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7元,押金30元,1500万张交通卡沉淀资金3.45亿—— “一卡通”押金利息一年逾千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09:00 解放日报 | |||||||||
本报讯 (记者 陶健)近日,发生在北京的一起大学生诉交通“一卡通”押金案引起普遍的关注。根据这位大学生的调查,每张“一卡通”的成本仅为4元,但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却要收取20元押金,由此产生大量“沉淀资金”。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致电本报,对上海交通“一卡通”也提出了同样质疑。 目前在上海市场流通的公交“一卡通”约1500万张,每张卡押金30元。据这位市民
接到电话后,记者马上采访了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交通卡公司发言人表示,上海“一卡通”工程启动较早,由于使用的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式IC卡芯片,最初每张卡成本近20元。近年来随着发卡量的增多,卡的成本已经降到10元以下,但是算下来每张卡的平均成本还是超过10元。 这位发言人认为,“一卡通”收取押金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在我国香港八达通卡的押金是50港币、新加坡交通卡的押金是8元新币,收取押金是为了督促持卡人对该卡正常保管使用,避免一人多次领卡。此外,上海的每张“一卡通”理论上都可以透支8元,假如押金较低,会产生持卡人透支后随意乱丢“一卡通”的情况。 这位发言人并没有否认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她坦陈,除了押金沉淀,1500万张卡的卡内余额也是沉淀资金。她表示,“一卡通”是个系统工程,公交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站点的读卡机需要购置,它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中央清算系统,此外交通卡公司还要支付给所有充值、退卡、移资网点一定的代理手续费。公共交通卡公司就是靠这些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来维持日常营运的。她表示,交通卡的沉淀资金由政府监管,市民可以放心。 公共交通卡公司的这些解释能否让人信服?有关专家认为,交通卡公司手上的沉淀资金究竟有多少,每年投向什么领域,产生多少孳息,用于哪些方面,有没有产生利润,诸如此类的情况作为千百万沉淀资金的主人———持卡人却毫不知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无从讨论究竟收多少押金才合理。 记者了解到,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的定位是“公益性垄断企业”,也就是说,它的经营不存在商业机密。既然如此,广大持卡人是否也有权知道有关的账务信息呢?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