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东京攻略:除了纽约、香港,还有第三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 16:3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京攻略:除了纽约、香港,还有第三极

  东京攻略:除了纽约、香港,还有第三极

  ——专访新加坡东门投资基金北京首代左林

  重头戏之二

  本报记者 蒋云翔 北京报道

  “博奇科技,第一家在东京主板上市的公司,就是我们投的”,东门投资基金(EastGate Capital)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左林这样介绍自己。投资成功的项目向来是PE(私人投资基金)界最好的名片。

  8月8日,博奇科技(代码:1412)在东交所主板市场第一部正式挂牌交易。

  作为全球首家IPO登陆东交所主板的非日本公司,博奇科技发行价为16万日元/股,首日涨幅61%,实际净融资额约120亿日元(约合8亿元人民币),开盘时市盈率(P/E)接近40倍,估值水平高于川崎重工、千代田

化工建设和荏原制作所等同类日本企业。

  东门投资基金是一家2005年刚刚设立的日资背景的PE,出资者包括日本政策投资银行、Monex证券和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SimonMurray&Co,主要向大中华区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投资方向为高科技和制造业(不考虑矿山和地产投资),目标是计划2年内在亚洲主要股票市场,特别是日本市场寻求退出。

  2005年11月,东门投资向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00万美元,获得约9.4%的股份。按当前收盘价计算,投资收益接近9倍,成为基金成立以来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幸运的投资人

  《21世纪》:博奇科技在日本东交所主板上市很成功,你们作为早期投资人,是怎么找到这个项目的?

  左林:是通过我们这个基金的主要的出资者在中国的顾问伙伴推荐的。我们最早接触博奇2005年。第一次见面是2005年5月,具体来讨论投资的事宜是从2005年8月开始,那时开始做基础调研,11月正式投资。

  能够顺利在那个阶段投资博奇,对于PE来说,是挺幸运的。因为博奇科技2005年比2004年的收入增长了3倍,公司进入一个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另外,对于PE来说,博奇已经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了,投资风险比较小。

  《21世纪》:当时对博奇的尽职调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左林:尽职调查包括三个层次,一共一个半月时间。第一是业务的调查,由我们自己做。包括供货商、管理部门、公司内部的中高层,我们都要进行访谈,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

  法律和财务两个层次的调查,是请外部的专业顾问公司来操作。财务方面一般我们会请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去做资质调研。我们会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关注哪个方面,如存货是否是真实的?收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法律方面会请中国的一些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去对公司所有的合同,对是否涉及知识产权、办公室的租赁合同、公司的法律环境、与卖家买家签字的合同等去做一些调研。

  《21世纪》:在对博奇的尽职调查中有没有发现他们需要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影响你们的投资决定?

  左林:基本没有。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公司有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地方,但在上市的过程中,根据专家的意见已经有所改进了。

  《21世纪》:回头来看今天博奇上市的成功,当时只投了700万美元,是不是有点太少了?

  左林:投资过程最主要的是与对方的谈判。因为我们是第一家投资者,而当时博奇并不希望出让更多的股份,经过对股份数量和价格的多次谈判,最终决定了这个金额。

  实际上,在股权投资之外,我们还向博奇提供了接近400万美元的债权融资。一般的PE是不会做债权投资的,但我们的LP中有银行,所以可以做。这笔债务在博奇上市之前已经归还了。

  上市后博奇的整个市值是比较大了,但2005年我们投资的时候,从规模来看,这个投资额已经不算小了。我们在投资之后,马上就请承销商进来,双方都聘请了上市的律师和会计事务所,2006年2月就已经开始了上市的尽职调查。

  《21世纪》:第二轮融资中你们的股份有没有被稀释?

  左林:2006年底,博奇做了第二轮融资,由于当时卖的是旧股,我们并没有被稀释。

  力推东交所上市

  《21世纪》:怎么说服博奇去日本上市的?

  左林:博奇本来是希望去香港上市,是我们做了一些顾问推介的工作,最终推动它去东京上市。

  首先东京交易所是世界第二大交易所,市场容量很大,总市值比Nasdaq还高,交易也很活跃,日交易量大约是港交所的3-4倍。从估值水平来看,东京交易所也比香港高,现在东交所主板的平均P/E接近29倍,香港市场只有十七八倍。

  对于环保企业,日本投资者也是比较认可的,东交所上市的多数环保企业的P/E都超过25倍,属于P/E较高的行业之一;而香港交易所的环保企业P/E并不是太高。

  站在博奇的角度,他们的技术提供方是日本,在日本上市对他们引进新技术、拓展未来合作,都会更方便,因为日本是国际环保技术的领先国家之一。

  但由于过去几年日本经济不太景气,东交所的上市流程也比较慢,所以比较少有外国公司考虑在东京上市。当时我们想,做中国第一个在东京上市的企业,这是非常有题材的。

  《21世纪》:作为第一家到主板上市的企业,博奇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左林:整个上市过程是挺多坎坷的。在最初的时候,跟东京证交所以及日本承销商的沟通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对中国企业情况并不了解,而按照日本的思路去考核企业。

  比如,对于投标项目的披露。博奇就披露自己是中标企业,但没有办法提供所有中标企业的书面证明,因为有些还是在合同谈判的阶段,工程方不给书面证明。

  另外,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结构和政策,也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消化,如为什么设立海外控股公司但业务是在国内,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是否必须得到商务部或证监会的审批等。这方面东交所比较谨慎,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沟通,才能继续。

  博奇的整个上市过程,从签承销商开始算,大概用了18个月的时间。如果再有公司去东京上市的话,大概12-15个月是比较合理的估计。

  《21世纪》:路演时,日本投资者问的最多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左林:路演见的都是一些机构投资者,而且券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都是日本一流的,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都比较信任,但最担心的是,在中国是不是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比如,博奇科技现在有一些收入有依赖于中国的政策优惠,那么,这优惠政策能持续多久?另外投资者比较担心市场竞争的问题。

  《21世纪》:那么在日本上市的费用是否会比其他国家的要高?和全球其他交易所相比呢?

  左林:从审计费用来说,相对去美国上市,费用可能要稍高一些,但从上市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如果博奇放在香港上市,可能融资额只有1亿美金左右,但是放在东京就是1.6亿美金,因为香港的P/E比日本低。

  上市所花费的财务费用相对于多融的资金来说,只是一个小的比例。但博奇上市的费用,确实是比纳斯达克上市高一些,比香港就高更多。

  《21世纪》:“中国概念”是否也制造了高溢价?大概多少?

  左林:日本市场现在的中国概念溢价还是很高的。日本上市的成熟环保企业,P/E最高的是荏原制作所(35倍),博奇相对来说规模要小得多,目前39倍的P/E,肯定是有中国概念的因素在里面。

  物以稀为贵,东京交易所现在只有2家中国企业上市,而Nasdaq有40多家中国企业,相对来说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应该更能得到中国概念的实惠。

  《21世纪》:你们对博奇的投资是否也有一个锁定期?计划会持有多长时间?

  左林:东交所没有锁定期的规定,我们承诺持有博奇股份180天。由于博奇已经上市了,我们不方便透露我们的退出计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