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5月1日起,所有国产车外部必须有中文标识,但记者从车市了解到,目前尚有部分车型没能按期将“中国制造”作为自己的“标配”———新车上路要换“中国面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1:57 哈尔滨日报 | |||||||||
部分厂家按期换上中文标识 以往国产豪华车大多是全英文标识,与进口车的外观标识没有区别。从5月1日开始,豪华车品牌车型全球统一的惯例,单一的进口车外观标识被卸掉。 日前,记者在哈尔滨市汽车市场调查发现,在5月1日之前,一些以前没有中文标识
不过,目前市场上仍然有部分国产汽车还没有中文标识。华晨宝马的经销商中宝汽车市场部刘经理告诉记者,由于采用了订单制生产方式,目前展厅内销售的车辆还是4月份生产的,因此哈尔滨市场上的国产宝马还没有中文标识。不过他表示,大约在5月15日左右,带有“华晨宝马”字样的车就会与消费者见面了。同时,北京吉普的经销商解释,由于厂房搬迁,北京吉普从1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因此目前销售的大切诺基、欧兰德等车型都没有中文标识。 国家规定国产车必须带有中文标识 随着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增多,厂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新车型也层出不穷,但在汽车合资企业推出的诸多车型中,不约而同地表现出相似特征:不少国产车的外部标识与进口车毫无差别,车身上能体现参与合作的中国企业名称或标识寥寥无几。但这种现象已从政策层面得以抑制并彻底消失,因为从2月1日起,《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5月1日起,所有国产车外部必须有中文标识,这意味着今后不管是自主品牌的汽车还是合资品牌的汽车,只有标有中文标识的车辆,才能上道行驶。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分析师贾新光分析,缺乏有力的自主品牌使消费者过于信赖国际汽车品牌,从而忽略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制造能力,造成消费者畸形的品牌价值观。发改委出台《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就是针对目前一些国内合资汽车生产企业为了短期的销售利润,自动放弃企业自身的中文标识,突出跨国公司而淡化了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业地位的现象,从立法角度上引导消费者走向成熟。 哈尔滨市消费者支持汽车“中国制造” 作为车身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过去被许多消费者认为是身份与地位象征的车标,在严格限制规定后,是否会让看惯“洋标识”的消费者,尤其是潜在消费者,从心理上感觉无法适应,是否会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带来影响呢? 哈尔滨市大多数消费者和经销商表示,车辆带有中文标识并不影响买车和卖车。记者了解到,除了有个别消费者看到车尾的中文标识,发出了“太丑了”的声音,大部分消费者在听到经销商关于国家对于中文标识的规定的解释后,都欣然接受,并表示不会成为决定自己购车意向的主要因素。 因为,经销商和消费者普遍认为,添加中文标识,并未触及其性能及技术变动,消费者希望享受的“国际标准服务”质量并不会因此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