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谢文哲 薛海燕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5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共免费接待中外观众达111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
免费开放后,观众量大幅度增加,最高日接待观众量达40318人次,是免费开放前观众接待量的40多倍。为此,该纪念馆立足长效管理,提出了6条措施:一是合理调控参观人流;二是实行团体预约登记制度;三是个人参观者也可向馆方提前预约;四是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管理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五是积极吸纳和招募志愿者参与场馆管理;六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设服务项目。
由于管理措施及时跟上,群众参观秩序和馆内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社会各界纷纷赞扬。
同时,该纪念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不断深化和拓展教育的方式和影响力。
一是“百校共建”。该纪念馆先后与70多所大中小学校建立了共建关系,配合学校搞好主题队会、入团、入党、成人宣誓仪式等各项专题活动达20多场。
二是“千百名志愿者”。通过让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场馆的管理,提高了其服务社会的意识,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三是“百题问卷”。根据陈列的内容,针对大、中、小学生三个不同年龄段,纪念馆编写出三套问卷,让青少年在参观的同时参与答题。
四是和平鸽艺术团。纪念馆与建邺区文化局合作,组织南湖一小、南湖二小的100多名小学生,组建了南京和平鸽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