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亚洲第一采坑传奇(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01:07 中国经济周刊

    从“第一采坑”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积极申报“国家矿山公园”

  然而如何运用这些丰厚的矿冶文化和景点开发资源,成为了摆在决策者们面前的又一难题。

  正当大冶铁矿的决策者们为此感到困惑之时,一个历史机遇出现了:2005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对矿业遗迹保护完整、环境条件优越、开发条件成熟和总体规划合理的矿山进行矿山公园申报。

  在认真解读了申办国家矿山公园的基本条件后,“大冶铁矿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大冶铁矿与铜绿山古矿遗址完全具备申报条件。

  2005年6月16日,该矿申报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顺利通过省级评审;随后于7月23日,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组织的国家矿山公园评审,成为全国首批、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矿山公园。

  申报国家矿山公园成功后,大冶铁矿立即开始投资公园内景点规划和建设。

  然而建设初期,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并不是很容易。一直以来,大冶铁矿的收入主要靠售卖矿石。但8年前,随着该矿东露天采场的闭坑,矿石年产量由原来的最高产量500多万吨锐减至100万吨左右。经济效益明显“萎缩”,资金成为大冶铁矿面临的一大难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国土资源部和湖北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援。

  2006年2月,公园建成中国第一家铁矿山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并正式开馆迎宾。2006年10月,公园标志性建筑——中国最大的毛主席石雕像落成。随后,采矿工业博览园也已建成。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个以“汉冶采坑观光区”和“复垦生态观光区”为核心景区的“矿山环保公园”,于2007年4月22日正式开园。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以其独特的矿业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开园首月即有30余场次大型会议代表来此参观,引发了该地会务旅游的热潮。截至2007年底的八个多月内,该园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达数百万元。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介绍,为将“亚洲第一采坑”改造建设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武汉钢铁公司大冶铁矿已先后投入一亿多元人民币。如此巨额投资,如何才能收回并盈利?

  要实现盈利,就要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为此,矿山公园管理处加强了旅游促销活动力度。针对季节不同特点和各种节假日,开展了各类主题促销活动,如开展了“我陪孩子快乐过六·一”、“武钢人游矿山——溯源体验游”等主题游活动,还举办了青少年素质拓展夏令营等。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国内各种博览会、交易会和旅游节。今年四月,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以独立景区身份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第四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千年矿冶文化吸引了与会者们的眼光。随后,该园又以东道主身份协助鄂豫赣三省旅游博览会在黄石召开。

  此外,公园还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来扩大影响力。今年清明前夕,由中、澳、德三国联合拍摄的反映中国抗战的影片——《黄石的孩子》,在湖北黄石举行全球首映式及慈善晚会,该片主演周润发等曾来到该公园参观游览。该园抓住机遇,在武汉媒体上做了相关的宣传,并推出 “看大片,国家矿山公园一日游”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武汉等地的游客。该园成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