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猜测,鬼酒鬼此次出售主打品牌代理权是要化解目前的资金困境。 本报记者 吴伟洪 摄
台湾德记洋行3亿买断小酒鬼中国地区8年独家代理权
成功系卖“小酒鬼”急于套现?
湖南酒鬼酒(000799)很可能因台湾德记洋行的进入而发生重大改变。日前湖南湘酒鬼和台湾德记洋行分别发出重大合作公告,称双方已签订有关合作协议,德记洋行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买断小酒鬼中国地区独家代理权,买断期为8年。
酒鬼酒销售公司员工称,这是公司实现国际化、全国化和区域化产品的步骤之一,公司将按内参酒、酒鬼酒、小酒鬼、湘泉酒这四个不同档次的产品,做强做大酒鬼品牌。有证券分析人士则认为,酒鬼酒多年来的品牌形象较差,在股市中通过正常的渠道融资已不太可能,此举不排除套现的可能。
打造营销“三驾马车”格局
由成功集团控股的湘酒鬼旗下主要白酒为酒鬼酒(高档)和湘泉酒(低档)。而小酒鬼(中高档)与内参酒(超高档)则是去年9月份才刚开发出来的新酒系列。公司日前的公告称,旗下的新世纪酒鬼酒和小酒鬼系列产品已分别由天津裕隆达商贸有限公司和上海泰腾贸易有限公司(德记亚洲的全资子公司)分别买断分销。
但记者采访获知,早在去年12月,合作各方就已初步签订相关独家代理权协议书,只是因为当时正值白酒销售旺季,三方将此事耽搁了一下。但也有说法是因为德记公司希望先看看产品的销售情况再作进一步的确定。酒鬼酒认为,公司营销战略开始向国际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初步形成了由酒鬼酒供销公司、上海泰滕贸易、天津裕隆达组成的“三驾马车”并进的格局。
据悉,在酒鬼酒内部已明确,公司将小酒鬼作为中档偏高的酒做大全国甚至国际,将酒鬼酒主攻国内高端市场,而内参酒则强化优势区瞄准白酒尖端,湘泉酒则转向中低市场。同时依据此架构公司还构建了国际性、全国性、本土性和区域性产品结构。而天津裕隆达和上海泰腾贸易只是公司为了完善此架构的合作伙伴而已。
德记承诺今年销售逾4.5亿
日前,德记在台湾的上市公司也公布了买断小酒鬼的消息。据海外媒体报道,德记洋行不但买断小酒鬼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而且在日本、朝鲜、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国家的代理权也被德记买断。
昨日,德记亚洲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泰腾贸易有关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并未否定此事,该人士还承认,德记公司准备拿出3亿元来操作小酒鬼,要在全国范围内将这个产品做大。有白酒业人士认为,台湾德记洋行在内地有深厚的酒类分销经验及纵深的分销网络,接手酒鬼酒的小酒鬼系列后,很可能将改变目前白酒业的市场格局。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泰腾贸易是德记亚洲有限公司独资子公司,德记亚洲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为具有160多年专业行销历史的台湾德记洋行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中国经营代理过喜力啤酒、德立顿茶饮、都乐果汁、依云矿泉水、富维克矿泉水等国际著名品牌,每年内地销售收入达10亿元人民币。
德记以前所代理的产品均是跨国巨头产品,但此次为何将目光盯紧了刚出台半年不到的小酒鬼?上海泰腾贸易公司人士对此并不愿透露详情,他称,公司有规定还不能对外宣布具体内容。按照双方约定,德记洋行全资子公司上海泰滕贸易负责内地的销售,今年内销售额不低于4.5亿元;明年销售额达到6亿元的规模,从第三年起,每年为不低于折合人民币7.5亿元的规模。
事实上,酒鬼酒多年来的销售渠道只重流通而不重终端,而德记对终端操作很在行。此次德记的市场开拓重点将是餐饮渠道,将在全国精选出1万个酒店来重点投入。
本报记者 杨彩芳
记者观察
出售畅销品牌代理权酒鬼酒化解资金困局?
尽管德记在业界非常有名,但酒鬼酒拿出自己的主打而且是很畅销的品牌来让外人操作,此举非常罕见。更何况除了小酒鬼之外的另一主力产品酒鬼酒也让另一家分销商买断,意味着酒鬼酒日后将只能作为这些总代理商的生产厂家,而这种将主业产品系在别人身上的做法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风险更大。
有证券分析家认为,作为上市公司的酒鬼酒很可能以此举化解融资问题。湘酒鬼自从1997年上市以来,一直在亏损的边线挣扎,资金的短缺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湘酒鬼一直走下坡路。公司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时,一手把湘泉和酒鬼做大、当了25年家的创业者王锡炳,不得不在面对高达7亿余元赊销账款的情况下退位。而后,新接手的酒鬼酒当家田家贵大力改革销售渠道,使200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亿,较上年提高15.4%,每10股派发现金3元(含税)的分红,让股东们高兴了许久。
2002年4月,田家贵辞去了董事长职务后,湘酒鬼的形势明显下滑。2002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不到880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6.2%。由于管理、营业和财务费用的直线上升,公司的净利润更是糟糕———仅有147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5%。而应收款仍然居高不下,接近4.6亿元。另外,几个亿的应收账款、各种费用的直线上升使公司在资金方面吃紧,2002年6月,湘酒鬼从工行贷款3000万;同年9月,湘泉集团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又质押8800万法人股,贷款2亿。此时以刘虹为代表的大东家成功集团顺势介入。
尽管成功集团入主后在酒鬼酒内部注入了民营企业的新鲜血液,但成功系频频的股权交易、酒鬼酒公司内没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及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一直居高不下等原因,使酒鬼酒在2003年戴上“*ST”的帽子。同时由于成功集团董事长刘虹频频参股其他上市公司,曾多次因担保受到“代人受过”的尴尬,而酒鬼酒也曾受到证监会的严查。
业界对于酒鬼酒的不良印象一直困扰着公司的融资发展。但另一方面公司为了发展壮大又不得不继续投入。在酒鬼酒制订的2020年投资计划表中,酒业的扩建工程和技改工程、洞庭药业生产线的投资等需要近2亿元的开支。于是,分析人士认为,酒鬼酒公司多年不济,并在股市上的形象较差,有人猜测,酒鬼酒通过金融、证券市场融资难度较大,而此举恰好可以轻易化解资金的困难。
杨彩芳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