懂,但是里面的故事、人物的感情,在十几岁就给我非常大的震撼。所以,当我有机会写一些一般人可以读的文字的时候,一方面我成年以后所受专业的训练,它作为骨干,因为我必须要写一个看起来好像是很轻松,但是背后其实有我认为是重要的严肃的兴趣在里面。可是另一方面我希望表达的过程是一个有趣的、有故事性的甚至是有感情的。所以,这个部分我希望能够做到的是深入浅出是一种讲法,但是另外一个讲法是硬的要更硬,软的还要更软。
主持人权静:就像司马迁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学性和史学性兼具。您这本书也是专业性和可读性兼具。您刚才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这三本书您最喜欢哪一种?
刘顺仁:所有当父母的,如果你问这三个小孩你最喜欢哪个,都很难回答。但实际上在写的时候,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我很感激读者愿意放下时间来阅读,因为最大的成本并不是你买书的钱,所有的书籍都是不贵的,但是最大的成本是你坐下来花的时间,因为这类型的财经书虽然尽量写得通俗易懂,但是从头读到尾,依然是一个非常大时间的投资。我常常在问自己一件事,如果您愿意坐下来读一件事,我写的是一个不用心的东西,不用我的真感情、生命写的书,很对不住大家。所以,我希望我写的东西是为我的专业负责,但是也为读者阅读的感受负责。所以,希望每本书都是竭尽我最大能力,希望给读者带来专业上面一点点帮助跟分享,但是背后也有我对于人生,对于企业管理这段时间见证的一些感动,里面其实有一些例子,是我个人很感动的企业家的故事,我沉淀了很多年,有些甚至是我十年、二十年前的一些感受,我到现在还找到一个我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写下来。这样的感动,我希望能够构成跟读者有共鸣的作品。所以,每一本书在写的时候,其实看起来很多人觉得很轻松,我写的可真的是蛮辛苦的。所以,每一个我都很喜欢,也都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对读者有一点点的帮助。
主持人权静:刘教授其实在写每一本书都如此投入,我要代表我们广大读者谢谢你。因为其实在市场上,能找到又软又有趣,软硬相结合的让我们有收获,读起来觉得很开心,很愿意往下读,真是少之又少。
刘顺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主持人权静:我们看一个细节的问题,当年有一本书很风靡一时叫《细节决定成败》,书的作者汪中求先生对您这本《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也有推荐。刚才您也谈到了,可能看不见的很多地方是跟细节有关,您觉得《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和《细节决定成败》两本书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刘顺仁:事实上汪老师也是我非常佩服的人,因为他写的东西,那种观察细微的部分,他在国内非常广大的接受度也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我们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在于,所谓看不见的地方,有些时候并不是完完全全看不见得,而是如果您不用心去察看细节,你会看不见。所以,汪老师写的大部分是您要用心去看到细微之处,你才看得见。比如说您有近视眼,不戴眼镜调整视力,人家都看得见,你看不见。这个地方我们有共同之处,虽然引的事例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有些东西真的叫做看不见,而且是你越想看见你越看不见。
大家会想到我刚才讲的轰炸飞机的例子,事实上那些将军们不断地说我们累计了这么多的经验,你会比我们更懂吗?因为我的经验累计好多。正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多的经验,而且都是百万雄师,都是非常资深的飞行员,所以他们看不见,他们看得到很多飞行的细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误呢?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坐在这边当将军,就是因为他没有被打下来,他没有被打下来,所以永远不相信飞机会打在那个位置,让人家回不来,他没有这个经验。这就是一个例子,并不是说这些将军们不重视细节,事实上飞行里面所有的细节,这些将军们由于几十年在空军,比任何人都了解,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所有的细节,更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因为他背后需要的是一个推论,推论帮助你从看得到的东西去看到看不到的东西,所以这个部分不是属于观察细节就可以做得到。所以,我个人跟汪老师的书有共同侧重之处,就是细节的部分不容易看到,因为我刚才讲有些人屁股决定脑袋,该看到他没有看到,这部分有共同,但是也有极大的不同之处。
主持人权静:看来这个跟刘教授进行策略研究有很大关系。刘教授除了是台湾大学会计学研究所的教授之外,同时还是策略与经济研究中心的教授,同时我们看到您跟哈佛大学的策略学的大师迈克尔·波特也是很好的搭档和朋友。所以,您刚才谈到这些细节之外,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宏观上整体的把握和策略,这比更细的东西还要更重要。
刘顺仁:马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内也非常知名,我在哈佛进修,跟他有一些合作,他最经常跟我谈的一句话,这句话包括对我写作、研究还有企业观念有很重大的影响,他说你必须要常常反问自己,你到底为顾客提供了什么独特的价值。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抽象,可是却成为我个人在治学或者是很多企业家朋友听了以后,他们觉得真有所感,就是什么是您的独特价值。比如说在写《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的时候,事实上我人在美国,我去问迈克尔波特教授,我正在写这样一本书,您有什么建议。他说我并不是会计专业,并不能告诉你该写什么还是不该写什么。我只问你一句话,已经有成千上百本会计书,请问您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什么地方。我当时听也是愣了一下,是啊,我的独特价值在什么地方。他没有教我怎么去找独特价值,但是这个信念让我回去想了很久。所以,当我在下笔的时候,我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期许,我不希望成为千百本会计教科书里面中的一本,我要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这个看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理念,可是当它在你脑里面不断发酵的时候,它引导你去做一些事情,去搜集一些资料,去调整自己写作的触感,最后希望能够创造一个独特的价值,对读者来讲一个独特的经验,这是另外一个例子,迈克尔·波特教授也是不断以企业要用一套绵密的活动、管理方式去创造独特价值。有些是容易看得到,有些是非常不容易看得到的。刚才我自己写书的一个小小的经验,也是印证迈克尔·波特教授这样一句话的严谨背后带来的力量。
主持人权静:我们其实直播的时间已经到了,最后问一个细节性的小问题,这本书是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的,我看到也并不贵,28块钱,但就如同刘教授所说的,这本书钱的付出微不足道,可能是您吃一顿饭、打一次车的钱,更重要是阅读它的一种体验。
今天刘教授有机会来到直播间,跟读者做面对面的交流,当他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您最后对他们有什么小的建议?
刘顺仁:事实上这本书每一个章节都可以独立出来独。当然你可以从前面读。其实你如果要问我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我倒是可以稍微讲一下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在书里面,我写了一个类似于像小说谈到一个小学教师跟一个小朋友的问题,小学老师怎么样从误解这个学生是一个偷懒的学生,到最后放下身段跟着这个学生走入这个学生每天上学的森林,在这个森林里面他所看到的体验,最后小学生变成老师来教这个老师。这是我里面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第一,人必须要谦虚,你是老师不代表你懂得比学生多。第二,你要对人关心。如果今天老师不关心学生,不会愿意陪学生走一趟森林。第三,追求深度。虽然我们都在追求很容易理解的东西,但是深入是浅出的目的,浅出不是永远希望停留在浅的阶段,浅出是希望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智慧,更深层次的感动。在这个小小的类似于像小说里面,其实是我把我个人对于人性、对于管理的一些感受,把它融在里面,这其实是我在这本书里面最喜欢的一个小小的片段,这个部分我希望读者,如果您不愿意从第一页读的话,不妨找找看它在什么位置拿出来读读,这个故事您也可以讲给您的小朋友听。
主持人权静:特别提醒大家,如果看这本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刘老师说的小故事。您刚才把《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称为“您的小女儿”,看来情之深切,从一个称呼中可以看到。
三年前刘老师立下志,写一个不一样的管理三部曲。今天这三本书已经全部出炉了,我们也代表广大的读者向您表示祝贺,同时也代表广大读者,像您这么用心写了这么一套好看的书,表示感谢。
刘顺仁:感谢主持人,非常谢谢网友。
主持人权静: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这期的节目,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