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153:19:03□本报记者程武
11日下午,是中关村西区鼎好电子商城开盘的日子。可就在早上7点多,售楼中心门前就吸引来了大批
前来认购的商户,等候认购的长队一直排到了大街上,成为中关村清晨一道奇特的风景线。由于鼎好电子商城的建设规模相当
于海龙、硅谷、太平洋三大传统电子城之总和,堪称华北地区电子产品交易的“航空母舰”。不由得使人想起业界单从容量
的
角度对中关村电子市场未来的担忧。三足鼎立各有千秋近期,随着一些新型容量巨大的电子商场如鼎好、赛博、科贸等相继崛
起,业界不乏质疑之声。他们,单从中关村电子市场容量巨增,而IT业却整体趋于疲软的条件进行判断,担忧电子市场是否
会面临“僧多粥少”的尴尬现实。由大势做简单判断,的确很容易得出如此结论。然而,中关村真的不缺电子市场了吗?回顾
中关村历史,由电子一条街到当今电子商城的“三足鼎立”,中关村的发展与电子市场密不可分。展望今天,中关村已经成为
华北地区电子产品集散地。单从中关村各电子卖场每日客流总量已高达8万-10万人次,2001年上半年,中关村电子市
场成交总额就达21.4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174%,从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副主任卢彦对十年之内中关村的科技商
品销售总额能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的乐观预测,就可一窥,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潜力还有待挖掘。”抛开表层的数据,从本
质上讲,世界是因多样而精彩,产品也因不同的特性使市场变得丰富,并进而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只有同质的产品加落后的意
识才会产生“供过于求”的现象,中关村的电子市场彼此类同吗?不尽然。从1991年中关村第一个电子市场———“中关
村电子配套市场”诞生至今,电子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改革,1999年陆续开张了3家有影响的超大型电子商厦,它们是
:北京硅谷电脑城、海龙大厦、北大太平洋科技发展中心。这三家电子市场的定位就各有千秋:目前,海龙电脑城的目标客户
以零散用户和终端消费者为主。为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海龙通过免费对商户进行营销培训和给没入门的消费者进行电脑知识
培训来建立海龙特有的企业文化。太平洋电脑市场则以经营品牌精品为主,除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精品形象以外,太平
洋还计划在二级城市开设加盟店,并通过太平洋电脑网(Pconline)的异地结合,进行立体化宣传,进而形成自己的
特色。至于硅谷电脑城,主要以电子产品批发为主。它的成功在于保障了最早的中关村草根阶层(生意人)的利益,造就了一
批电子小老板。正因为这种错位经营的策略,才使他们在中关村电子市场得以确立三足鼎立的格局。“鼎好”求全“赛博”求
精如果说,目前的三大电子市场在市场定位上“术业有专攻”的话,那么,西临海龙大厦,东临中关村大街,北靠北四环的新
开盘的鼎好电子商城则可看做一个集大成者。它在第一代传统电子市场的基础上,集成餐饮、超市等服务于商场的配套设施,
以“纯商场全功能”为经营诉求,打造了一个以电子商品为主题的、配套服务功能齐备的电子商城。与一般电子卖场不同的是
,鼎好将在一层设立展示大厅,使国内外厂商可以在这里展示它们的产品、方案。据了解,鼎好一层展示大厅面积为5000
平米左右,可以容纳25家左右的IT厂商在此做展示和活动。二至四层则会维持现在多产品卖场的模式,中间是柜台,周围
是专卖店,主要面向的还是经销商、代理商和零售商,从鼎好在经营空间上的安排,可以看出,他将前三者的各自优势综合体
现出来了。当然,这种表面的“集成”并不能说明鼎好一定会对他们形成激烈的竞争,毕竟专有专的好处,全有全的优势。其
实,鼎好的绝杀技,并不在表层的经营结构,而在于他以“体验经济”为主导的经营理念和由此带来的内部人性消费空间的处
理方式。比如其首层黄金展厅6米的层高,2到4层层高为5米;在布局上将主过道设为2.5米、附过道也有2.2米,同
传统的电子商城过道设计相比,创造了轻松的经营环境,有效缓解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紧张情绪;其交易区无障碍、无死角的
大空间设计等,这些细节才是鼎好最具竞争力的地方。而同样打出“体验经济”旗号,要“升级中关村”的赛博数码广场,却
绝口不提电子市场,据透露,其6000平方米卖场将被分为两个经营区域:一是4000平方米品牌卖场;二是2000平
方米仓储式手机卖场,传统意义的柜台将完全被精品间所取代。此种定位与鼎好大相径庭,判断其前景如何,为时尚早,但至
少表明两者市场定位上有“错位意识”。如果非要将两者进行比较:赛博像一个完全的“未来主义”者,以太平洋的“先精品
后柜台”的遭遇来看,他所冒的风险很大。鼎好则是力图将传统与未来进行融合,其多层次的经营策略,显得更加务实一些。
创新才是硬道理从“旧三国”到新兴的“赛博”与“鼎好”,全面扫描中关村电子市场,你会发现:抛开硬、软件设
施不谈,他们在市场上定位还是有区分的,这种区分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互相竞争,但更对市场起到不同的支撑作用。可以说,
新一代电子商城,注意用错位经营来创造市场空间而不是拼死争夺。所以,所谓电子市场的容量饱和不是由新增多少电子商城
制造的,而是被新增电子商城的市场定位是否类同所决定。如果,大家市场定位同一,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做无限地重复建设
,那中关村电子市场的崩盘,肯定为时不远。但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电子市场在硬件、软件升级的同时,市场的进一步细化
已开始显现。世界上没有所谓不变的事物,电子市场也是如此,因此,永远存在机会,关键看你有没有相应的创新意识,而中
关村的电子市场随硬件上的升级改变,接下来,将面临的是新一轮的意识升级,谁将成为此轮竞争后的赢家,取决于今天的眼
光。(15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