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5年前被百事并购 天府可乐想索回品牌

  

15年前被百事并购天府可乐想索回品牌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15年前被百事并购天府可乐想索回品牌

  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16年前曾占据中国可乐市场75%,百事入股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天府可乐计划11月与百事谈判,索要被收购的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

  昨日有消息爆出,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高层预计11月份正式与百事可乐谈判,向其索要天府可乐的品牌商标等无形资产。1994年1月,天府可乐的控股权以35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百事可乐,几年后,曾经在西南市场十分火爆的天府可乐销声匿迹,天府可乐仅剩“空壳”。天府向百事索要品牌的消息一出,业界一石激起千层浪,认为这说明我国企业保护民族品牌的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不过从目前来看,结果还很难预计。

  天府可乐从辉煌到消失

  天府可乐只卖了350万

  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天府可乐曾在西南市场上销售非常火爆。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都记得天府可乐,这个16年前一度占据了中国可乐市场75%份额的品牌。不过,在与百事合资之后,逐步消沉,最终变成了人们的记忆。

  据了解,发展最好的时候天府可乐曾在全国拥有108家装瓶小厂,合资之前8年的累计税利达到6000万元。之后,上世纪90年代初,相关部门根据可乐的发展状况提出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1993年12月和1994年1月,相关部门分别和可口可乐、百事签订了备忘录,把国有八大饮料名牌与可口、百事共同发展,这就是业内著名的“水淹七军事件”。

  “当时没什么品牌意识,八大饮料厂中,除了上海的一家饮料厂以外,都和两家合资了!”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表示。

  据了解,当时最早提出收购意愿的是可口可乐,前提条件是要“天府可乐”倒旗。不过,受一些外部条件影响,1994年1月,天府可乐的控股权最终以35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贱卖给了百事可乐,天府可乐被收购无疑给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可乐品牌清除了障碍。

  合资后天府可乐从市场消失

  然而,这一合资却使得天府可乐被“雪藏”。按照合资协议,百事承诺合资公司只发展“天府可乐”。而事实却是,1年后百事就开始双品牌运作,第二年又开始在保证“天府可乐”品牌所占比例不低于50%的前提下生产销售百事品牌。短短两年之后,天府可乐品牌便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李培全表示,“我们当初是想和百事共同发展中国的名牌,由他们掌握经营权。但是后来怎样呢?非常悲惨!”回忆起当年的合资,李培全仍旧心有戚戚。如今天府可乐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90后的新生代根本不知道除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外,还有天府可乐存在。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在四川、重庆以及华东市场,天府可乐仍具有一定影响力,不过已经没有直接销售,而是由经销商或者消费者自行订购。“这叫余威犹在。”李培全笑言,这也正是考虑回购天府品牌的关键原因。

  “空壳”天府如何要回品牌

  多年亏损仅剩空壳

  目前天府可乐集团公司仅剩一幢办公楼,20来名员工。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顾问汤浩透露,天府高层已设想了几套方案,等待10月20日左右与相关国资部门商谈之后确定最终方案,预计11月份正式与百事可乐谈判,索要天府的无形资产。“天府的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商标和配方专利。”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司找不出一位能准确回答该事的负责人。“百事可乐收购之后,天府可乐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在不要说成都了,连重庆都很少看到天府可乐的影子,基本就没有什么销售。”

  据了解,根据当初合作时的协议,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成立合资企业,由百事可乐控股,同时百事承诺只做“天府可乐”,但现在的天府可乐集团公司为纯国企,原有的与百事合资的生产厂、品牌商标等资产均已被百事收购,百事也并没有继续发展天府可乐的品牌,而是将其当成代加工点。天府可乐的困境可想而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