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百色(生活聚焦)(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 03:50 人民网-市场报 | |||||||||||
旧貌换了新颜!在百色这片热土上,是什么让民富国强成为现实,是什么让那一个个骑着摩托车满载着时令果蔬的壮乡汉子,抛洒下串串爽朗笑声? “是发展!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百色的快速发展,让老区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就是对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百色市委书记梁春禄充满深情地说。 记录百色前行的脚步,贫困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到1990年,全市还有187.47万贫困人口,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通了路的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的歌谣唱道:“谁说穷在深山无人知,穷在深山有党知。” 党和国家领导人惦记着老区的乡亲,胡锦涛来过,江泽民来过,吴邦国来过,温家宝来过……江泽民两进田阳县那坡镇永常村,留下了语重心长的话语:“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好大石山区脱贫致富这个问题,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烈打下的江山建设好。” “穷在深山有党知!”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颂歌,不正折射出了当地广大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的事实吗! 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百色市的党政领导说,老区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果不能帮助他们尽快脱贫,上愧对先烈,下愧对百姓。 可面对“老少边山穷”的现实,扶贫攻坚该从哪里入手?百色的党政领导意识到,用水难、路不通、没有电……哪有不贫困的道理,脱贫就应从挖穷根开始。 一场扶贫攻坚战打响了。特别是1997年以来,原百色地委、行署痛下决心,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发扬右江革命传统,不等不靠,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10个规模空前的基础设施工程大会战。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短短几年时间,建成饮水工程近2.6万处,解决了40多万群众和30多万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建成地头水柜5.3万多个,新增灌溉面积17万多亩,受益农户达12万多户; ———建成村级道路578条近5100公里,扩建86条42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车的目标; ———架设输变电线路15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 ———建成910个村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 数字背后隐藏着的事实是老区人民奔向小康的步伐加快了。 全国扶贫状元、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党支部书记莫文珍是领着乡亲加快致富步伐的带头人。1987年,他带领16户人家,来到本镇的弄蕉(地名),承包荒坡450亩,开始了脱贫致富的探求。没有房子就自己搭窝棚,没钱买芒果苗就到城镇的果皮箱里捡芒果核,没钱买化肥就到路上捡牛粪……苍天不负苦心人,如今,该村已有225户1135人到10个异地开发点承包荒坡3320亩,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39元。站在尚兴新村村口望过去,满眼是村民建起的漂亮的楼房,谁会想到10年前,这个村人均粮食仅58公斤,人均纯收入只有157元。 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百色人通过坚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上个世纪末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市场报》 (2004年08月13日 第二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