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的五种角色(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4日 23:21  《东方企业家》杂志

  如此多的国际大公司进入新西兰,是否会削弱其他小品牌的竞争力?克里斯对此持乐观态度,“葡萄酒业的好处是,你不能将生产外包。所以外国公司会为当地带来国际联系,这是好事。同样,国际大公司有很多预算用来推广品牌,他们对销售渠道也有更大的控制力,这对新西兰葡萄酒来说也是好事。”

  费边则表示,“由于我们是行业领导者,所以,产业和公司必须双赢才有意义。这在一个小产业中是可以实现的。”他与主要的竞争对手会隔周定期碰面,讨论行业发展趋势,分享市场经验。公司还经常赞助行业论坛。

  2006年底,中国葡萄酒业的“老大”张裕集团也赶来新西兰轧了一脚,与北岛著名的凯里凯利酒庄(Kerikeri Estate)合作推出联合品牌“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Changyu Kely Estate of New Zealand)”。凯里凯利酒庄所在的地区,正是1819年新西兰第一株葡萄栽培之地。张裕凯利酒庄的年产量仅有5万升,产品只在中国100家高尔夫会所中销售,每瓶平均售价200新元以上。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我会毫不犹豫地储存一瓶新西兰黑比诺,甚至优先于买勃艮第出品的。”资深酒评家Oz Clarke去年的感言成为当地媒体热衷引用的句子。看过好莱坞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的人都应该对黑比诺印象深刻 —— 这种葡萄原产法国勃艮第,以娇气、难伺弄著称,不同产地出产的红酒品质、味道起伏颇大,但也使它具备了风格多变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新西兰在高品质黑比诺的栽培与酿造上进步神速,国际市场对新西兰黑比诺红酒的需求强劲,去年猛增42%.为了在种植面积、产量扩容都受限的条件下保持持续增长,新西兰葡萄酒业十分重视技术研发,在提升品质和开发新品种方面下功夫。

  “创新是我们的核心战略。我们坚持尝试不同的葡萄、不同的葡萄酒风格,不停地试验,而且是在市场部门、消费者、酒庄等不同层面。20%的产品在3年前根本就不存在。就像我们过去重新定义了白苏维翁的味道并获得成功一样,我们现在也想在黑比诺及其他品种上做同样的事。”依托集团的强势资源,费边显得十分自信。

  而对尼尔这样的私人生产商来说,提高品质的办法更为直接、灵活,“我们会将不同的‘合同种植者’提供的葡萄分开,做出酒来后,就可以知道谁的葡萄是最好的,质量越好报酬越高,这也激励了他们努力种出更好的葡萄。”

  NZW过去3年投资了160万美元,委托奥克兰大学专项研究白苏维翁的香味成分及影响因素,并在葡萄汁分析、榨汁技术、葡萄酒贮存及葡萄园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帮助生产商针对不同市场酿出口味特别的酒,并能够更长久地保持其香气。NZW还提供卷叶病毒防治、葡萄藤嫁接、防冻棚搭建及土壤肥力分析等诸多技术研究服务。“新西兰葡萄酒从业者每投入研发1新元,就将产生6新元的新价值。因此,每年有超过700万新元投入对未来的研发。”克里斯说。

  更值得赞赏的是,新西兰葡萄酒业很早就超越了对产品本身的关注,以“在真实的环境完整性下生产高品质葡萄酒”为最高追求。1995年8月,一些从业人员自发组织成立了新西兰葡萄酒可持续发展协会(Sustainable Winegrowing New Zealand)。该协会不仅呼吁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推广有机种植,还关注对环境有长远影响的如土壤健康、水资源的质量和物种多样性等问题。

  一个叫做“可持续葡萄种植园”的项目于1997年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有430多个会员,包括1.5万公顷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葡萄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70%的酿酒商也已加入“从葡萄园到酒瓶”的品质担保计划,保证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环保标准。可持续发展协会希望,到2012年能把新西兰所有葡萄园和酿酒厂都纳入一个独立的可持续评估体系。

  “在成熟市场,消费者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减轻瓶子的重量、简化包装等,以减少碳足迹。”费边认为,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会进一步强化新西兰葡萄酒的高端品牌形象。

  “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上,我们并没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的一个劣势,反过来也可以说是一个优势。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站在旁观者和学习者的立场,我们也可以挑战他们的传统,尝试自己的方式和道路。幸运的是,我们并没有像他们那么多的规矩。”在被问及应该如何应对“旧世界”以及美国加州等强大对手的竞争时,尼尔激情洋溢。“在葡萄酒产业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都是新的挑战,每年你都能重新来过,每年你都有机会来做得更好!”●

  用旅游业守护毛利文化

  文_本刊记者 孙海燕

  “虽然我们需要追求经济上的卓越表现,但是我们不能迷失自己。每个人、每种文化都有他的独特性,我们需要这种独特性所蕴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个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

  “如果你长大以后想得到你想要的,那么最值得追求的是Pakeha(新西兰欧裔白人)的世界。”当Te Taru White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的父母这样对他谆谆教导。因为令他父母耿耿于怀的是在他们上学的时候,如果在学校里不小心说毛利话,还会受到老师的惩罚。“他们身处一个陌生的社会中,艰难地从自己的文化中走出去,去适应别人的文化,而且不时地受到歧视。我的父母度过了那样的岁月。于是,我接受他们的忠告,一心追求学业上的成就。”如今,Te Taru White是Te Puia (又称新西兰毛利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席执行官。

  Te Taru White的部落祖先一直生活在Te Puia所在的罗托鲁阿地区,那里成为新西兰第一个毛利族文化的观光地。然而,对于Te Taru White来说,回到祖先所生活的地方,是一段漫长的“寻找自我”的旅程。

  “当我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我所有的同学都是白人,光听名字,就知道我和他们不一样。我的名字是我爷爷取的,我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这让我想起自己毛利人的身份。那时候,我为自己是一个毛利人而感到难堪,我的皮肤是棕色的,我身上的特征显示我是一个毛利人。直到我上了大学,我不再掩盖我的真名。我遇到了一些毛利族老师,在大学里我成为一个活跃于社交、热爱艺术的学生。”作为那时唯一一个学习地质工程学的毛利人,Te Taru White仿佛一个“孤独的天才”, 毕业以后,即使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走遍新西兰考察地质,证明了自己可以和白人干得一样出色,还是无法释怀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 我是谁?这让Te Taru White决定离开地质工程,开始介入文化事业。

  Te Taru White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找回了自己的语言和与自己有血脉联系的那群族人,他们一起耕种、建造房屋。他花了15年的时间重新找回自己的文化,这让他不再迷茫。“有过这段经历以后,我觉得我变得更加强大了,因为我成为了‘双文化’的人,我同时了解两方面的文化。我想我应该献身于推动毛利文化。”此后,Te Taru White曾经服务于推动毛利人事务的政府部门,当过新西兰国家博物馆的联合领导人,去年被邀请执掌这家最具代表性的新西兰毛利文化中心。

  Te Taru White的故事,虽然传奇,但其背后,却是一段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与欧裔白人之间从相互冲突到相互尊重的历史,更为确切地说,是毛利人重新找回自己、获得话语权的艰难历程。相比其他的前殖民地国家,新西兰在解决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方面,要主动得多,多年来一直在为重建两个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而寻找弥补历史的方法。“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政府变得很主动,积极保护毛利人的身份认同,保护毛利文化、语言等。毛利人重新团结起来,毛利文化也重新强化了。”Te Taru White说。

  Te Puia模式

  1963年,新西兰政府意识到,新西兰原住民所遇到的真正威胁,并不是19世纪末所遇上的人口速减 —— 由于战争、外部疾病的传入以及土地不断被白人剥夺,当时毛利人的数量只剩下45000人左右,而且随着超过70%的毛利人走出自己的部落、成为城市居民的浪潮,毛利人的文化正在日益消失。这促使政府颁布了国会法案,以此来保护毛利的手工艺文化,并在罗托鲁阿Whakarewarewa峡谷中以地热闻名的旅游景点上创建了新西兰毛利工艺美术学院,用以传授毛利传统的雕刻和编织技艺。

  “发展旅游业和保护文化,这两者的关系非常有趣而微妙。政府建立这所学校的初衷就是保护、发展和展示毛利文化。对于政府选择这个地方做这样一件事情,毛利人是心存感激的。而正是因为最初就是以保护文化为目的,以旅游业为辅助手段,所以Te Puia模式的生命力很强。”

  Te Taru White所说的“Te Puia模式”,是指他所管理的那块土地,既是一所传授毛利文化的学校,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两者相辅相成。为之,Te Puia有一个专门针对文化发展的长期战略 —— 首先,它是一所毛利文化学校,作为旅游胜地所产生的收入全部再投入到文化保护中去。旅游胜地的功能只是运营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Te Puia的管理虽然直接受新西兰旅游部的指导,但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自给自足”的目标,而不需要政府额外的资助。

  “毛利人有个古老的说法:如果文化是对的,那么其余的事情都将迎刃而解。所以,我相信这种模式是正确的,商业和文化能够取得很好的平衡。”有大约70名员工的Te Puia在2005~2006的年度收入为1170万新西兰元。

  穿过满眼的绿树鲜花、氤氲的地热烟雾、沸腾的泥浆地,看过暗室中的Kiwi鸟、毛利会堂里的战舞表演,游客们都会在一个地方安静地驻足观看 —— 那是毛利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雕刻木头神像,或是在干传统的编织活。

  这里75%的学生是毛利人,越来越多其他民族的人也开始对毛利文化产生了兴趣,加入到学习传统毛利文化的队伍中来。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在这个充满传统文化情怀的秀美之地潜心学习三年,除了学习木雕和编织的基本技术以外,还学习毛利人的传统,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还是一名毛利文化的传播者。自从建校以来,这里已经培养了107位雕刻家,他们的作品常常被海外的名人收藏,据说伊丽莎白女王、比尔 . 克林顿都有来自这个学院的藏品。

  “这个地方本身是传统的,这是事实,也正是因为有传统在里面,艺术品才更有价值。我们这里的学生其实都很现代,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艺术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用传统的价值来做现代的艺术品,所以这里出来的作品,也许乍一看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传统毛利艺术品。这个过程本身也反映了毛利文化所经历的变革。”正如Te Taru White所言,Te Puia附设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中,各色带有毛利文化元素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总是能打动不同口味的各国游客。

  文化,还是“迪士尼”?

  当游人们观赏仙境一般的地热奇观的时候,也许在Te Puia所在峡谷的某个灌木丛生的角落里,当地的毛利人正在举行着对他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神秘仪式,同一个时空里,两个世界互不干扰。

  “在经营Te Puia的时候,我们尽量做到不干扰当地毛利人,他们需要保持神秘性的部分,我们也不会去窥探,与他们和谐共存,我们不会轻易地毁掉那些古老的东西。”在建立新建筑的时候,Te Puia总是非常谨慎地选址,避免毁坏当地古老的生态。

  “为了参观者的需要,我们试图延伸传统文化的内涵,试图尽可能地揭示那些毛利人神秘的仪式、文化,但我们必须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在改变传统文化这件事情上,是有一个底限的,你不能越过。”Te Taru White对此深有体会,“我最担心的可能是那条边界,也就是防止在追求把文化景观开发成旅游胜地的过程中走得太远的那条界线。你不能让它变成迪士尼乐园。当你变成迪士尼乐园的时候,你的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它只剩下娱乐的意义了。我们的文化内涵不能变异为娱乐,虽然我们不排斥娱乐,娱乐游客是我们热情友好的表示,是我们想和他们分享文化的乐趣,但并非像迪士尼那样以娱乐为己任。”

  这也许是Te Taru White管理Te Puia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在经营一个旅游景点的同时,维系自己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并把它们传递给游客。“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平衡,每天我也都在观察我的员工,有些人想走得很远,会想让你做一些从文化上感觉不太舒服的事儿,但我想让大家都能理解我们需要保持和迪士尼的本质区别。”

  高科技手段在Te Puia中也寻常可见 —— 游客把手放在博物馆的一块液晶屏上,就能看到古代壮观的火山爆发场景;再把手移到玻璃橱内的毛利传统乐器上方,接近哪一个,那种乐器的声响便会立即在黝黑的空间内悠悠回荡。但在Te Taru White看来,这里的特色在于“人”,是个可以靠近、触摸、感觉的人性化的地方。Te Puia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当地毛利人,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仅仅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向导”,而是一名捍卫自己文化的“守护者”。这些向导带领游客们不仅欣赏到毛利人的歌舞表演、享用毛利人利用地热蒸煮的传统食物,而且还能在森林里看到一个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的毛利村庄的复制品。

  “Te Puia展示了毛利文化和价值观,是一个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温暖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种哲学上的意味,有一种潜在的能量,能够让人们超越肉体的苦恼,而在精神层面获得更多的感悟,这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所以,我希望能够发掘这方面的潜力,让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可以鼓励那些看重身心健康的人来到这里。”Te Taru White打算让Te Puia的文化精神被更为深入地发掘出来。

  国际品牌推广之路

  Te Puia其实是一个2000年以后才取的新名字,此前,“新西兰毛利工艺美术学院”一直是对外使用的官方名称,但随着这块土地上的活动愈加丰富 —— 雕刻编织学校、工艺美术馆、文化表演、毛利村庄游览、Kiwi鸟保育中心、地热谷、天然步道 …… 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名字应运而生。“我们从过去寻找答案,我们将目光投向峡谷,那只有一个名字 —— Te Puia.”Te Puia是毛利人在Whakarewarewa峡谷中从未被攻破过的古堡名称,如今被冠名于这块旨在守护毛利文化、艺术和人的土地。

  “我们把古堡的名称用于这块土地,并改变了品牌含义 —— 意味着光辉、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文化。我们的口号则是我们的三大遗产 —— 人、文化、土地,这三者成就了Te Puia,这是我们建立的新形象。”

  Te Taru White的手下有一支能干的国际营销团队。“我们的一位经理刚刚从日本带来了几个高级客户,昨天我和他们打了高尔夫,而且他们赢了。”Te Taru White认为,除了应用现代的品牌推广战略以外,Te Puia的推广方式也饱含了毛利人的处世哲学。“最好的创造利益的途径是建立真诚可信的关系。毛利人在待客之道上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古老做法,我们去建立真诚可靠的关系,然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为此,Te Puia花了五年时间,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建立起长期的稳固关系,并在去年1月,在那里举办了一个毛利文化展览,这对日本游客产生了直接的吸引力。目前,Te Taru White正忙于筹备一次大规模的巡回展览,先在新西兰国内巡展,然后再登陆世界各地。“这是另外一种让人们了解Te Puia的方式,彼此之间的联系、人们和未来的故事。Te Puia是新西兰唯一可以举办这种类型展览的地方,可能也是国际上唯一的,因为我们有工艺美术学院的学术支持。我也希望把这个展览带到中国。”曾经联合领导过新西兰国家博物馆的Te Taru White对巡展的运作和效果了如指掌。

  让Te Taru White满怀信心的动力,来自于他再三提到的“人”和“文化”。“我认为,允许人们成为他想成为的那种人,这创造了独特性。虽然我们需要追求经济上的卓越表现,但是我们不能迷失自己,每个人、每种文化都有他的独特性,我们需要这种独特性所蕴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个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 (本刊记者孙杨、莫震宇,实习记者郑碧帆、郑博宏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