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领衔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纪实■陈佳丽
观洪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看南昌,“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开放格局”。
南昌,这个中部城市在自我成长中慢慢探寻合适的道路:一切从项目中找发展。
“项目是关键,项目是载体,项目是财源,项目是后劲。”在经济浪潮中,江西省领导始终强调实实在在以项目撬动未来发展。南昌市以三大工程,即“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敲定180个重大项目。世界十大动感都会之一,中国最佳商业城市……南昌城正风起云涌变新颜。
三大工程从今年开始实施,到2011年,南昌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350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3000亿元等主要经济指标。
南昌,在崛起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项目巡礼一:经济大发展
南昌三大工程重大项目180项,其中经济大发展项目共有86项,包括农业产业化项目8项、工业产业化项目51项、服务产业项目27项。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包括年产10万吨猪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年产1.5万吨精炼茶油加工项目、高山云雾茶建设项目等。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平台上规划发展。南昌强力开展开放型经济工作“一把手”工程,实施党政领导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和挂点服务制。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市长胡宪亲自担任光伏产业园和新能源电动车等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接待重点客商,推动重大项目,带队学习先进经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东亮,副市长曾光辉经常亲自带队走访世界500强等知名重点企业,洽谈重点项目,协调项目问题,高位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产业化项目中,包括光伏产业基地、LED产业基地、南昌航空工业基地、环保汽车项目、年产20万盏路灯的LED路灯项目等。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南昌市将切实抓项目当成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推进实施,汇集资金、人才、技术。国家大飞机项目,江西拿到25%的机体份额,与陕西、四川等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大飞机航空工业布局上,江西搭上了首趟航班。南昌航空工业基地将建设新型现代化航空工业城,建设大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和国家航空转包生产基地,洪都集团搬迁自用机场和配套厂房建设等。
服务业项目中,包括用友南昌软件产业园、中兴南昌软件园、南昌保税物流中心、昌南农产品物流中心二期工程等。同时,还包括一批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项目。江西银燕物流基地,将着力打造成江西省最大的物流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成为南昌地区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服务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资充分利用问题。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服务方案,为江西企业带来更大价值,同时提高南昌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南昌将开建四大总部基地大厦。南昌高新区创新创业园计划今年7月开建,2012年竣工。该项目总占地130亩。该园区将被打造为科技企业创新聚集基地,搭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贸易物流、人才交流、专家培训服务、产品交易展示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南昌市将实施安义古村深度开发、普贤寺文化旅游区、南昌园艺景区博览城、南昌温泉城项目等。
南昌园艺景区博览城是一个集奇石、花卉、苗木、亭台楼阁等园艺景观、交易等为一体的博览城。南昌温泉城项目将建设大型综合度假区,全部建成后年接待度假游客40万人以上。
解读:“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的这句名言,成为新时代的标志语。对南昌这样一个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来说,发展是硬道理,抓项目更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
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初现,“保增长”成为各地议题。国家为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地方上也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多项措施保增长促发展。南昌也努力在这轮经济周期中,变危机为转机。提出的“三大工程”也多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把过去发展中积蓄的能量扩大。
众所周知,项目不但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南昌市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实现以项目聚集资金、推动科学发展。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既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总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要义。
有了项目,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有了坚实基础;有了项目,增加社会就业和财政税收就有了现实可能;有了项目,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夯实发展后劲,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南昌市“咬定发展抓项目”,奋力加快发展、增加总量、扩充增量、做大蛋糕,通过发展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发展来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通过发展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发展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消耗,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着实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经济大发展之路。
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发展是赣鄱儿女最热切的期盼;发展是南昌市最大的政治。它像一根红线,穿起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它如一台发动机,让奋力崛起的南昌蕴含生机和活力。
神州大地,发展潮起云涌;豫章故郡,正在奋力崛起。
项目巡礼二:城乡大变样
三大工程180项重大项目中,城乡大变样项目共59项,总投资约1039亿元,其中2009年计划推进项目49项。目前已有21项开工建设,26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项正在进行规划论证。
按照城乡大变样三年计划,列入启动实施的项目有28项。目前,主要是协调项目业主抓紧完成前期方案论证和相关技术准备工作。
2009年续建项目共19项,年度投资计划46.07亿元。其中,朝阳洲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征地22%,完成拆迁32%,路网建设和水系景观工程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30%;朝阳公园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正在抓紧实施道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望实现今年10月份开园的预定目标;火车站东广场改造项目规划方案基本确定,配套的洛阳路隧道工程进展顺利;洪都英雄大桥项目后期的匝道、绿化及景观亮化等收尾工程基本完成;象湖、红谷滩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新农村建设项目已统筹专项资金1.65亿元,确定的652个村点改造已全部启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已完工1143公里,完成年计划的57%;农村渡改桥项目29座桥梁已完工4座,在建8座,有4座即将开工,13座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009年新建项目共22项,年度计划投资39.62亿元。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环保、水保及防洪报告正在抓紧编制,待国务院批复后有望在今年开工建设;2号线初步完成线路方案设计,正在论证与火车站和西客站的站房对接方案;八一大桥加固维修项目已完成前期方案论证,正在进行裂缝处理,按计划于6月20日全封闭施工;八一大道、阳明路综合改造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与八一大桥维修工程一并启动实施,计划年底完成。
2009年省部共建项目共6项,总投资99亿元。按照江西省政府要求,南昌市主要是配合工程进度抓项目前期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等方面工作。目前,昌九城际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已基本完成,全线路基已形成,正在进行枕轨铺架,有望实现明年6月底通车,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昌北机场新航站楼项目基础工程已完工,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在今年10月份主体封顶;南昌枢纽西环线项目全线征地拆迁任务已全部完成,今年年底可望实现通车运营的目标;新昌电厂项目预计今年年底两台66万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比原计划工期提前一年;天然气进昌项目征地拆迁已全面展开。
艾溪湖大桥项目已完成规划方案,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生米大桥西连接线项目正在办理用地报批手续;乌沙河综合整治项目正在进行可研编制;三店西路立交项目已完成设计方案,正在进行可研编制;幸福渠整治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论证;城市应急水源项目正在开展相关技术论证工作。力争为这些项目下半年开工做好前期准备。
解读:城市建设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关系百姓的幸福感指数。
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南昌在城乡发展建设中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工程实施。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务实干部作风观,注重打基础、利长远、负责任的项目,始终着眼于增强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不仅着眼于今天,而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到群众迫切盼望解决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上,改善群众的出行环境和生活环境,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城市地铁、八一大桥、洪都英雄大桥、主干道路便捷网络铺设,排水、绿化配套设施建设。这些利民工程满足了老百姓的诉求,提高生活品质,同时也为将来的城市扩大发展奠定基础。
“三大工程”的开展,也在极大地考核干部行政执行力。修路改道、环境卫生治理等都是与老百姓平常生活息息相关工程。宣传、协调、理解、执行等一系列工作是要环环相扣,实实在在落实。
南昌以项目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工作,以新理念认识城市,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城市形象特色化,城市功能不断得到完善,一座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赣江是南昌的骨架,湖泊是绿色瑰宝,园林广场是灵魂,标志性建筑是线条……细细品味这座城市,不难发现,“现代新城”、“亲水南昌”、“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今天南昌发展的具体体现,一座世界动感都会跳跃在中部版图上。
项目巡礼三:文明大提升
文明大提升方面,汇集了重大项目35项。南昌市将实施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改扩建工程,建设南昌市群众艺术馆、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南昌市工人文化宫体育中心、南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昌湾里射击中心等项目。
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在南昌举行。实现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是举办城运会的重要条件。2008年5月,南昌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南昌建设成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决定》,把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战略与开放型主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作为同等重要的发展战略,摆到了同等重要的高度。通过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举办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品味、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南昌文明程度。
近两年,南昌投入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创历史最高,仅市区两级的财政投入就达20多个亿,同时还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南昌先后实施了十多个大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八一起义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小平小道陈列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赣文化长廊、新四军纪念馆改扩建工程、青山湖市民休闲主题公园、市广播电视中心等;另外还兴建了占地2000多亩的艾溪湖湿地公园、国际傩文化园、象湖公园。今年,南昌还将启动市群艺馆、八大山人真迹陈列馆等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一系列大型文化设施的建成,为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充足的场所。
行走在南昌繁华街道中山路时,总会看见长长的人群在排队索票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实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市博物馆等纪念馆、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调动市民自觉接受爱国教育。
按照抓项目促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江西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文港毛笔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省首个创意产业园江西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2月投入使用。江西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动漫企业江西泛美动画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已签约入驻。巴士在线、泰豪动漫基地等一批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南昌国际动漫产业园已正式签约落户,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动漫产业规模。
结合南昌实际,充分挖掘南昌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连续举办了数届滕王阁国际华人作家笔会、国际楹联艺术节、国际军乐节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分别与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了“中华情·激情南昌”、“同一首歌·走进南昌”、庆祝建军八十周年总政治部慰问英雄城专场演出等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的大型文艺活动。今年,南昌还将与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第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这些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了国际国内文化艺术界的积极参与,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极大提高了南昌的对外影响力,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城市的文化程度。
南昌市将加大城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力度,在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共建设12所学校,包括东湖区阳明学校、天骥小学、滨江学校;西湖区桃花学校、康桥小学、朝阳新城学校;青云谱区广州路学校、前万学校、墅溪学校;青山湖区扬子洲学校、罗家新校、塘山学校。同时,新建改造7所市县区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南昌十九中红角洲新校、朝阳新城示范高中2所优质高中。同时,南昌市将启动洪都中医院新院和市中心医院建设,并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南昌市将实施优化投资环境道路绿化改造工程,对16条城市主干道进行改造,主要是补植树木、维修树池、整修绿化分隔带、增设园林小品,美化南昌市的城市绿化景观。2009年上半年,完成了解放东路、阳明路、八一大道、洪都大道等6条主干道改造。南昌市将推进滕王阁二期及其沿江景观工程。同时,加快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南昌瓷板画保护中心、江西国际影视文化城等项目的实施。
解读:经济是现代城市的力量,景色是现代城市的形象,文化则是现代城市的灵魂。
只有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才是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城市,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永远兴盛,笑傲于世界城市之林。
英雄城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风格,主导着南昌文化建设的总体走向,渗透到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而产业作为南昌城市文化建设的躯干,则是外在的形体,是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骨干力量。
在文化项目建设中,“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理念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核心城市,南昌市主动对接该战略,加快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加强与兄弟省市的联系、交流与合作,积极构建有利于区域共同发展的机制体制。而这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合作,将来更多的是文化辐射,以期产生更长远的影响。
随着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的建设推进,如今,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深入人心,英雄城儿女对文化的认识有了新提高,文化产业在赣鄱大地上异军突起,为南昌文化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文化之魂闪亮,产业之躯强壮,致力于两者的结合与融会,南昌正努力将文化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厚重的文化内涵是英雄城的根本气质。我们深信,英雄城火红的文化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而一齐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