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1日 02:28  第一财经日报

  信息“全流通”拷问央企危机处理能力

  王佑

  不久前,中石化新办公楼的“天价吊灯”一事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近几日,又传出中石油20亿元在京低价购房的新闻。

  面对这些消息,昔日行动缓慢的央企,迅速作出了回应。

  事实上,今天,企业已经进入信息“全流通”时代。就连素来低调慎言的央企,也不得不直面更多的舆论质疑,并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信息“全流通”

  中石化“天价吊灯”被曝光的源头来自某网友在博客上发的一张图片,中石油员工“低价团购门”的出处则是一位购房者意外发现后,对媒体的报料。

  在一个资讯共享、24小时新闻不停滚动的时代,央企被舆论关注的频率将大为提高。

  由于央企影响力巨大,即便一起微小的事件,资金或许并不大,但该事件只要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与企业诚信相抵触,也容易引起公众舆论。

  “事实上国企高价采购办公产品并不是中石化一家,很多银行的装修也颇为奢侈。但是,此前我们的信息并不对称,公众不可能知道那么多。即便知道了,波及程度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广。” 北京汉德凯思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应快分析。

  罗德公关副总裁刘埕坦言,在互联网搜索技术、互联网本身的普及以及公众意识提高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系列与央企有关的事件更容易曝光,“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会让央企管理层和职员们面临更多的压力。”

  而且,由于这些新闻可以引发更多讨论和更高关注,网站采编人员就会很快引用,做出醒目的标题、设立跟帖页面,来帮助网站增加点击率,进而为网站吸引到更多企业广告。这样的动机,必然使得一些负面新闻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变广。

  央企反应提速

  “当敏感新闻来临时,央企需要快速应对。”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高志凯告诉记者。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千万”年薪事件一经披露后,中海油对外事务部门的人士当日就回复记者:傅成玉本人收入为“名义收入”,其大部分披露出来的年薪都上交了母公司。

  中石油低价“购房门”、中石化“天价吊灯”被曝光后,两家石油巨头的对外部门也迅速回答媒体提问。

  前段时间,某央企陷入一桩受贿案,公司领导立刻部署旗下外事办负责人收集材料,且与媒体保持紧密的沟通。

  这种快速沟通的做法,与央企已建立的信息收集制度有关。

  不少央企有自己的公关公司。记者从一家央企了解到,每天清晨,公关人员都会将当日的重要新闻打包给对方;随后,央企职员会将重点新闻整理出来,再汇报给公司领导。

  高志凯说,“快速反应”机制说明央企正在提高自己的公司治理水平。

  “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央企的实力、公司治理水平以及遵纪守法意识都有明显提高。”

  博然思维合伙人蔡金青也表示,大部分央企是上市公司,他们也必须做到透明、公开,对公众投资者、相关利益方和合作伙伴作交代。

  力求准确

  虽然央企遭遇危机时要讲求快速回复,但必须在“快速”与“准确”之间取得平衡。

  刘埕告诉记者,答案是否准确,能看出企业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和诚恳的态度,“如果企业没什么心思去查,也就不可能有准确的答复了。”

  另外,准确的答复也意味着央企没有侥幸心理。

  “不要指望耍耍小聪明、欲盖弥彰、拆东墙补西墙来蒙混过关、掩盖事实。不能低估利益相关方获取信息的能力。”

  刘埕说,有些公司可能是出于保护自己品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避免更高一级权力机关的追究等初衷,矢口否认自己的员工做过某些不道德的事,但当别人查到了更多详细数据显示确有其事时,反而会招致公众更多的质疑和不信任。

  “有些时候,真相大白后或许不是什么好事,但作为负责的央企,也要勇于面对事实,勇于报忧。而且,作为央企管理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个别员工确实会发生一些问题。”

  当然,由于很多危机是突然爆发的,央企未必能够很快知道实情,还需要纪检等部门的多番调查才能得到最终答案,确实需要时间。

  “因此,央企既不要居高临下地答复,也不可匆忙应对;应该更审慎地调查,更诚恳地请外界给一些时间来公布真相。”高志凯表示,“央企也不应过分担心危机的结果。央企负责人要重视新的舆论环境,并把压力变为动力。如果真的没做错,其结果反而能提高公信力。”

  当然,公众也要有辨别事实的判断力。

  高志凯说,不排除一些人利用网络或者媒体哗众取宠、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挑起一些事端。

  内部治理有待提高

  不过,这些危机虽然大多是小事,但其背后还是折射出了央企内部治理的不足。

  刘埕说,任何危机都不应该独立地看,它是有一定相关性的,“中石油的低价购房之所以备受社会关心,是因为在目前房价高企、很多百姓买房不容易的情况下,人们希望知道中石油是否凭借了自己的垄断地位为职工谋取了利益。”

  一些央企高价采购装饰品的作风也与国家倡导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

  高志凯想起前不久的一次旅行经历:“我去参观一家新加坡的主权基金管理公司,你很难想象它是一个管理着3000多亿美元的企业。他们的办公楼非常简约,而且,会议室的门口还贴着几个提示条:‘请您离开办公室时检查一下是否关闭了所有的空调、电器’,‘请您看看,桌上是否有废纸’,你会感到我们的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确实有一定差距。”

  吴应快还告诉记者,日常工作中央企也需不断自查与反省,不要等到媒体披露腐败案、采购不合规问题时,再去追查。

  事实上,一些国企也在不断提高管理意识:上海某国企在内部自查中就发现一高层涉嫌违法,公司一把手直接将其交给了监察部门。

  对于央企而言,危机的价值在于提醒央企,其占有着更多的社会资源、享有某些特权且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但它更是领航者,肩负着与众不同的国家使命。因此,整个社会对其商业操守、社会责任的履行都更为关注。所以,在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声时,央企也要更加坦诚以待且慎行自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