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在此之前,在红军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0多年后,一个飘落着零星碎雪的冬日,几十位民营企业家来到遵义。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是参加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民营企业家特训班”的学员。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在遵义会议旧址那座著名的小楼前,在险峻的娄山关下,企业家学员们或是静静地听着讲解,或是拍照留念,有些人不时地小声讨论着什么,也有人在驻足沉思。
特殊的时刻 特殊的培训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受其冲击影响,中国经济遭遇极大的困难,民营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有资料表明,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民营企业倒闭、注销数量为近年来最多,新登记企业数量则为近年来最少。浙江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基本反映出中国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波及下的整体状况。订单不足,市场疲软,产品卖不掉,贷款搞不到,企业既要保证不裁员、不减薪,还要维持生产经营的运转,实在是难。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本来底子就薄,抗风险能力差,面对困难心里真是没底。
“从最初决定干企业,这些年一直是顺风顺水,虽然也遇到过一些难题,但企业仍然发展非常快。”广东的一位老板谈起这些年企业走过的路,感到很自豪。可是,从今年以来企业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老板有些慌神了。他形容说,就像当年的红军一样,本来有一片根据地,形势很好。但突然形势发生了变化,连续打败仗,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革命还能不能成功?”这位老板提出的问题有相当的代表性,集中地反映了在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普遍感到的困惑。正因为这一原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以“转危为安”为主题,有的放矢地主办了一次“民营企业家特训班”。
听说有这样一期培训,许多民营企业家很感兴趣,纷纷报名。一位北京的老板说,选择遵义这个地方进行如何“转危为安”的培训实在是恰到好处。过去,人们都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但遵义会议的具体时代背景和当时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很多人并不是十分清楚。这次在遵义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肯定会有收获。
汲取精神力量
在短短几天的培训中,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总参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围绕遵义会议的前前后后,从历史背景、会议的意义、会议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遵义会议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今天企业管理者的借鉴,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座。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讲座,受到企业家们的欢迎和好评。
在讲座之后的座谈会上,不少企业家谈到自己的学习感想。他们认为,与当年红军长征时艰难困苦的条件相比,如今办企业遇到的困难可能算不了什么,哪个老板也不可能说召开一次自己的“遵义会议”就能解决企业的问题。然而,通过对遵义会议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汲取精神的力量。比如说,作为领导者首先需要明确“走什么路”,时刻把握前进的方向。又比如说,当自己领导的团队、组织在原定的道路上遇到重大挫折,面临危机的时候,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准确判明形势,在困难中发现机会,率领团队和组织走出逆境。再比如说,领导者必须具有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和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观点的能力,在面对困难局面时,争取更多的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从而带领组织前进。
“与其在家苦思路在何方,不如出来学习毛泽东思想”,一位来自云南的企业家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学习体会。的确,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内涵着许多大道理。如果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用“大道理”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日常工作,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著名的娄山关下,一面巨大的石壁上镌刻着毛泽东那首《忆秦娥·娄山关》的诗词。来到这石壁前,轻声吟咏着诗词,遥想当年战场上的如飞弹雨、漫山硝烟,许多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
一位来自合肥的女企业家深有感悟地对记者说,如果当年红军没有打下娄山关,也就没有后来的遵义会议。她认为,在关键时刻的一件小事、一个具体事件,也许足以影响全局。她说,历史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注重细节,注重执行力。把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解决好,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能有这样的认识,说明企业家们不但在学习,而且在思考。正如他们在座谈会上表示的那样,要让企业成为学习型的企业,首先当老板的就要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此才能符合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企业家们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信心。他们说,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创新,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一定能让企业取得新的发展。(29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