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细亚”商誉还值一千二百万吗?
厂商围堵亚细亚商场大门讨债的风波终于平息了,刚刚坐上总经理的位置就不得不替前任擦屁股的赵毅与债主们达成了分期付款的协议。但债主们对亚细亚商场的保证似乎已没有了信心,一位债主问记者:亚细亚的商誉现今还能值多少钱?
商誉还能值多少钱?这是一个多么令亚细亚人心颤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啊!
回想1989年前,“亚细亚”的商誉,就像亚细亚大楼墙壁上那轮光芒四射的野太阳一样是何等的辉煌啊!在郑州,1990年前后集体性质的大型零售商场有7家,但能一炮打响,充满生机,令国合商业刮目相看,以“联军”形式与之竞争的,惟有亚细亚;在郑州,1990年后6大商场争雄,但营业额能连续3年都以5000万元的幅度上升,向国家上缴税逐年增加,1990、1991年居6大商场第一位的,也是亚细亚;在郑州,企业何止千家万家,但那时能引起市报、省报、中央主要报刊台长期关注,连续报道,文章之多,分量之重,并被冠之“效应”、“现象”美称的,还是亚细亚;在郑州,那时声誉走出市界、省界、享誉全国,引来京津沪穗等商业都市的商界老板来郑取经,李鹏、田纪云、李德生、谷牧以及中央20多个部委的领导先后来场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向之学习的,又是亚细亚……这一切,构成了亚细亚巨大的无形资产。1993年初权威机构评估,亚细亚商场商誉值1200万元。时隔不久,香港商界又爆新闻说,亚细亚商誉增值到5000~7000万元。
但时至今日,亚细亚已辉煌不再。亚细亚商场以及以它为母体成立的亚细亚集团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冲打得千疮百孔后又无情地甩到了岸边——
1995年12月,一家国内较有影响的报纸刊登一条新闻,报道了郑州亚细亚商场、宁波亚细亚房地产公司、常州亚细亚影城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商标局主持下抽签以定“亚细亚”服务商标归属权的事件,并称“亚细亚”商标已归宁波亚细亚房地产公司所有。报道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郑州晚报记者走访了亚细亚集团常务副总。尽管她解释宁波亚细亚仅获得第36类商标拥有权,而第37、39两类的商标所有权被郑亚抽得,郑州将永远拥有“亚细亚”。然而,以后的事实无情地昭示这解释不过是一个文字游戏:不错,郑州乃至河南可以拥有“亚细亚”,但亚细亚集团的领导者在河南省界外建的连锁店却不得不改名“仟村百货”。至此,“亚细亚”员工的多年劳作,“郑州亚细亚”的多年投入……所积累的“亚细亚”商标已达数千万元的无形资产大半付诸东流。
外部商标风波,内部亏损连连。截至1997年底,前几年销售额一直名列郑州各大商场前茅的亚细亚商场滑到全市7大商场中倒数第二名,仅账面显示亏损700多万元;拖欠银行债务7000余万元,拖欠厂家货款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68%。已属资不抵债;半年内,近百起诉讼将把郑州亚细亚推上被告席,已被判决败诉强制执行划走的和已冻结资金800万元,准备执行的债务达4100万元。与此同时,以亚细亚商场作为亚细亚集团的主体,濮阳、漯河、开封、南阳的4家直接连锁店、省外的10家所谓的连锁店经营失利造成的数亿元债务也毫不留情地压在了郑州亚细亚商场的肩头。由于经营不善,“开亚”、“濮亚”相继关门;省外的10家所谓的连锁店以及与亚细亚集团毫不相干的却打着“亚细亚”商标的商场也噩耗不断;上海仟村百货关门,北京两家中的一家关门,成都仟村主持工作的副总被债主扣后借口小解从厕所窗口逃遁……终于引发了对郑州亚细亚商场商誉本已十分忧虑又长久拿不到货款的债主们堵门、亚细亚商场停业半天的事件。亚细亚的商誉已达冰点。
这真让人感慨时间老人的无情:8年前,商誉价值千万金;8年后,厂商堵住门讨债。亚细亚的领导究竟什么地方得罪了时间老人,以致受到它如此无情的愚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