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小道特别节目:众媒体考问娃哈哈(实录)(11)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 16:01 新浪财经
第二个层面,双方在合资的过程中,包括非合资公司也好,包括达能在外面收购其它的与合资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其它企业也好,这种履行的过程中,娃哈哈没有有效地去主张自己的权利,当时就应该提出来,你怎么在跟我合资的时候,跟其它人去合作啊?不是损害我的利益吗?当时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去主张这个权利。我认为娃哈哈这一点是有教训的。 第三个教训,达娃之争发生纷争以后,一开始宗庆后对自己这一方的过错、这方面的行为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很自然地做出了一个情感的反应,说跨国公司来欺负我,打民族牌,说明他对法律制度的了解,对企业合资过程中我方的法律关系,我们的有利方面,他一开始是认识不清楚的。 主持人江卉:李肃呢?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吗? 李肃:从宗庆后来讲,确实相应的来讲在历史上对防范这些风险并没有下心思。我们进去以后发现宗庆后历史上都没请过外面的历史,他从来不找律师,他觉得没关系,咱们自己看完就完了,咱们一块儿处理完了就可以了,他太相信实力,他觉得他在实力体系里永远紧紧掌握着这个公司,并不怕你什么,有什么堂堂正正,但是实际上有很多陷阱已经设计下来了。历史上是这样。 主持人江卉: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 主持人江卉:两边立场还是比较鲜明的。最后时间就留给媒体团的时间,大家也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认为达娃之争究竟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们从《每日经济新闻》的这位记者贾华杰开始。 贾华杰:我觉得一个启示就是,双方在运用商业规则上其实都不是很成熟的,没有把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我觉得双方表现都不是很好。 毛欢喜:我觉得这个启示可能最大的就是国内企业能从达娃纷争能够有什么好的收获,就是他们应对这样类似收购的时候,还有我想另外一个启示,如果商业上没有一些政治,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马超彦:我的启示就是在跨国行业与跨国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必须提高它的法律意识。比如宗总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导致他犯了一些错误,被达能抓住马脚。另外,通过达娃之争给我们以后能够发生类似事件的企业一个借鉴的机会。 鲍迪克:西方国家包括外国财团他们对中国的误判其实一直在持续,当然不能光怪他们,有时怪我们的发展变化太快了。那么就是说我们国家的法律和我们市场化在发展,已经出乎他们意料了。其实我相信对于法国人来说,他们更注重商业规则,更注重市场规则,但是摆到中国的时候,他们还习惯性地用原来一种惯性的眼光看这件事情。我不认为双方有什么本质上的错误,但确实有客观上的误判或者是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把握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事件的发展。我觉得最终我是认为,无论作为企业来说,企业需要熟悉市场,而世界需要熟悉中国,中国需要熟悉世界,这是历史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现象。 主持人江卉:感谢鲍迪克,石述思。 石述思:首先这场商战对于达能和娃哈哈没有赢家,但我希望对于别的中国民营企业和别的跨国公司而言,都成为赢家。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对于未来中国梦想着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而言,需要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名词解释,这个名词叫“世界”。对于想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而言,更需要认认真真做一个名词解释,这个名词大家也都认识,叫“中国”。谢谢。 主持人江卉:有人建议继续争下去,有人建议赶紧和解。从这个事件来看,无论是达能还是娃哈哈都已经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也许对于企业来说是件坏事,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 感谢您收看本期的《财经小道》,同时也感谢嘉宾,感谢各位媒体团的朋友,希望我们这场争论能够再继续下去,谢谢大家,谢谢!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