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税总局规定 靠转租他人房产获取收益者 今后须缴纳个税 据记者调查了解—— 月入数千元 合租养肥“二房东” “二房东”须缴20%个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7日 15:49  法制晚报

  国税总局昨天下文明确规定,今后,靠转租他人房产赚取差价收益的“二房东”也要缴税了。而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由于高校周边“合租”现象增加,“二房东”在京城房屋租赁市场上已越来越多,部分人的转租月收益高达数千甚至上万元,赶超白领。

  新规

  对于业主出租房产,北京市地税局一直征收租金总额的5%作为个税。而对于承租人将租来的房产转租从中获取差价收益,在税收政策方面却从未有过明确规定。昨天,国税总局下文明确规定,对于转租房产的二房东将按照“财产租赁所得”项目征收个税,税率为20%。

  国税总局表示,“一些纳税人出于牟利或者其他目的,将所承租房屋转租给第三方赚取租金差价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种转租人的收益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范围。

  但国税总局同时表示,允许其扣除原先的租金支付等相关费用之后在此基础上再缴纳个税。

  同时,为便于管理和堵塞漏洞,要求纳税人必须提交房屋租赁合同和支付租金的合法凭据。

  调查

  “二房东”数量比去年激增一倍

  去年一场金融危机,房租成为在京工作的北漂一族最大的负担,为了减少房租支出,不少原来单租一套房子的人不得不去与别人合租。

  美联物业、21世纪不动产等中介公司的数据显示,北京合租人群在今年上半年比去年激增了200%,目前已经占到了市场总量的三成。

  合租人群增多,让不少中小房产中介公司以及“房虫”看到了“商机”,他们大批地低价租来房子然后分成单间再出租从中赚取差价。

  据记者调查,大街小巷张贴的出租小广告中由原来的一居室、两居室变成了单身公寓或者单身房,也就是单间。而实际上,这类房源大部分不是单套房源,而是将一套房源经过改装变成多套所谓的“单间”。

  美联物业统计数据显示,主要由中介公司与“房虫”构成的“二房东”数量比去年激增一倍。而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510万人,在这样大的市场需求下,合租与二房东现象势必愈演愈烈。

  美联物业市场总监张大伟认为,一套房子多人合租,这种情况的扩大已经影响到北京市租赁市场的成交量,成交量上不去,租金就会停止上涨甚至下跌。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10月,北京租赁市场均价则依然在2210元,这一均价甚至低于2008年。这也间接推动了租售比上升,房产泡沫加大。

  高校周边转租热 月收入赶超白领

  据了解,目前京城“二房东”比较活跃的区域主要在各高校周边,以及回龙观、通州等交通方便的城铁沿线。

  这些“二房东”手里有多套租来的房产,然后分成单间租给学生或低收入的来京打工者,如人民大学周边一套两居室月租金本来是2500元,二房东租来后,分成三个单间,每间以1200元/月出租,其每年差价收益就有13200元,而这仅仅是一套房产的收益。

  据记者调查了解,二房东一般同时租五六套房子是常事,年收入七八万甚至十多万。

  而一些比“房虫”更加有经济实力的中介公司手中的房子就更多。超过140平方米的大户型因为总价的原因成交量非常少,而这类房源则是二房东的抢手货,面积越大越容易分隔,同时大户型的租金也相对便宜。

  算账

  转租收益3000元 须缴个税440元

  在计算“二房东”个人所得税时,应首先扣除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其次扣除个人向出租方支付租金;第三扣除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最后减除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

  即经上述减除后,如果余额不足4000元,则减去800元,如果余额超过4000元,则减去20%。

  (举例见下图)

  专家分析

  加强监管是关键

  美联物业市场部经理张大伟认为,国税总局出台的针对转租房收益缴纳个税的规定,可以限制二房东的收益,减少二房东将房产转租的情况,对于规范租赁市场,保障租户的安全和维护社会治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方面也要严格监管。

  据记者了解,目前个人出租房产的业主大部分都不会主动缴纳个税,除非有承租方要业主出具租房发票时,业主才会到地税局缴税。“大房东”缴税都困难,“二房东”则更加无人监管。

  所以,政策是否能够执行到位,后续相关的监管配套政策也是关键。

  文/记者 张媛制图/毛京东

  一套回龙观的三居室,“二房东”以每月3000元从房主手中租得

  “二房东”将房子隔成6间,分别以每间1000元出租,每月赚取3000元

  他需要缴纳所得个税是:

  (6000-3000-800)

  ×20%=440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