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假如中国只剩下国际品牌(市场观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10:03 人民网-市场报

  阿祥

  《成功营销》杂志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搞了一个“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连续弄了两年,去年的结果还好,本土品牌在16个行业中的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今年可就大不一样了,在27个行业中,本土品牌已经失去领先优势,名落孙山。

  IT本土品牌的命运更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前五名都是国外品牌,一个国产品牌的身影也见不到,这不能不让国人汗颜。

  姑且不论这个调查方法是否科学,也不论它的权威如何,但它披露的结果是值得重视的。国门越开越大,中国入世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国外品牌本土化步伐越来越快,国产品牌的本土优势逐渐丧失,假如中国IT排行榜上只剩下了国际品牌,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简单地想一下,前景相当可怕。假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IT产品的前十名,都是国外品牌,那么,国产品牌就丧失了市场号召力,整体形象低人一等,别说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出头之日,就是在国内市场也难登大雅之堂。

  再复杂地想一下,后果更是堪忧。一旦国外品牌牢固占据着各类IT产品的第一方阵,那么,国产品牌最多也只能屈居第二或第三方阵,在第一方阵的挤压下还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知名度日渐衰退,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到那时,整个国产品牌阵营再想翻过身来,就比登天还难了。

  不管怎么想,如果国产品牌只能给国外品牌垫背,对于中国IT企业来说,永远都是一种耻辱。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无情,在政府的号召和引导下,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了几年,不幸的是,国产IT品牌的影响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下降。

  走到这一步,也是任何一家国内企业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也徒唤奈何。与国外那些百年老店相比,国内IT企业的根基太浅,品牌推广的时间太短,在市场大浪的淘洗中,能够生存下来,就是万幸,哪里还得上什么品牌影响力?

  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由于国内市场处于短缺经济年代,需求的诞生简单而巨大,所以,PC供应商纷纷登台,不愁卖不掉,只怕零配件断货。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企业的市场观念落后,品牌意识淡漠,只求快速敛钱,在经营上根本想不到要以客户为中心,要以市场为导向,而是迫于钻政府部门的后门拿批文,就连品牌也是由职能机构在行业内部评定,甚至指鹿为马,强行指定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在这种背景下,一时兴起的所谓名牌,与消费者的需求严重脱节,根本经不住市场的检验。当国外IT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大举抢攻大陆市场的时候,国产品牌一蹶不振,早期的许多IT企业已作鸟曾散,其品牌也已经飞灰烟灭。

  日前,欧盟委员会在其一年一度的“竞争力报告”中指出:中国产品已经对欧盟诸多企业形成威胁,并以中国IT业的发展为例,说明了中国技术威胁的严峻性。这份报告提出的“中国技术威胁论”,是西方国家“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虽然别有用心,但从反面指出了中国IT产品的潜在危机。

  比如,从中国出口的IT产品,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70%。也就是说,中国出口的IT产品,大都是跨国公司的品牌,中国充其量只是一个IT制造大国,而不是IT技术强国,因为许多出口产品的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外商手中。中国不过是参与了全球贸易的生产环节,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加工费而已。

  徒有IT产品出口增长的虚名,其品牌都是人家的,出口越多,国产品牌的生产空间就越小,进入全球市场的阻力就越大。要提高国产IT品牌的影响力,谈何容易!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品牌影响力已成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中国IT品牌必须站起来,必须在国际市场上站起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即使需要几十年乃到上百年,也要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提高品牌竞争力,首先靠质量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融合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谁的质量过硬,谁就能赢得用户的忠诚。中国PC市场经历了20年的激战,联想品牌之所以没倒下,而且正在从中国走向世界,就是因为联想自始至终守住质量管理的生命线,一直恪守以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为质量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没有可靠的质量,任何品牌都是站不住的,最终要被用户抛弃。

  提高品牌竞争力,要有责任感

  美国兰德公司曾花20年时间跟踪500家世界大公司,结果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坚持四种价值观: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三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四是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这些价值的日积月累,就会聚集为品牌的价值,就会形成品牌的影响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是核心层,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有责任感,其中包括塑造企业形象的责任、忠实服务于社会的责任、维护品牌信誉的责任,从大处说,企业要有打造中国名牌的使命感。如果只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而不惜使用瞒和骗的伎俩,欺世盗名,坑蒙拐骗,那么,品牌吹得越大,摔得越惨,死得越快。

  提高品牌竞争力,要打持久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国外品牌百年常青,都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个品牌影响力的形成,需要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去培育,去维护,踏踏实实一代一代做下去。靠一时的炒作,也许能红极一时,但品牌的生命力是难以长久的。另外,在保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不能只顾眼前效益,放弃长远利益,无论是所有者,还是经营者,都要在短期利益最大化和企业长远利益之间做出最佳选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应当是杰出企业家的一种胸怀和境界,这样,品牌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品牌影响力才能不断提升。

  《市场报》 (2005年03月04日 第十版)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