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69位知名教授致函本报
编者按:本报2004年7月21日第一版曾刊发记者的长篇调查——《蓝旗营:北大教授的烦恼地》,对北大、清华蓝旗营教师小区居民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客观报道。之后的2004年9月15日,《××日报》就同一事件作出了与本报迥异的报道。近日,蓝旗营小区的69户居民联名致函本报,对《××日报》的报道作出回应。兹应这些居民的强烈要求,将该函原文
照登,供读者甄别参考。
致中国经济时报的一封信
中国经济时报编辑部:
我们是北大、清华蓝旗营教师小区的居民。我们所在小区蓝旗营的房屋质量问题曾经引起贵报关注,并做了(见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7月21日第一版文章《蓝旗营,北大教授的烦恼地》——编者注)。
但贵报的文章刊发后不久,《××日报》即于2004年9月15日就此事发表“特别报道”,文章编造事实,粉饰太平,令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和气愤。
“特别报道”竭力为“建设办”和设计施工单位开脱责任。他们谎称:卫生间臭气只是“少数”住户才有,而其主要原因则是居民装修时自行更换了地漏;水管砂眼漏水的只有“四户”居民,因此“管道不可能是残次品”;暖气管跑水跑气,也是“由于住户对室内暖气设施自行拆改或移位”造成的;一些顶层住户屋面漏水、墙体开裂问题则已“妥善解决”等。他们不但倒打一耙反诬住户,而且把严重建筑质量问题和经济问题一概称为“细枝末节和陈年往事”。
下面,我们就“特别报道”中几个严重不符合事实的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一、蓝旗营小区洗手间返臭是普遍问题,而非像“特别报道”所说的只是“一些”户或“少数”户才有。据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黄昀介绍,清华大学前任校长王大中曾为厕所臭味之强烈“气得跺脚”,不得已到美国买了地漏来堵下水道的臭气。小区内经检测的五户(包括院士楼两户)室内氨气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有的超过2.5倍到4倍,大大增加了居民患血癌的危险。
据建筑专家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粪便污水和洗涤污水没有分成两条管道,这涉及设计问题;二是下水道内本应有U形弯管存水,或专设排臭气的管道直达楼顶,但蓝旗营小区大概在这方面偷工减料,在不设U形弯管的条件下,竟没有专设由厕所向空中排臭气的管道;三是地漏在遏阻臭气方面一般只起辅助作用,它需要适当的水封深度,因此,“特别报道”所谓“地漏水封深度应该小于50毫米”的说法绝对是错误的,这种地漏根本没有效果。
但我们还是应该肯定“建设办”去年10月份以来迫于内外压力为住户改装北京雨鑫福达科技发展公司新型地漏的努力,而且认为这种地漏不应只为30多户提意见者安装,而应为全小区所有住户安装。
二、关于水管砂眼漏水、暖气管跑水等严重质量问题,负有质量监督责任的“建设办”,从未正式透露过具体数字。“特别报道”精心编制了一段含混的谈话:“关于冷热水管漏水现象,是因管道有砂眼造成的。除第一年由施工方保修解决外,建设办公室及物管处共接到4户申请报修,这4户是:11号楼1006室、1105室、1201室、6号楼701室,均已及时修好。”文章将“第一年”里发生的漏水事故一语带过,难道这一年暴露的大量质量问题竟同作为甲方的“建设办”毫不相干吗?至于后两年里,仅据我们所知的极有限的情况,除以上4户外,冷热水管出现砂眼漏水或开裂的,就有4号楼的1801,6号楼的701、1103、1305,10号楼3门的502,11号楼的603、706、1005、1701等(而且有的一户就几次漏水)。这类千真万确的劣质水管,为什么至今还要说谎遮掩呢?
再说暖气管道。6号楼1305室暖气管爆裂是出了名的,他家地板在温水浸泡下几乎完全被破坏(已由“建设办”赔偿);11号楼706室早在没有装修之前,就发现小卫生间暖气管漏水,请求修理达6次,每次修理后不几天就再次漏水,如此往复,业主弄得筋疲力尽。装修之后地板更因渗水翘裂,损失惨重。令人吃惊的是:暖气管垫圈本来应该是石棉或橡胶的,但11号楼706室和12号楼5门301室都发现暖气垫圈竟是马粪纸做的,水泡过后成了黑乎乎的泥浆(据6号楼1305业主说,他们家暖气跑水也与垫圈不合格有关)。最为奇怪的是,直到2004年11月,11号楼03户型所有南向屋内均无“暖气”感觉,全国政协委员王先生家的南屋因为有90高龄的老人居住,故年年申诉,皆未得解决。2002年冬天在1003室内卸下南屋的暖气装置,接出管道朝向窗外,从高层加压,一时间管道中喷泻出犹如黑墨水般的浓黑液体,夹带无数碎石,直冲小区庭院,经15分钟喷射而未能倾尽浓黑液体,却引起小区居民抗议,施工人员不得已把管道插入1003的浴缸和马桶中,一时间泥水在室内流淌。然而,03户型南向屋的暖气仍未见改观。2004年11月又再次在1203室重演1003室的一幕,暖气管道内再次喷出不尽的泥浆砂石。此种劣质管道竟然被安装在屋内!
三、顶层住户不仅有屋顶漏雨之苦,而且还面临着墙体开裂、屋顶歪斜的安全威胁,绝非“已妥善解决”。以4号楼顶层各户为例,多数的屋面板和承重墙都有明显的裂缝,有的是大面积的开裂。厅内裂缝长度超过6米,每道裂缝铲开后看,宽度超过2毫米(远远超过0.3毫米的规定限度),敲击时,显示里面竟是空的。清华大学房屋安全鉴定室为1903这户的裂缝所做的鉴定书上写道:顶层“有明显的纵横向不规则通长裂缝,裂缝宽度最大处达2毫米,已属危险构件”,“剪力墙有明显的通长斜裂缝,贯通墙体的两侧”。为了进行加固施工,这家住户只得搬出去居住已有两个多月。邻居1901、1902两户的情况也都一样,正在做搬家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严重情况并非只是4号楼才有,6号楼、5号楼顶层各户的情形也都有些相似。非顶层有的住户也面临同样问题,如12号楼5门301室竟发现卧室天花板上有一道长达95公分的裂缝。这样的建筑质量怎能“抗八级地震”?
此外,很多住户家浴缸下面漏水,就将浴缸搬开检查,结果发现下面垫的竟然是水泥袋、易拉罐等垃圾。6号楼905室住户从浴缸下面清理出整整6编织袋的垃圾;11号楼706室则掏出了10多袋垃圾;8号楼1403室也在把浴缸翻过来以后发现大量垃圾。可以想见,发现的垃圾只占全部垃圾的一小部分,整个蓝旗营的浴缸下面真不知藏有多少垃圾了。至于院士楼天然气管道裸露在外面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小区楼内电线负荷标准过低造成的极易跳闸甚至失火等隐患,这些也都是设计或施工中的明显失误,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四、装修退款问题。“建设办”利用给数百户卫生间部分退款之机,将已经装好的墙地砖和吊顶的价格暗中提高了三倍以上,而将退给各户的面盆(及其装饰柜)、浴缸、便器、龙头等项目的价格大大压低,每个次卫少退一千多元(以四档而言),主卫更多。这是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小区至少有数百家是二、三、四、五档卫生间部分退款,仅这一项,建办就少退了数十万元至百多万元。据我们所知,这方面的原始材料,有《关于北大清华蓝旗营教师住宅的若干问题说明》(发给部分住户,其中有厨房和各档卫生间装修的收费标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蓝旗营教师住宅装修协议书》、《蓝旗营教师装修付款单》(此二件每户一份)、《退款确认单》(各退款户都有)和最后由各户签名的退款收据。这些材料“建设办”都有。我们手头也有。2001年6月以来,我们曾多户联名,给北大和北京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写信,要求调查处理,北大相关领导也曾表示支持,但因事关两校,迄今未查处。
五、结算长期拖延,房产证至今未发。我们入住已四整年,在入住前既未得到国家规定必须有的那种房屋质量“合格证”,入住四年后,至今也没有一户获发早应该得到的“房产证”。问题出在哪里?“特别报道”介绍了“建设办”负责人的解释:“这个工程这样庞大,里面的事又错综复杂,账面也头绪万千,所以给结算带来极大难度。加之款项是分期分批打到我们账上,建筑施工单位的资金也只有分批分期付给他们,这样来回一倒,三年多已过去了。结算一拖延,导致房产证迟迟没法办,这都是实际情况。”
这样的解释在道理上很难成立。蓝旗营小区不过1200多户,建筑面积15.29万平方米,规模并不算大。而且,蓝旗营小区的情况非但不算“错综复杂”,甚至比任何一个新开发的商品房小区都要相对单纯得多:首先,土地由国家无偿划拨,北京市在建设收费上又给予很大优惠,这是其他小区想都不敢想的;其次,建设资金总体上按时到位。“款项分期分批打到账上”,原是建筑工程的常规,蓝旗营小区的状况尤其正常:个人集资二亿数千万元1998年全部交清,国家财政拨款二亿也准时下拨,学校承担的部分则分期分批付给,并没有拖后腿;第三,按工程单价说,每平方米建筑投入达5400元,说明工程费用十分充足,在当时同类项目中属于超高水平;第四,拥有先进高效的管理资源。北大方正和清华紫光的电脑技术,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基础在国内均属一流;第五,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建设办”多次强调,蓝旗营小区不是商品房,没有开发商。事实也的确如此。与其他商品房小区相比,蓝旗营小区的开发不需要投入任何广告促销的精力和费用。单是这一项,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节省不少开支。
综上所述,“建设办”只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到账目清楚、收支透明,并借助于两校的高科技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蓝旗营小区的财务结算根本不至于拖这么长时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错综复杂,厖头绪万千”,以至于“给结算带来极大难度”,就只有请审计部门出面搞个清楚了。
“特别报道”中,还充塞着其他一些假话。例如,将不公开进行的“议标”说成“公开招标”;将不长时间里有10%住户发生水管砂眼漏水现象,轻描淡写地说成“占的比例也很小”。对于这些,我们就不一一批驳了。
新闻媒体本应成为舆论监督和廉政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报》的“特别报道”却将客观公正的新闻道德置于脑后,替人掩盖问题,文过饰非,令人难以理解。
致
礼!
蓝旗营北大、清华教师小区69户居民
2005年2月20日
附:六十九户居民名单
赵宝煦、严家炎、叶 朗、马克 、魏英敏
沈静珠、王式仁、胡壮麟、严绍 、马振方
孙钦善、王 楚、谢柏青、王兰萍、葛兆光
方守学、蒋绍愚、曹文轩、何九盈、陈 来
李 零、荣新江、吴荣曾、冯国瑞、林被甸
林梅村、李水城、葛英会、秦 晖、赵化成
梁立基、安美华、王逢鑫、韩敏中、程朝翔
毛晋昌、孙凤城、张玉书、赵振江、洪子诚
张联荣、董学文、钱志熙、刘 、李 简
王 辉、张丽翔、王蕊珠、杨紫煊、简兰芝
江秀英、王绍武、章 蓓、林绪伦、邹英华
陈熙中、张 鸣、方锡德、陆俭明、杨承运
李克新、张兴华、苏 家、刘玲玲、吴宗国
蔡宏锋、石春桢、吴庆鹏、高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