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大会堂的开放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23:4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申剑丽

  这里是严肃的庙堂,但渐次与“江湖”不远。

  2008年11月6日,人民大会堂小礼堂。

  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保机构负责人、社保研究专家云集于此,一场由国家有关部委举办的社会保障高层论坛在这里举行。

  中午,组委会在小礼堂外的餐厅安排自助午餐。首次到大会堂的与会者已经迫不及待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相机,在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著名国画前留影。

  这个论坛只是人民大会堂所承办若干对外会议中的一个。临近岁末,各种年度音乐会、欢庆会将接踵而来。

  进入12月,至少有四场在大会堂的演出已经排定,这当中包括“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会、俄罗斯国家芭蕾歌剧院芭蕾舞团排演的《天鹅湖》。

  大会堂的经常性项目——开放部分展厅的旅游参观也在继续,在大会堂一侧的窗口,等候购票的人常常排起长队。

  除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召开或相关会议占用展厅外,大会堂的北京厅、上海厅、四川厅、上海厅、广东厅等,是经常对外开放的空间。

  “旅游参观、出租场地、餐饮服务——这是人民大会堂目前对外业务的三大方面。”何虎生告诉本报记者。何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列学院教授,是国内最早一批以人民大会堂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学者。

  在何看来,这是一个微妙的口子: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士,都可以借各种机会,登堂入室,参观这个讨论和决定13亿人命运所系的重大国是的地方。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一个小窗口,已经成为中国变革之路的形象大窗口。这不仅是学者研究的一个印象,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的生活变迁也在并不长的参观路线上,找到一个无需答案的解释。

  更多的中国民众,通过电视和报纸的报道,了解关系13亿中国人福祉的国是要策在这里被集中讨论和决定。

  这已经不仅仅是作为政治符号的地理坐标。如果再细致考察它的开放空间,则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地理坐标给出了一条顺理成章的引喻:自下而上的变革只有与自上而下的改革同向使力,才让中国道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一、交谊舞进场

  2006年9月22日,韩国歌手安七炫与中国台湾歌手吴建豪在人民大会堂同台演出。当演出进行到50分钟时,被临时喊停。原因是现场的气氛混乱,有激动的歌迷甚至跳上了大会堂的桌子。

  这次事件后,“人民大会堂成了迪厅?”的争论再起。疯狂的歌迷是否亵渎了大会堂的庄严,这成为一个议题。

  事件的重新检讨,并未阻止大会堂开放的步伐。大会堂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人民大会堂的职能是为党和国家的政治性活动服务的,为各省市、各部委、机关团体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即便开放,它的职能仍然没有变,而是范围更扩大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