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门水果商:三通后,台湾水果潜力无限(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14:36  台海网

  在厦门做水果生意,要连台湾水果也做得很大,那才叫做“本事”。因为在业内看来,早几年,做台湾水果生意 “吃力不讨好”,所以大多都是“小打小闹”。可魏志龙的两岸农产品有限公司,在厦门中埔水果市场中却占据 “半壁江山”,其下的侬龙隆贸易商行、大三通贸易商行、还有海珍贸易商行,都在经营台湾商品,规模从专营到兼营,种类从台湾水果到农副食品,样样俱全。

  而这一切,在魏志龙看来,只是刚刚开始,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实现,他的台湾商品数量、品种将变得更多、更全,“在厦门,不和台湾沾点边,就没有厦门特色了!”

  魏志龙和水果打了半辈子交道,讲起各种台湾水果的食用、储藏方法,头头是道,他细致地指出,“释迦果子发软以前,千万不要放在冰箱储藏,只有变软后冷藏,口感才最好!”按照魏志龙的计划,在他们公司所销售的释迦外包装上,都将另外打印上释迦食用、储藏方法,让消费者更好地品尝这种台湾最有特色的水果。

  台湾水果未来市场可期

  2006年,魏志龙的侬龙隆贸易商行开业,这是他公司旗下第一个专营台湾水果以及农副产品的窗口。刚开业那段时间,光顾的客人主要是台商以及台干。去年以来,来光顾的人群明显扩大了。“消费者大半都是大陆人,周末生意比较好,而且一般都是开车来的,很多都是回头客。”店里的服务员告诉记者。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起,魏志龙就开始零星接触台湾水果。那时候,得从广州采购,而且品种很少,主要是台湾杨桃,价格还特别贵。“那时,只有客户特别预订,才会进货。”魏志龙强调,自从大陆开放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口以来,台湾水果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铺垫,大陆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台湾水果了。

  虽然早前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几年因为种种原因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的总体状况纯属“挣吆喝”,商家盈利的并不多。不过,在魏志龙看来,如今两岸实现“大三通”,这将是一个最好的契机。“过去确实困难重重,包括消费者口味的认可、价格偏高、运输时间影响鲜度等等。”魏志龙举例说道,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在逐渐改善。魏志龙指出,对于商家来说,坚持下来,未来都有机会做大。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将给大陆的台湾水果生意,带来巨大空间。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