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大会堂的开放空间(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23:42  21世纪经济报道

  结果好得出乎意料。客户蜂拥而来,原计划450人,实到700人,有的客户甚至从新疆坐几天火车赶过来。意想不到的还包括公司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此前该公司在全国的招标采购,基本上中标率在5%以下,但从那以后全国中标400多个。

  李志起还记得另一位“激动万分”的申办者。1996年香港友利电讯公司委托,在大会堂举办活动。当那家企业的香港老板第一次走进大会堂时,相当激动,举着相机,甚至越过了警卫隔离开的地方。

  “那时1997年还没到,香港尚未回归,他的激动可想而知,”李志起表示。

  而一年以后的7月1日零时,正是在同一个地方,4000多名中外嘉宾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见证了香港的回归。

  另一个与香港有关的故事是,香港厅自1997年建成后,鲜有对外出租。2006年11月,东风汽车公司委托李志起在大会堂举办新闻发布活动时,相中了香港厅,这个厅在诸厅中面积最大,装潢精美。

  人民大会堂管理机构犯难了,因为该厅靠近南门,楼上便是一位副委员长的办公室,此前极少出租。犹豫之间,东风汽车公司特地托人征求了人大常委会一位领导的意见,最终得到批准。

  现在,无论几千人的大会,还是几十人的小会,如果资质合格,又恰好赶上相关的厅未被国是会议使用,都可以租用,只要执行严格报批手续即可。

  但开放并不等于申请之易。在人民大会堂办会,哪怕仅一小时,申请程序也是非常严格。一切办会申请需提交负责大会堂日常管理维护的人民大会堂管理局。

  “按照规定,企业须有正部级的介绍信,并提供企业资质、法人执照等相关合法证明;嘉宾名单、会务材料也要一一上报”李志起说。

  尽管大会堂的租金并不便宜,半天的出租就要几万元,但想来办会的单位依然抢手。

  一个细节可兹证明:有时候,业已审批成功的会,也会因领导人临时活动安排而取消或延期使用场地,对此企业并不抱怨。

  三、内部改革

  与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相对应的是,自1980年代开始,人民大会堂也开始了自身的变革。一个管理细节是,到1984年,国宴厅甚至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份饭”。

  时任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局长的苏秋成告诉记者,国宴厅卖份饭,既有参观群众的需求呼吁,也有上级领导的支持。

  这仅是大会堂诸多企业化改革事项的一个。苏秋成介绍说,1984年,人民大会堂正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管辖,时值中直机关部分下属单位推行企业化管理改革试点。

  在1980年代,大会堂年财政支出每年约为几百万元,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于是大会堂管理局向“中办”递交了一份“五年改革设想”,希望试行部分企业化管理,保证逐年减少行政经费,力争5年内达到自给。当时的中办主任马上批复:同意。

  从1984年起,人民大会堂和部分行政机关,开始试行部分企业化管理。

  开始的五年改革,被称为大会堂“挖潜”及“开源”的重要开始,“既算政治账又算经济账”,从那时起,大会堂“悄悄”付诸实施了多项改革:万人大礼堂可以参观,宴会厅可以就餐,会议厅可以租借,尽管审查手续严格,但开放的小窗口,已经是国人欣喜的大窗口。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