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梅品牌与张兴标的“三得利”理念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1月08日 07:07 中华工商时报 |
|
2002-11-86:36:38(杨联民)
一个世纪以来,房地产几乎是上海滩永恒的主题。在改革开放和上海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新一代
的民营企业家以崭新理念、敢于拼搏的精神和运筹帷幄的智慧,在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上海兴
盛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标则是他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一)张兴标原是沪西供电局的一位干部,用他的
话来讲这是一个不错的单位,在原计划经济年代多少有点权,如果没有什么追求,在一般人看来也就不错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大潮涌来时,张兴标经常在想:我能为建设祖国和建设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做些什么。继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上海市委、市政
府提出,上海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张兴标再也坐不住了,已是50岁的他决意下海,干一番事业,也亲手为建设上海
国际化大都市做些贡献。主意已定,他于1994年毅然辞去供电局的舒适工作,并通过努力筹集到3000万元资金,注册
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事后,他对记者说用这3000万元创业,成功了无话可说,失败了,可能会被当成诈骗犯,我是要去坐
牢的。可见当时张兴标担的是多大的风险。(二)九十年代初的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了长江沿线及周边省市的发展,也带动
了上海郊区的发展。在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仍在做中心城区文章时,张兴标把眼光放到了近郊,郊区房地产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商
机。根据规划上海郊区交通将迅速改观,深受市民欢迎的地铁将直通闵行。由于闵行具有城乡结合的特色,离中心城区不远,
而地价又相对便宜。经过考虑比较,张兴标下海后的第一个项目就选择了上海西南方闵行地铁外环路站对面占地36万平方米
的空地,在这里建造他的第一个住宅小区———新梅花苑,也开始他的艰辛创业生涯。新梅花苑建造前,这里是一块野草丛生
的空地,市政建设几乎为零,周边缺乏一般居住必须的购物、医疗、学校及其他配套设施。曾有开发商前来光顾过,但往往考
虑到上述因素都放弃了。而张兴标通过仔细考虑,发现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这块地处于规划中的外环线内缘,地价低于市
内。另外,地铁一号线正在规划朝莘庄方向发展,只要一、二年时间,这里的地理、交通优势就会显现出来。目前市政工程和
周边生活设施不配套可以事在人为,只要创造环境、价格合适就可以变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项目上马后,为解决入住居民的
“开门七件事”,张兴标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毅然把资金先用在住宅配套上,采取“先筑路后造房”、“先配套再售房
”,先后投资4000万元修建了报春路、虹辛路,并在仅有少数人入住的情况下,他本人亲自在小区住了一段时间,看看百
姓在生活中到底缺什么。在摸清情况后,邀请有关方面来开店。如果别人不愿意,他就自己开,硬是自己开出了超市、饭店、
家具店、五金店、美容店等。小区内当时只有几个人家有小孩,上学要走半个小时,张兴标又花了40万元买了一辆大客车,
每天专门接送这些孩子。超前的以人为本的开发思路使14.6万平方米的新梅花苑销售日趋红火,最火爆时,一天销售量占
全上海的十分之一。成功的新梅花苑开发,使得兴盛公司挖到了第一桶金。(三)在采访张总时,他多次提到他的“三得利”
经营理念,即:房地产开发经营要让国家、百姓和企业都得利。他说:“做私营企业老板要为百姓多考虑,不能算计人家。”
创业初期,他应用这个理念取得了成功,在以后的开发经营中更是应用的炉火纯青。新梅小区首期项目开发成功后,张兴标二
期项目新梅公寓开始上马。这是一个在房型、环境、配套等方面均上了一个新台阶的项目。由于一期项目开发时树立的良好形
象,二期项目销售极旺,入住率逐月大幅度提高。然而,随着沪杭高速公路的通车,辛庄立交桥的建成使用,沪闵路日趋繁忙
,小区居民出门,必须穿越繁忙的沪闵路,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乐于奉献,敢想敢干的张兴标毅然决定自己出资1200万元
,修造一座“新梅天桥”,这不仅开创了上海房地产公司自掏腰包投资市政设施的先例,也大大提高了新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
誉度。“新梅天桥”的效应产生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计,这项为百姓谋利益的重大实事工程受到了全上海百姓的普遍
称赞,也受到政府部门的表扬。社会效益很快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期工程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销售一空,创造了上海房地
产业销售的奇迹。前两期项目获得巨大成功后,张兴标又向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的开发要求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设
计更加体现人性化,小区做到环保、生态、智能化。在随后开发的“新梅广场”和“新梅共和城”都贯穿了这种设计理念。如
新梅共和城,尽管在周边环境和市政配套上占尽了天时地利,面积达千亩的大宁灵石绿地位于正南面,地铁一号线延伸段广中
路就在小区边,紧邻共和新路高架桥、上海马戏城、闸北体育场、闸北教育园区等设施,光地段就足以吸引买家了。但兴盛公
司仍以再造精品的思想,在整体规划、景观布局、环境营造、房型设计、智能系统、综合配套等各方面倾尽全力,努力建成“
四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管理)优秀示范小区。特别是公司提出了“先造环境后建房”的营销
理念,斥巨资先行建设了3300平方米的豪华大堂式入口会所和3200平方米的主题生态集中绿地———香树湾,保留了
原地数十棵三、四十年生的大型香樟,更从外地引种了一棵75年树龄的超大香樟,配合水景及其它绿地,于建房前先期建成
并对外接待,新的“逆作法”使客户先期看到了未来的小区环境。而在新梅小区旁边,区政府要建25米的绿化带,张兴标获
悉消息后,主动表示,这25米绿化带由我来出资认养。有人认为这是区政府的事,作为私营企业没有必要参与,张兴标却认
为,自己出了钱,百姓觉得环境好了,我又可不建围墙,政府可减少市政开支,这是三方有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张兴标的“
三得利”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为兴盛公司形象的树立和新梅品牌打响铺垫了良好的基础。自1995年起,
张兴标本人和公司及楼盘获得的荣誉多达数十个。其中,包括张兴标获上海市住宅建设实事立功竞赛个人记功;公司获上海市
房产销售百强企业,新梅共和城获上海市十大典型生态楼盘等。(四)对于一般民营企业来说,人员流动频繁是一件司空见惯
的事。而在张兴标的企业内,从创业到现在8年没有一个人离开公司。张兴标自豪地说:“对于私营企业共同创业的人员跟着
老板共患难可以,但同享福像我这样做的上海找不到第二家。所以,我的企业凝聚力较高,员工们都努力工作,用不着我去催
促他们。”张兴标向我们讲述了几个关于这方面的小故事:二、三年前,公司有一个干部,经营中犯了一个大错误,差一点使
公司身败名裂。当时,我也很生气,但几天后开会时我表示:“他犯错误责任是老板的”。之后,我还给每个部门打招呼,希
望计划内分一套房给他的仍然给他,这使那个干部十分感动,此后的工作就更谨慎了。张兴标十分自豪的还有公司没有家族制
。他的女儿从国外回来,他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把她放基层做了4年一般工作,等她有了一定经验后,才提拔为集团下面一个公
司副总,而他的爱人周一至周五是不允许到公司来的,他表示爱人参与公司事有些不太好办,我们不能有家族制味道。而对于
下面副总和对公司有贡献的人员,张兴标不仅安排高薪和保险,还买了30辆轿车供中层以上干部使用,最得力的副总配置了
宝马车。张兴标说,要提高公司的凝聚力,一个带头人怎么做很重要。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张兴标独特用人魄力的感
召下,全公司上上下下兢兢业业,而作为董事长的他,不用管具体工作,精力放在琢磨公司大问题,把握方向上。(五)兴盛
房产自1994年成立以来,按照张兴标创导的“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兴盛于和、发展于博”的企业精神,通过创始人张兴
标带领的一班人呕心沥血的诚信经营,使公司在8年内发展为一个以房地产为主业,集金融投资、高新技术开发、建筑装潢、
物业管理、房地产咨询等为一体的集团化私营企业。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为2.2亿元,总资产已达12亿元,净资产5亿元
,住宅开发总量达80万平方米,成为上海本地私营企业中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之一。公司继新梅花苑、新梅公寓、新梅广
场、兴盛公寓、新梅共和城等沪上知名楼盘成功开发销售之后,“新梅”品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成为2002
年上海房地产10大关注品牌,而张兴标本人也享誉海内外。上海闵行区一位区长说,闵行区是上海房地产的领头羊,而张兴
标则是领导着闵行房地产的潮流。记者采访张兴标时,适值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张兴标主动表示,作为一个私营企业老
板,我一直关注党的方针政策,江泽民总书记5·31讲话后,我即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青浦关门学习了两天。没有党的好政
策,哪有私营企业的今天。在谈到今后发展目标时,张兴标表示,公司制定的中期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05年,公司总资
产要达到30~50个亿,房地产开发总量要达到150~18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年均开发增量为20~30万平方米,
并且年内实现公司上市以及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近期,我们还积极参与上海市新一轮的旧区改造项目。
位于闸北区西藏路曲阜路的40万平方米的“新梅太古城”,作为闸北区最大的旧区改造项目之一,已被列为闸北区重大工程
。公司将于今年底全面实施动迁,明年年中全面开工。届时,一个堪与香港太古城媲美的高档商业住宅区将再为上海楼市增添
浓墨重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