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
冯如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说到空军就不能不说中国飞行先驱冯如。
1909年9月21日,26岁的冯如驾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首飞成功。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成名之后的冯如拒绝了美国人高薪聘请,毅然将自己在美国创办的飞机制造厂迁回中国,开拓中国航空事业。他还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思想的中国人。他说:“吾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并认为“倘得千百架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冯如不仅是中国航空之父,还是中国空军之父,是从实业家入伍,并担任了很高军职的军人——他回国后曾担任革命军飞机长。
冯如的经历和品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也把他们的飞机卖给了军队,但他们是卖产品,是赚钱。既没有想救国,也没有想报国。世界第一个提出制空权的意大利空权理论家杜黑很伟大,但他不是飞机制造者,也没有实业。冯如不仅有发明家的智慧,实业家的抱负,还有军事家的眼界,更重要的是,他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复兴之志。他为国家为民族不仅献出了智慧,献出了财产,还献出了生命(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作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时年仅29岁。编者注)。冯如不仅留下了精神,还留下了使用空军的理论。
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在冯如“实业救国,精忠报国”的精神面前,伫立致敬。
一个拥有这种精神的个人,是强悍的;一个拥有这种精神的民族,是可以自强自立的。
世界上曾经有这样的国家,明治维新中,日本在开拓万里波涛的国策激励下,全国都是海军人。伊藤博文曾经在甲午战争后对李鸿章说:阁下以北洋一师,敌日本全国之兵,焉得不败?而现代的以色列,则是做到了几乎全国都是空军人。在以色列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不是总统,而是空军飞行员。正因为如此,以色列才成为“沙漠里的仙人掌”。
所以,我们现在的新军事变革,与更新武器装备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应该重新点验我们的精神装备。我们以前的精神还在否?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新精神?没有精神的军队,也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就是植物人,给他配备再好的武器,有什么用呢?
一夜之间诞生的空军
1840年,中国陆军在陆地上失去尊严:百万中国陆军无力阻挡4000英军登陆;
50年后的1894年,中国新式海军又在海洋上失去尊严:在兵力兵器占优的情况下,全军覆没;
又是50多年后的1950年,新中国空军却从空中夺回了中国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在1950年,美国的概念意味着什么,谁都很清楚;新中国是什么概念,人们也一样清楚。二战期间,美国生产了20.44万架各型作战飞机,这时正在对着堆积如山的战斗机、轰炸机发愁;1950年10月,美国仅投入朝鲜战场的空军就有14个联队,1100架各型作战飞机;而1949年11月中国空军成立时,作战飞机只有30架。1950年6月,中国空军的全部实力只有一个旅,1950年底投入战场的只有一个大队的十几架飞机。美国大部分飞行员是参加过二战的老手,平均有着2000小时以上的飞行时间,不少人还是“王牌”。
战争爆发时,当美国飞行员嚼着口香糖,追逐着地面行人开枪嬉戏的时候,从陆军转行的新中国飞行员,腿上绑着马蹄表,正在日本俘虏教官的指导下,在破烂不堪的教练机中练习最基本的飞行动作。中国飞行员普遍不到100小时的飞行记录,在喷气式飞机上的飞行时间更短,只有十几个小时,很多人没有进行过空战训练。
用天渊之别来形容双方的差距绝不过分。战争就这样展开了。而且一打就是3年。美国被击落330架,击伤95架;中国被击落224架,击伤151架。
比空战战果更令人惊谔的是战争结果:到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投入战场的飞机达2400架;而中国有10个歼击航空兵师和2个轰炸航空兵师参加了战争。1954年,中国空军已发展到28个航空兵师,5个航空独立团,12所航校,兵力20万,各型飞机3000架,总体实力列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位。
中国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世界空军强国!”
南中国海上空的较量
朝鲜战争之后,新中国的现实军事威胁大多来自空中。1965年9月20日,美国1架F-104C型战斗机(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超音速轻型战斗机,20世纪60年代世界三大高性能战斗机之一。编者注)飞临海南岛西岸,向北移动,随后在白马井以西海域上空忽进忽出。接到战斗警报,海航第4师10团大队长高翔、副大队长黄凤生迅速驾驶歼-6起飞截击。美机始终在中国领海上空边缘徘徊。南海舰队航空兵指挥所机智地把高翔双机引导出战区,迷惑敌人。美机见中国飞机脱离战区,果然掉转机头,向雷州半岛横穿过来。见美机中计,指挥员即令高、黄迅速折回。在距目标30公里时,2架歼-6以最快速度向正在爬高的美机冲去。高翔率先“咬”住美机,从距离敌机291米处开炮,一直打到39米。突如其来的伏击让美机来不及做出任何战术动作,甚至连打开加力逃脱的时间也没有。3门航炮的凶猛炮火将F-104C打得凌空爆炸。高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打掉F-104C的人,同时也创造了空战史上超音速战斗机开炮距离最近的纪录。高翔的座机被F-104C爆炸的碎片击伤了13处,并造成1台发动机停车。美机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跳伞被海南民兵生俘。 菲利普·史密斯后来回忆说:在这样近的距离上开炮,太可怕了。这是一场我连想也不敢想、看也不敢看的战斗。1989年10月,菲利普·史密斯来到中国,再次见到高翔。高翔请他观看了录像片《今日海空雄鹰团》。史密斯由衷地叹道:“败在你们手下我并不感到耻辱,这样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安全的历史由空军书写。轰六空投原子弹、强五空投氢弹的成功,宣告中国从此有了一道可靠的空中屏障。核讹诈被打破。空军与核武器的结合,使中国遭受外敌入侵的危险,事实上烟消云散。
赶走四周的威胁,中国向世界走去。中国空军开始思考自身角色的定位和转换。
3000公里的防御纵深
海湾战争之后,战争进入空中化时代。所谓世界新军事变革,从外观看起来主要就是由陆地化的军队形态,向空中化的形态转型。
1996年,曾任里根政府国防部长达7年之久的温伯格在其《下一场战争》的书中,根据五角大楼计算机的模拟作战设想预言:2007年,一支日本舰队以逻辑炸弹和具有超强感染能力的计算机病毒,分别将中国台湾和大陆的铁路系统、空中管制系统、海上交通导航系统等切断、锁死,接着,日本隐形战斗机分别到达中国大陆和台湾上空,投下电磁炸弹,把计算机系统的电子组件全部摧毁,使中国火车不能行进,飞机不能起飞,空军陷入瘫痪,庞大的地面军队也不能有效地调动,战略威慑失效,国家社会结构陷入混乱。然后,日军强大的空中攻势开始,战斗轰炸机扑向北京、上海、台北,巡航导弹如暴雨般飞来……
面对这样的战争,中国的军队如何抵御?中国能不能构建一支新型军队,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事业成败。中国近代第一次现代化进程,是新式海军的失败断送的;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要靠新式的空中化的军队保卫和拓展才能完成。
当今,空军已成为实现国家意志的最佳工具。未来中国的威胁来自空中,未来安全的希望也来自空中。
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我在“新型中国军队设计蓝图”的文章中,直截了当地提出,新型中国军队应该有为中国沿海提供3000公里防御纵深的基本能力,这个指标其实就是为未来中国新型空军制定的。
为什么是3000公里?这是因为某大国在对中国设想的几乎所有海空战争中,都以关岛为枢纽,以对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北京等纵深,点穴式或毁灭式攻击为基点。关岛距离中国大陆的直线距离是2500公里。未来中国空军若没有威慑和压制这个距离上空中作战集团的能力,其他军兵种事实上将和1999年的南联盟人民军一样,被置于无用武之地。
2006年5月份美国进行一次代号为“龙啸”的兵棋推演:推演假定未来台海战争一旦爆发,五角大楼迅速向在西太平洋地区待命的四大航母战斗群下达作战命令,作战舰队迅速按作战预案向有关海域集结,中国在精确导弹和空中火力的掩护下,重创美国舰队,美军迅速出动驻扎在关岛和冲绳的B-2轰炸机、F-22和F-35隐形战机,对上海、深圳、广州、厦门、香港等大城市的高价值目标群,以及中国军队导弹阵地和机场实施轮番轰炸;使中国损失到难以承受而停战求和。
2009年5月13日,美国进行了代号为“极地闪电”的空军大强度、超远程奔袭演习,两架B-2从关岛起飞,直奔1.6万公里外的美国本土的阿拉斯加,在飞行过程中,KC-135飞机对其实施空中加油。在太平洋某预定海域上空,与为其提供空中指挥和支援的E-3空中预警机和F-22隐形战斗机会合。在E-3的指挥下,B-2和F-22连续突破假想敌“红军”地空导弹部队的封锁屏障和“红军”战斗机的数道防线,最终飞抵阿拉斯加靶场,发射卫星GPS制导武器成功摧毁“红军”的重要目标。
美军直言不讳地宣称,这次“极地闪电”空军演习行动的假想敌就是亚洲某个拥有强大地面防空武器和雷达、并且空军规模达到区域优势的敌方。
30年沿海城市化建设,已经让中国的社会物质和心理结构都变得脆弱,中国已经承受不起在本土进行战争了。据统计,中国沿海十几个省市(再加上香港、澳门和北京),约14%的国土上,密集地生活着全国40%的人口,约500万户各类企业,生产出占全国63%的GDP。工业园区众多,星罗棋布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枢纽,大型民用机场、商业港口、电信、水利工程设施,石油储备基地,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证券交易场所;以及疯狂的城市化进程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群……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重心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大部分成果在这里,中国现实的命脉和未来的希望,事实上也在这里!
可是,恰恰在中国最重要的心脏附近,驻扎有目前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军事基地、航空母舰集群,集中了当今世界性能最先进的核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反导系统、隐身战斗机和隐身战略轰炸机、战略侦察机、各类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中国就是把世界上所有的防空系统都买来,也无法把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严密地防御起来,更不用说中国在武器性能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近30年的差距。中国没有航空母舰,不能为自己的沿海地带提供哪怕是1000公里的局部防御纵深;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没有在外国驻军;中国海域边缘的许多岛屿都被别国占据着,无法部署兵力,因此无法将危险尽可能远地拦截。这种情形,正如中国柔软的心腹部,对着无数的刺刀、砍刀、长矛和弓箭!
这种被战略劫持的战略被动态势,在当今大国,只有中国独自面对。
中国新型空军的想象
2008年初的大雪灾,仅仅是一场雪灾,就出现电力中断、交通瘫痪、生产停滞、经济下滑等等国家危机。如果是严重程度百倍以上的战争,又会如何?为此,我曾撰文,公开主张未来决不能在本土迎接战争,原因很简单,在中国自己的本土上进行战争,即使胜利,赢得的也不过是一片废墟。美国进行战争之前,总要计算成本,中国也应该算。由于拥有核武器和其他战略能力,中国已不会再次面临救亡图存的战争,因此,不能再为了胜利不计成本。所以,中国新型军队建设,必须把“御敌于国门之外”当做核心军事能力,一旦敌人对我发起战争,我应迅速将战争推到敌国或公海及其他公共空间进行。
经过60年发展建设,中国已走过求生存的时期,而步入保发展的阶段。未来中国新型空军,将担当起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使命,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为其他军种提供掩护和支援,防护自己的天空这么简单。
中国新型空军必须有广阔的视野。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但在这30年中,世界新军事革命发生并接近完成。同时,利用中国的和平国策,一条充满敌意的,包括军事基地、军事联盟、核武、赌场和毒品以及恐怖主义等 “C”字型陆海包围圈,已经成型。
当今中国极其严峻的外部形势,不仅使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威胁,国防安全也面临挑战。未来新型中国空军,应该思谋国家如何从空中战略突围的大课题。显然,由某个超级大国主谋组织的这个大包围圈,不能由陆军从地面各个击破,那将导致持续的大规模战争,耗尽国力,断送现代化建设大业,从而堕入包围圈设计者的圈套。而应从空天进行超越突围,釜底抽薪斩断幕后魔手,慑止某些国家的战争冲动,迫使某些争端降低风险等级。中国长期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这种国策客观需要中国新型空军,必须拥有“将敌人消灭在它的出发地”的基本能力。有了这个威慑能力,现实的敌人可以变为潜在的敌人,潜在的敌人才可能向朋友转化。
世界已进入空天时代,这一时代将塑造全新的国家形态和军队形态。作为先锋角色的中国新型空军,应该先行一步。战略上,必须超越军种意识,确立国家意识。空军是国家的佩剑,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最佳工具,这应是对中国新型空军的基本要求。
未来中国面临的地面入侵基本消失,但空天袭击的危险却空前加大。而如何消除这一威胁,当仁不让地落在未来中国新型空军的身上。空军应该站在这样一个瞭望台上,以民族猎鹰的姿态,以至少为国家提供30年和平的雄心壮志,谋划自身的发展。和平是战争的另外一种形态。这个期间的建设搞得好,搞得对,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就会推迟乃至消失,国家发展就可以实现,空军乃至全军的战略目的就达成了。
我想借用一句杜黑的话:“让我们集中全部的力量于空中吧!”再次呼吁,中国新军事变革要尽快实现突破。
作者为空军上校、资深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