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当前股市影响不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9:29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视角■本报记者张炜 上周末,央行再度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9%,自本月15日起实施。这已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流动性,而且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调整只是发生于7月5日。0.5个百分点的上调,意味着一次性冻结流动性资金1500亿元左右。业内专家估计,年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冻结货币市场约4500亿元至4800亿元资金。 从理论上说,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意味着利空。但今年以来,在牛市的背景下,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均未带来太大影响。此番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大盘正处高位,更加受到各方关注。11月6日,沪深股市仅仅小幅跳低开盘,随后便在钢铁板块走强的带动下一路上扬,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1.07%和2.02%。业内人士大多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更多表现在心理上。中信证券等券商称,目前我国银行资金和证券市场之间没有直接通道,银行资金无法直接进入股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紧缩性措施,对股市资金面的直接影响有限,主要以间接影响为主。 即便是受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最直接的银行板块,在昨日也没有成为拖累大盘的因素。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小幅上涨,深发展、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分别上涨2.92%、1.045%、2.90%。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势必降低银行的贷款规模,减少银行从存贷利差中的利润收益。而且,对“小银行股”的影响更大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刚刚上市,资金充足,流动性本就过剩,个别“小银行股”则相对“捉襟见肘”。“小银行股”在工商银行上市前有过大幅上涨,似乎很容易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下“着凉”。而6日大盘和银行板块“临危不惧”的表现,显示出牛市的底气。在目前的牛市氛围下,即便大盘高位调整的动力越积越多,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的举措都难以直接带来股市“地震”。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当前股市影响不大,与央行今年以来已是第三次操作有关。7月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5个百分点,7月24日央行又二度宣布将于8月15日起再上调0.5个百分点。如此频繁,专家层面会议论其是否成为经常性工具,股市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则逐渐增强。更何况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上调三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一次上调0.5个百分点的影响有限。一方面,上调0.5个百分点似乎只是“小菜一碟”。有市场人士称,近期是旧票据集中到期日,1500亿元连抽干这部分到期且将释放的流动性尚远远不足,更何况还要对冲每个月折上千亿元人民币的“顺差”。平均每个月为顺差而发行的货币,再加上FDI、投机资金等就不止1500亿元。另一方面,资金问题对当前股市来说并不存在,只要看到国内储蓄资金与新股发行冻结资金之多,就很少有人会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波及股市资金面的影响而犯愁。决定股市资金走向的根本因素,是市场究竟创造赚钱效应还是赔钱效应。上证指数本轮牛市的涨幅,以及宝钢股份昨日涨停,显示出足够的赚钱效应。有这样的赚钱效应,当前牛市当然底气实足。 有专家分析认为:“加息对企业、个人贷款以及银行业放贷都有打击作用,同时刚刚红火起来的股市也会受到影响,而提高准备金率则将打击重点瞄准了银行业本身,防止其信贷冲动。”可见,管理层已经在政策的应用上,注意到对股市的保护。 不过,投资者也不能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背景下表现出的牛市坚挺所麻痹。昨日,上证指数以1886.31点再创五年来新高,大盘向2000点逼近。但在股指已连续上涨10周之后,市场上极可能出现“温水煮青蛙”的现象,使投资者逐渐丧失或降低风险防范意识。从这一点上说,投资者可不在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消息突降,却不能不对大盘的高位调整有所防范。而且,“后置”的疯狂扩容也须注意。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