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战2007 股市获利的三板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9:11 青年时报
股市有句老话,对大部分人来说,股市里赢的钱是借款,用《无间道》里面的话来“翻译”就是“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所以说,现在这个阶段,与其每天盯着股市,不如放松一下,念念心法、想想口诀,练练招式———心中有股眼中无。 A 心法 心中有剑 手中无剑 什么意思———就是忘记现在的股市。 且不论近期的“泡沫”之争,从基金经理模棱两可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近来,不少基金经理发表对股市的看法都表示,要从“价值投资”转为“趋势投资”。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挑便宜货买,而趋势投资则是因为股价上涨所以“投资”。 经理们的话充分显示了金融行业的特性,就像“谨慎持有”的真实含义是“和股票说拜拜”。对于不熟悉这种规则的人来说,金融业人士的话语有必要通过专门的词典来解释。 那么,这两种投资方法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妨先谈谈股市里面的盈利模式。 一般来说,模式有两种,一是买便宜货,打个比方,如果股民买了一只个股,通过5年的分红就能收回成本,那么恭喜了,这就是便宜货,20%的年收益大大超过了银行利息,也大大超过了多数行业的投资回报。 另外的方法就是“趁早”———这也是一个模糊的词,不过事实就是这样。股票的价格为什么能涨,那是因为有资金源源不断地进来,买的人多了,自然就涨了。但是涨只是账面上的,如果有人要“取现”,情况就会不一样,取的人少股价还能保证,取的多了股价就会往下掉,因为股市里面的钱没有账面上显示的那么多。 股市被称之为“赌场”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如果纯粹靠后续的资金来支持股价上涨,那么这多少有点类似“庞氏骗局”。 庞兹,也被称为“天才的金融家”,他在20世纪早期设计的投资计划是通过非常高回报的项目来融资,事实上这个项目的回报并不高,远远不足以来给所有的人以回报。结果,他的“天才计划”就变成了拆东墙补西墙,拿后面的投资客的钱来给前面的人。 如果说,现在谁还一心想着在股市获利,那不妨想想你到底是能买到便宜货,还是足够早。当然,如果你是天才,可以抓住每个波动,那不在此列。 股市有句老话,股市里赢的钱是借款,用《无间道》里面的话来“翻译”就是“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所以说,现在这个阶段,与其每天盯着股市,不如放松一下,念念心法、想想口诀,练练招式———心中有股眼中无。 B 招式 从电视中悟道 《大时代》:一段历史+反面教材 基本上,《大时代》这部片子可以算做一部反面教材,从方进新(刘松仁饰)一出场在跌市中大举买入意图“救市”,到由刘青云饰演其子方展博最后押上全部身家狙击丁家父子。前者可以说是逆市而行,后者则真正地把股市当成了赌场,赢就一朝富贵逼人,输就会赔上身家性命。 港剧讲究冲突,有冲突的股市才好看,但股市真正的玩法却不是这样的。像《创世纪》里面的叶荣添狂估股指,到借钱追加保证金,港剧里面的玩法精彩但绝少稳妥。 理论上说,如果资金足够多,无论是做多或是做空,只要能够不断地追加资金,最后就会等到获利的那天。这是“疯狂的玩法”,前提是玩家永远都不缺后续资金。不过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如果把所有港剧体现的操作风格加到一起,那么,在股市上输上几十次都不算多。看看著名的“里森”那段操作历史就知道了。 “里森”是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前台首席交易员,从1994年开始他就看涨日元,于是不断投入资金,不料天不遂人愿,最终搞垮了整个巴林银行都没有等到日元上涨。而就在巴林银行破产的几个月后,日元终于上涨了。后来的人总结里森的错时,得出的结论是里森没有看错,但错在他的操作方式。 说了那么多反面的东西,但《大时代》的意义并不止于此,该片的背景是香港1973年、1987年两次股灾,而1969年-1973年的股市,是香港第一次全民参与下的牛市。温故香港股市的这段历程无疑有助于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股市。 另外,该片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该片播放之后,产生了香港股市上的一个奇特的现象: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即当由香港电视演员郑少秋(绰号「秋官」)主演的电视剧集播出后,股票市场便会突然急剧下跌。从经济理论上来说,这只能算是一连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真有其事,甚至连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 《商道》:选股之道 《商道》要彰显的是“做生意就是要得到人心”,不过这和股市投资没关系,对大部分股民来说,如果能够知道上市公司的高层是属于那种“能够得到人心”的人,那么可以试着投资这个公司。不过,大部分人都没这个机会。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情节吧。 在主人公林尚沃所在的江商遭遇危机的时候,林带着一拨人出外寻找商业机会。在偶然的情况下,他在一个官员口中得知别试(国家有喜事或每十年针对堂下官所举行的不定期考试), 因而决定大量购买纸张,以备举行别试时再将它变卖;林尚沃的对手郑之收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买断制作纸张的原料堵树,结果树的价格飞涨,大大降低了纸的利润。 在随后的交锋中,只剩下150两银子的预料到郑之收将做鱼类生意,因此买断船期垄断了当地的独市生意,使郑之收租不到船运送鱼类,又暗地里收购郑贱卖的鱼,由此一举翻身,大赚了一票。 在上面的情节里,两个生意人各自显示了自己对生意的领悟:抓住热门行业的上游产业或者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环,寻找机会做独市生意的企业。事实上也是这样,在经济复苏、楼市渐热的时候,首先赚钱的往往是建材行业。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掘金的人多了,卖铲子比掘金赚钱的机会更多;如果有企业能够一家独揽这种卖铲子的生意,那一定是个值得投资的企业。这也是巴菲特早些年投资中海油的原因。 C 口诀: 大道至简 下面的这个故事来自20年前的《福布斯》杂志。一个投资人在谈论他在股市中得到的个人领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退役了。接着就参与钻探设备制造行业,顺便开始买卖股票。我尝试了各种所读到或听到的方法:技术分析的方法,基本分析的方法,所有这些分析方法的综合……但我不知为什么总是以亏损告终。 在1958年的大反弹期间,甚至连瞎子都不会亏损的时候,我亏钱了。是在进行短线买卖和自作聪明的转换中亏损了许多钱。 但是在1961年的一天,我当时沮丧万分、心情郁闷。来到位于休斯顿的美林证券的办公室里,一位高级财务主管坐在前面的桌子边。 “‘你愿意见一个人吗?’他有气无力地问道,‘他在股市从没有亏损过!’ “我结结巴巴地说,‘从没有亏损过?’ “‘总的来说,他从来没有亏损过’,这位经纪人慢声慢气地说,‘我替他管理账户已将近40年。’然后他用手指着坐着看股票行情的自动收报机人群说,一位穿着笨重工装裤的人就是他。 “‘若你愿意会会他,你最好快点’,这位经纪人建议说。他每隔几年才来这里一次,除非他打算买进的时候。他是一位来自海湾城郊的种稻子和饲养家畜的农民。 “我穿过人群,在穿着工装裤的陌生人旁边找到了一个位子坐下。我首先自我介绍,接着与他谈论了一会儿有关种稻和打猎(我是一个热心的打猎者)的事情,慢慢地进入了有关股票的话题。 “使我吃惊的是,这位陌生人非常愿意谈论股票。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用铅笔潦草记录着他刚刚卖完的股票并让我看。 “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此人的整个股票投资组合获得50%多的长期资本收益。在这30种股票中,只有一个股票失败了,但其他股票分别增长100%、200%甚至500%。 “他向我说明他的技巧,这种技巧其实非常简单。当熊市期间,他在报纸上看到股市又下降到新的最低点,专家们预测道·琼斯指数还要多下降几百个点时,这位农民朋友仔细浏览一份‘标准普尔股票指南’,并挑选市场价格已下降到10美元以下的大约30种股票,这些股票有的稳健,有的盈利好,还有的是鲜为人知的小公司(如核桃种植公司、家庭装饰公司等)。所有这些公司都支付股息。然后,他来到休斯顿,买进50000美元一揽子股票。 “1年、2年、3年或4年以后,当股市高涨,预测者在谈论着道·琼斯指数将冲上新的高点,他便来到城里,卖出他整个一揽子股票。事情就这么简单。 “沃马克先生似乎从没有在股市最低点买进或者在高点时卖出。他似乎愿意在底部区域或顶部区域附近买卖。当他打算买进时,他不顾什么多年来的陈词滥调,‘永远不要吃亏了又吃亏。’如在1970年市场跌穿底部时,他又另增加50000美元到其原本已特廉价的交易上,因而在整个一揽子股票上赚了大钱。 “在股市上涨期间,你可以尽快出售并赢利;如果在最高价时出售,获利更多;甚至在下降过程中出售,仍然可以获利。既然有这么多有利于你获利的机会,耐心地等待较低廉的买进成本是值得的。 “总而言之,沃马克先生对于股市并没有什么深奥的见解。他教导我,你不可能在一年中的每月每星期或每天都在买股票,并获利;同样你也不能每月、每星期或每天都种稻,并有收获。”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俞技峰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