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美元市场能否培育出亚洲的壳牌和空客?短短10多年的时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发展如此顺利与快速,部分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双边及区域客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但更是中国政府政策与决策推动的结果。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加大了为国家经济安全利益主动出击的力度,而东南亚区域是重点地区。11月24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外交部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正式访问老挝,并出席11月28日至30日在万象举行的东盟三个会议,发表《落实中国—东盟面
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并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温家宝在万象出席的三个会议是:第八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10+1)、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以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外界注意到,这是继10月上旬访问越南之后,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温家宝总理第二次出访东盟国家。中国的战略选择东南亚曾经是中国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主要战场,中国为此曾付出过巨大的物质乃至鲜血的代价。直到1990、1991年,中国才与印尼、文莱、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然而,仅仅10多年的时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东盟成为中国第一个与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际组织,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亚太大国;2001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到2010年建成世界上第三大、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此后,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异常顺利;在此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又将签署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发展如此顺利与快速,部分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双边及区域客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但更是中国政府政策与决策推动的结果。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加大了为国家经济安全利益主动出击的力度,而东南亚区域是重点地区。27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老挝首都万象出席首次中国与东盟外长全体会议时表示,加强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的战略选择。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是毋庸赘言的,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企业数量、资本实力,如果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都堪称巨大。巨大不一定意味着强大。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规模巨大的经济,只有走出去,在世界市场上摔摸滚打,才能强筋壮骨,才能建立强大的国民经济,在剧烈竞争的全球经济中稳稳立足。环顾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与由此带来的收益令中国不能不有所行动。西欧在二战刚刚结束时,靠着美国的援助度日。然而,西欧开区域经济合作之先河,由经济共同体到自由贸易区再到经济联盟、政治联盟一步步走来。依靠合作和统一市场的力量,欧盟培育出空中客车、英荷壳牌、阿丽亚那火箭等一系列响当当的丝毫不逊色于美国跨国巨头的大型集团、品牌。而且,经济合作的力量已超出纯经济范围。20世纪90年代初,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受到中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压力。然而,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的市场被墨西哥厂商们大量替代。区域经济合作正日益成为一国增强其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巨大动力源,中国如何选择?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双方推动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今年1月至9月,双方贸易额已达75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6%。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盟对华直接投资也快速增长,截至到2002年底,东盟国家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累计19731个,实际投资294.3亿美元,占到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6%。正因为如此,当2001年朱总理建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东盟国家一致赞成。因为,双方都有意携经济合作之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属于自己的“空中客车”、“英荷壳牌”。消减“中国威胁论”影响中国当前的紧迫任务是提高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国力,努力推进各项改革事业,这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但放眼观察,我们的周边安全环境却潜藏暗流。美国在中国临海一线遍布“盟友”,要遏制任何挑战她霸权的竞争对手;日本人念念不忘“东亚共荣”,欲当亚洲老大;印度卖力鼓吹自己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的战略意图,那就是不希望中国迅速崛起,千方百计牵制、阻挠中国的发展,打着“中国威胁论”的旗号,干着图谋私利的货色。早在1984年,日本人就杜撰了“中国威胁论”,渲染“一旦中国强大起来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冷战结束后,这一论调频频被右翼分子拿来作扩展军备的遮羞布。美国极端保守分子对该论调肆意发挥,竭力在亚太区域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1998年5月初,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多次讲话中称“中国是比巴基斯坦更大的威胁”,话音未落,从1998年5月11日开始,印度在48小时内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还进行了一次发射短程导弹试验。面对这些直接影响到中国周边稳定的谣言和谬论,中国最好的回击就是用事实证明我们不但不是威胁,而且是机遇。中国提议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就是一个蕴含着如此战略意图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用GTAP模型进行的初步测算,建成自由贸易区后,东盟国家的GDP将增长0.9%,总量增长54亿美元,中国的增幅为0.3%,总量增长22亿美元。此外,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在现有增长规模的基础上再增长48%。中国的收益不如东盟,但中国仍主动提出倡议,此举是要向邻居们传达一个信息,中国执行的是“富邻”的周边政策。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推行“安邻、友邻”的外交安全政策。活生生的事实,让东盟国家不再受到诸如“中国威胁论”的蛊惑,为中国开辟出一方友善、安宁的周边空间。助推东亚经济合作如今,东亚经济体间经济联系已非常紧密,地区内贸易已占整个地区对外贸易一半以上;相互投资迅速发展,产业分工已形成相互交错的格局,这种局面迫切需要东亚各国(地区)开展机制性的协调。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美国人不会在意东亚人的区域性利益。但如何推动东亚经济合作呢?马来西亚前总理早在1990年就提出建立“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然而遭美国强烈反对,高度依赖美国的韩国、日本也不支持。其实,日本以在东亚经济中的分量,完全能为东亚经济合作起先导作用,其东盟第一贸易伙伴的地位也有利于在与东盟的次区域性合作中领跑,但日本碍于美国的顾虑而不愿带头。中国与东盟建设自贸区,就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中国的行动使韩、日等感受到竞争压力,不得不放弃犹豫,推动与东盟合作。事实上,继中国东盟宣布于2010年建成自贸区后,日、韩、印度加紧行动,日本希望最迟到2017年,印度希望能在2012年也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东亚齐头并进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热潮也正带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朝机制化方向发展,而这无疑有助于中国营造广阔而稳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与环境。历次10+1会议成果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与中国领导人间举行的会议。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于1997年举行。1997年12月16日,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确定了指导双方关系的原则,并将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作为共同的政策目标。1998年12月16日,第二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双方领导人回顾了1997年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双方关系的新进展,并对今后双方关系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双方同意通过全面对话合作框架,开辟多种合作渠道,坚持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彼此间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议,进一步推进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发展。1999年11月28日,第三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上朱镕基总理提出了中方对在新世纪加强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主张和具体建议,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与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尤其是在经贸、科技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东盟国家对中国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高度评价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给予东盟国家的支持和援助。2000年11月25日,第四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朱镕基总理在会上积极评价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并就今后一段时间双方在政治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领域、农业、贸易与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2001年11月6日,第五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局面》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应明确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并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提出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建议。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此外,中国和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2003年10月8日,第七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以“全面深入合作、促进和平繁荣”为主题的讲话。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