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加速推进“引江济巢”,提升合肥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地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7日 01:26  21世纪经济报道

  刚刚从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归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就马不停蹄地展开调研工作,了解当地经济运行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让吴存荣感觉到了不小压力。但一组“飘红”的数据,让他略感欣慰:今年2月份,全市工业经济“逆势上扬”,主要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3.9亿元,同比增长42.1%。工业投资完成56.4亿元,同比增长95.4%。 今日焦点2009年3月17日新医改方案定稿有望本周公布新医改最终稿有望本周公布,修订多达130多处,公立医院改革将加入竞争要素,基本药物不再定点生产。[深度报道] 医改8500亿去向与医药分开之道 [相关评论] 新医改8500亿的投向分析 多部委下放对外投资核准权 铺路整体上市 人保集团“收权” 传战投单日减持建行1亿股

  “2009年,尽管我们遇到了严峻外部环境的考验,但是作为中部地区正在加快崛起的省会城市,合肥最大的任务还是加快发展。”吴存荣告诉本报记者。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作为一名曾长期与水利工作打交道的官员,吴存荣并没有忘记环保工作,尤其是一直让他揪心的巢湖治理工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吴还专门联合安徽省代表团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个关于巢湖治污的议案。

  六大措施保增长

  《21世纪》: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合肥的影响如何?作为一个与长三角毗邻的中部省会城市,合肥经济是不是首先遭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吴存荣: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冲击和影响逐步显现,尤其是工业经济产生波动、投资增长速度放慢、企业效益下行压力加大,生产、投资和消费信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乃至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对合肥经济发展影响的时间和程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认为,尽管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但不管情况如何变化,合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尚好,长远更好,机遇仍然大于挑战。2008年,合肥GDP、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5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总量位次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如,2008年,合肥全年生产总值1664.84亿元,增长17.2%,总量首次超过昆明、南昌,省内经济首位度提高到1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8.6亿元,增长40.3%;实现财政收入301.2亿元,增长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94亿元,增长57.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78.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6.29亿元,增长26.3%。等等。

  今年的前两个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开局良好。接下来,合肥仍将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各种举措保增长。

  《21世纪》:接下来,合肥有什么更加具体和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迎战金融危机保增长?

  吴存荣:合肥提出了六个具体的措施来保增长。比如,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精力都集中到保增长上,层层建立责任制,带头招商引资,带头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做好服务。

  此外,我们还要集中各级财力保增长,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预算支出管理,减少一切不必要开支,集中财力保即期增长、保重大项目。

  为了保增长,合肥还将下大力气,加强银政企合作,高度重视金融在保增长中的关键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创新地方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发展风险投资、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扶持设立典当、小额贷款公司,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2008年,市政府会同人行向银行、担保公司推介了三批近900户优质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在,一些重大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如京东方六代线、中盐化工、合肥电厂6#机组、江淮客车生产基地、昌河汽车、熔安动力等等,这些重大产业项目为下一轮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

  今年,我们还将大力推动全民创业。除了规模不够大之外,企业数量偏少是制约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合肥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全民创业是推动企业成长的动力,同时对于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有着直接的拉动作用。我们要求,对全民创业要特殊对待,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扶持。要让凡是有创业愿望的自然人,都能享有同等的政策和同样的服务。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免收相关费用,鼓励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创办微型企业。

  审计巢湖:资金投入缺口严重

  《21世纪》:你担任合肥市市长后,对于巢湖治理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实际上,以往,虽然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但是巢湖污染依然严重。这主要是什么原因?

  吴存荣:巢湖是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流域之一,地处安徽省中心地带,是巢湖市唯一的饮用水源地和合肥的备用饮用水源地,长年承担着供水、防洪、航运、灌溉等多种功能,与环湖流域上千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2008年国家审计署成都特派办曾到巢湖流域进行了半年多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项审计,审计报告分析了巢湖治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投入,但资金投入仍然不足,与防治工作需求、与太湖、滇池资金投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巢湖水域面积770平方公里,“十五”计划安排项目49个,投资48.7亿元,单位投资63.2元/平方米。

  太湖水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是巢湖的3倍,计划投资220.1亿元,是巢湖的4.5倍;单位投资94.1元/平方米,是巢湖的1.5倍。

  滇池水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仅为巢湖的39%,但计划投入77.99亿元,是巢湖计划投入的1.6倍;单位投资260元/平方米,是巢湖的4倍。

  所以,鉴于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多、投入大,地方筹资能力有限等情况,请求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污泥处置、企业环保设施建设、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等项目的国债资金支持,支持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加快建设,早日发挥环境效益。

  二是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居高不下。近年来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主要是针对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如合肥市近三年来共完成环保项目投资50多亿元,建成了王小郢、望塘一期等总处理能力为60.5万吨/日的7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等等。

  但是,城市仍有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至河道;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氮磷,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仍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广,治理难度大,污染负荷居高不下。

  三是巢湖水体交换不畅,制约水环境改善。1962年,安徽省建成了巢湖、裕溪两大控制闸,在发挥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阻断了巢湖与长江的水体交换,每年与长江的水体交换量减少88%,使巢湖处于半封闭状态,巢湖水体的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质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2001年,安徽省为缓解旱情从凤凰颈排灌站引9亿立方米长江水入巢湖,当年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湖区水质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6%和12%,当年没有出现蓝藻问题。

  因此,重建巢湖与长江的水体连接,增强湖水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是解决巢湖流域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进一步来看,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外来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巢湖农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等面源污染比例在逐年增加,巢湖水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未来巢湖的命运将不堪设想。巢湖水环境治理已刻不容缓!

  “引江济巢”迫在眉睫

  《21世纪》: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你还联合安徽代表团的其他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引江济巢工程建设的议案。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吴存荣:我认为,引江济巢是惠及安徽半壁江山及江苏部分地区的引江济淮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同时也是加快巢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是事关我国中东部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具有水利、环境、生态、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加快引江济巢工程的立项和建设,既是安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淮河流域人民的强烈愿望。

  客观上看,污染负荷居高不下并逐步积聚,是导致巢湖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的最根本原因,同时适宜蓝藻爆发的生长环境和因防洪、蓄水形成的半封闭水域也是加重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内外湖泊治理经验,巢湖水污染防治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在着力开展污废水治理的同时,结合引江济淮水源建设,通过引江济巢的实施,积极促使江湖水量正常交换和水体有序流动,恢复水体环境容量,提高湖泊自净能力。

  所以,希望国家尽快批复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巢湖污染治理任务艰巨、投资巨大、公益性较强,为有序开展巢湖水污染综合治理,请求国务院尽快批复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我们还希望将巢湖纳入国家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计划。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请求国家将巢湖纳入国家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计划,请求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审批引江济巢工程项目建议书,以利尽快立项建设。

  《21世纪》:这项工程要牵涉多少人口?投资情况如何?

  吴存荣:工程涉及安庆市的枞阳县、宜秀区、桐城市和巢湖市的庐江县,永久占地近2.0万亩,拆迁房屋37.4万平方米,安置人口1.54万人,土石方开挖约1.0亿立方米,工程估算投资约86.5亿元。

  《21世纪》:你觉得,这项工程一旦实施,巢湖的污染情况到底会有什么改善?

  吴存荣: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年均新增引江水量约12亿立方米,约占巢湖正常库容的70%,基本使巢湖恢复至建闸前江湖交换规模,除满足引江济淮水源要求外,配合巢湖流域污染源治理,在实施引江济巢3-5年左右后,湖泊水质将有明显改观。引江济巢本身不存在重大环境和技术约束,特别是引江线路和引江调度不涉及跨省问题,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均较为便利。

  《21世纪》:引江济巢工程,对于促进合肥乃至安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吴存荣:开辟巢湖对江第二通道,将极大地促进江湖航运发展。引江济巢结合航运建设,可成为安徽巢湖第二通江航道,有助于完善交通体系,有助于提升安徽省会合肥市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地位,解决巢湖市庐江一带铁矿石外运问题,是江淮水运骨干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