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如何分吃联合国全球采购蛋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 09:11 经济参考报
文昭岱是广西一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直接与联合国做生意在他看来几乎是“异想天开”。然而,当得知联合国全球采购年均高达90多亿美元、且成为它的供货商门槛并不太高时,文昭岱为未能及早进入这个市场感到莫大的遗憾。 与文昭岱一样,由于不了解联合国采购流程,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很多中国企业错失成为联合国采购市场供应商的机会,中国企业直接提供给联合国的商品不到这块“大蛋糕”的1%。如何使国内产品和服务更快、更多地进入联合国采购市场,正成为中国企业积极求解的问题。 90多亿美元的“大蛋糕”只分得不到1% 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8年全球投资促进高峰论坛”期间,旨在促进国内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指定供应商的联合国专场采购说明会,吸引了一批有采购需求的跨国公司,同时也受到了上百家希望进入联合国采购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追捧。 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转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每年必须采购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近五年来,联合国全球采购额平均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递增,目前联合国在全球直接采购总额已达到90多亿美元,涉及近万种商品。而联合国成员国内部的政府采购,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采购和世界银行等国际发展援助机构衍生的采购,也参考和采用联合国采购供货商名单。因此,联合国直接采购会产生六七倍的辐射效应,形成总额400亿美元至6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 近年来,我国有约150家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系统中的指定供应商,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在联合国近6000个指定供应商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代表处高级设备采购官员宋晓兵介绍,联合国从中国直接采购的商品一直在1%左右徘徊,更多“中国制造”通过第三国中间商或其他渠道流入联合国采购机构。以2005年为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直接购买的物资价值2170万美元,间接购买的物资价值却高达8000万美元。 南宁中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瑜告诉记者:“以前公司也参与过一些国际采购项目,但由于对国际采购的相关要求和信息渠道不畅通,加上语言上的障碍,企业只能通过外贸公司或第三方间接参与,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和梁瑜的企业一样,由于缺乏和联合国相关部门沟通的渠道,不能及时获得联合国采购的最新订单及贸易需求信息,对联合国采购业务陌生,不熟悉联合国采购的操作规范与贸易技巧,致使很多中国企业失去了直接与联合国做生意的机会。 绕过中间环节带来的“双赢”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联合国各机构在中国的采购规模正呈现出逐年放大之势。作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8年全球投资促进高峰论坛”重要活动内容之一的联合国专场采购说明会,就专门提供了一份采购清单,涉及汽车零部件、帐篷、日用品、五金等。 作为此次说明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南宁市副市长刘长林表示,我国企业十分重视与联合国等国际机构间的交流和合作,为搭建好联合国及国际采购商与国内供应商之间沟通合作的平台,南宁市共邀请了15家联合国机构、国际采购商和投资商,涉及绿茶、发电机、通讯设备、医药产品及医疗设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及外包装、日用化学产品、港口合作工程等30类采购商品及服务的与会中国企业面对面交流。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