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布鲁诺?舒尔茨 文学史上遗落的大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4日 02:14  时代周报

  12月11日,作家余华专程从杭州赶回北京,为了参加第二天的一场新书发布会。书的名字叫《鳄鱼街》,作者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位67年前已经去世、在中国籍籍无名的波兰人布鲁诺·舒尔茨—这个名字,不单单是普通读者所陌生的,即便许多专业从事文学评论、文学研究的人,此前也从未看过舒尔茨的作品。新星出版社刚刚推出的这本300余页的书,是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绘画第一次以中文简体集结出版,而书中收录的,也是这位作家迄今被发现的全部著作。

  “可与卡夫卡比肩”的陌生作家

  正是这个“陌生人”,被余华评价为可与卡夫卡比肩,而且这不是余华的一家之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辛格同样对舒尔茨推崇备至,他说:“他有时候写得像卡夫卡,有时候像普鲁斯特,而且时常成功地达到他们没有达到过的深度。” 一批世界一流的作家和学者,都曾被舒尔茨的文字征服:厄普代克、库切、菲利普·罗斯、哈罗德·布鲁姆、辛西娅·欧芝克,而最疯狂的要数乔伊斯,据说他为了能够阅读舒尔茨的原著,曾经学习过波兰语。

  所有这些知音都是在布鲁诺·舒尔茨去世多年后才发现他的。身前,他的身份一直只是波兰德罗戈贝奇小城一名孤独、胆小的中学美术教师。1942年的一天,占领德罗戈贝奇的纳粹党卫军突然将他射杀在街头,五十岁的他就这样沉默消失于世界。后来,他留下的两本薄薄的短篇小说集和一部中篇小说,使他成了波兰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师,但是很长一段时期,波兰之外没人知晓他是谁,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他的作品才开始为西方所了解。

  布鲁诺·舒尔茨第一次被译介到中国是在1992年,当年第三期的《外国文艺》上刊登了于默先生翻译的几篇他的短篇小说,正是在那时余华与舒尔茨初次相遇,并从此不断在各种场合、文章里提起他。12月12日《鳄鱼街》新书发布会后,时代周报记者对余华进行了简短的采访,请他谈谈对舒尔茨的阅读印象。

  犹太人才能真正体会舒尔茨

  时代周报:辛格将舒尔茨与卡夫卡、普鲁斯特相比,并且说他达到了他们没有达到过的深度,你怎么看这样的评价?

  余华:布鲁诺·舒尔茨比卡夫卡年轻9岁左右,而且他翻译过卡夫卡的作品,把《审判》从德文翻译成波兰文,他有可能受到过卡夫卡的影响。但是他的作品跟卡夫卡还是很不一样的,卡夫卡的作品是冰冷或者很坚硬的,舒尔茨是带有温情的、很柔软的,他小说里那些人物都是在漂浮不定的状态。

  为什么艾萨克·辛格认为布鲁诺·舒尔茨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卡夫卡所没有达到的深度?可能这样的话只有像艾萨克·辛格、菲利普·罗斯等犹太裔的作家们才能说出来。布鲁诺·舒尔茨虽然没有卡夫卡那么广泛的影响力,但他在表达犹太民族的命运方面,可能比卡夫卡更深入。因为犹太民族是个只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民族,你回忆它的历史,到今天为止以色列、耶路撒冷还不断有战争、有争议。

  由于没有固定的空间,所以那些人物都是漂浮的,漂泊不定的,对于这种状态的描述,舒尔茨确实做得比卡夫卡要好。当然这是我的猜测。我想他们民族的秘密不是其他民族的人能够理解的。

  至于辛格为什么把布鲁诺·舒尔茨和普鲁斯特放在一起,我觉得还是因为他作品里那种惊人的孩子般的温情,虽然很怪,但很柔软。

  时代周报:布鲁诺·舒尔茨的大部分作品里都会出现 “父亲”,而且在不同的篇目“父亲”会变形为人、蟑螂、螃蟹、蝎子等不同的形象,这是个怎样的意象?

  余华: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很空旷的父亲,仿佛是不存在的父亲,因为他一会儿变成鸟,一会儿又变成蟑螂,或者作为鸟死亡以后又作为蟑螂回来了,然后又作为螃蟹回来,又作为螃蟹死去。他连一个正常人的死亡都不曾拥有。

  舒尔茨写的是犹太民族的命运

  时代周报: 《鳄鱼街》里也收录了布鲁诺·舒尔茨的画作,据说他的画在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和电影领域都有重要影响。你觉得他的画与文字之间有没有共通之处?

  余华: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甚至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1992年的 《外国文艺》上都没有的。他的画和文字在我看来完全一致,都是那种时刻准备逃离的状态。

  时代周报:简要来说,这个作家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余华:我举一个例子。这本书里有一篇是《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那个父亲再回来的时候是作为螃蟹回来的,但是母亲在楼梯上一眼看到胖胖的螃蟹,就知道是她的丈夫回来了。不管他变成鸟还是蟑螂,只要母亲一眼看到就知道是谁。舒尔茨用了一句非常精妙的话,他从孩子的角度抱怨母亲从来没有爱过父亲,“既然父亲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女人的心里扎下根,他也无法和现实打成一片。”我相信这句话也是艾萨克·辛格和菲利普·罗斯这样的犹太作家特别喜爱的。从来没有扎根,也无法和现实打成一片—这不仅仅是父亲的命运,舒尔茨其实写的是民族的命运。

  但是他又写得特别有意思,父亲变成螃蟹回来以后,每次到了午餐和晚餐时间,螃蟹都会很正式地出来,出现在餐桌的下面。虽然是象征性的,但是作为家庭成员,他还是要来一下。有一次查尔斯叔叔踢了他一脚,让他翻了几个跟头,他就用很快的速度逃走,好像要洗刷不体面的状态一样。最妙的是,最后母亲把螃蟹煮了,煮熟以后显得又肿又大,查尔斯叔叔说想吃,但是母亲没有动刀叉,她吩咐把螃蟹端到起居室,盖上了一块紫天鹅绒。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父亲逃走了,有一条腿横在盆子边上……

  变成螃蟹之后又煮了,煮熟了还逃走,非常荒谬,但是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作家?他利用螃蟹煮熟以后腿可以脱落的这个真实的细节,让你不去计较前面那些荒谬感。

  舒尔茨和其他作家不一样,比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或者普鲁斯特的写作,都是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每个事件都在变化前提供前提,而布鲁诺·舒尔茨不给你提供前提,他是用事后修补的方式来完成合理性。突然出现一个很意外的事件,但是接下来会用非常巧妙的方法把这个意外修补,你感觉叙事还是非常合理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