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黄宣传 通讯员周桂芳
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大冶市陈贵镇不断出现农民观念转变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子主“家政”父当“助手”
自古以来,陈贵镇农村就有“父在子不当家”的说法。但随着“科技潮”的涌动,农民们幡然醒悟:科技当家,干啥啥发。由此,一些不懂科技的“老把式”靠边站,主动让有文化、懂科学的子女当家“理政”,自己乐当“助手”。
余洪村有户农民,父亲当了几十年家,仍没有摆脱贫困。1998年,高中毕业的儿子黄洲,外出拜师学艺,加上自学钻研,掌握了一套果树种管技术。他开辟几亩荒山种上梨子、桃子、李子,第3年就收入6000多元。父亲对儿子刮目相看,干脆把当家作主的权力交给儿子,他本人则心甘情愿当“助手”,按照儿子的安排做一些栽种、除草、施肥、采摘等方面的活计。这一来,黄洲干劲十足,承包了村里的荒山场,并实行立体化种植,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庄园。如今他家年收入达5万多元,他的庄园也成为陈贵6大庄园之一。
妇唱主角夫演配角
过去,陈贵农村妇女恪守“男主外,女主内”的信条,家里大事都由丈夫作主。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县、镇妇联组织带动下,许多农家女主动参加养殖、种植、加工培训,涌现出大批“鸡状元”、“鸭司令”、“猪大王”。她们表现出来的发家致富才能令丈夫叹服。于是,许多家庭变成了“妇唱夫随”。2000年,江添寿村农家女周年宝瞄准家门前的无公害瓜果蔬菜,做起泡菜文章,丈夫江章开则自愿当起妻子的“助手”。如今,周年宝建起了泡菜加工厂,并注册了“添寿”牌商标。泡菜品种达10多种,原材料全部取自家门口的无公害瓜果蔬菜,绿色环保,所以特受消费者欢迎,年收入达4万多元。
“一招鲜”变“百家宝”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以前,陈贵农村掌握了某一“绝技”的人,大都是“父传子,舅传甥”,决不轻易传给别人。现今,一些乡村能人打破了传统观念,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大家,变“一招鲜”为“百家宝”。
华垅村的“花卉大王”薛龙惠是全镇第一个靠种花草卖钱过上好日子的农民。他的一身“绝技”经多年实践,更是精深。
自己富了,他还带领全村掀起了种苗木花卉的热潮,并把高超技艺手把手地传授给乡亲们。有时,他还会亲自上别人家的苗圃示范。眼下,华垅村家家种苗木花卉,形成规模效益,苗木花卉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村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户户盖起了楼房,人均纯收入达4500多元,村里还修了水泥路。薛龙惠说:“过去说同行是冤家,现在过时了。搞市场经济,单家独户闯市场水都闹不响,有规模才有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