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是谁制造了通缩 在日本、美国,有人散布中国在输出通货紧缩。事实的真相如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8日 07:48 中华工商时报

  2003-2-182:26:07□金柏松

   近来伴随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产生的一个新问题即通货紧缩正在引起各方辩论。特别是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 ,如日本通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复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有效治理和解决 通缩问题。由于一国政府对治理通缩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此以往必然会招致批评,甚至有可能坐不稳宝座、动摇
执政 根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通缩问题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那么是谁制造了通缩呢。放眼当今世界在经济一片低迷 之下,唯有中国经济增长最好。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竞争优势明显、增长强劲,这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假如 说是中国输出了通缩,那么一国政府不仅可以推脱责任,还可动用一些现成的政策措施如反倾销、保障条款等来抑制中国产品 进口。如此一来解决通缩问题似乎变得可以简单易行,等暂时蒙混过关之后,他们的政治生命又可趁机延长一段时间继续执政 ,力图找到新的方法扭转颓势。有需求就有响应。散布中国在大量出口廉价商品消息的同时,也向各国输出通缩的说法最早起 源于日本,而美国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2002年10月17日发表的《中国因素》报告中,也称:“中 国的经济成功将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环境下引起新的反应,随着世界经济停滞不前以及通货紧缩的出现,中国有可能被视为罪犯 ———引起全球通缩的罪魁祸首”。以罗奇在世界经济界的地位,他的观点无疑影响极大。果然他的报告一经发表,各国媒体 就纷纷报道,有些重要媒体还发表了评论文章,有些学者也在迎合这种观点。好在罗奇本人听到反驳意见后,即意识到自己被 误解,于是马上发表讲话、澄清误会,称:中国与日本陷入通货紧缩的沼泽毫无关系。然而不幸的是,世界上关于中国输出通 缩的言论并未就此平息。一些国家政府官员、政治家尤其愿意到处引用。作为一名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我认为有必要将通缩 问题向世人解说清楚,以便让人们在了解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是一对反义词, 狭义的通缩是指一国商品物价在一段时间里趋于下降,广义的通缩还应包括资本价格、资产价格、证券价格及服务价格的长期 持续下跌。因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价格水准是相通的,各种价格彼此完全可以相互影响。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 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 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那么,谁是世界性通缩的主要制造和输出者呢?通货紧缩问题最早发生在日本。首先从 日本东京股市交易价格日经指数看,1989年日本股价达到39000点高峰之后,1990年开始一路下跌,期间虽有几 次反弹但反弹力度愈来愈低,至今日经指数还不及1989年时39000余点的零头。其次日本的房地产价格也是在此后不 久开始下跌,现其价格不及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日本股价、地价相互影响轮番下跌的情景人们应该记 忆犹新。这在当时日本称其为“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地价暴跌、资产大幅缩水,使企业投资趋于慎重和个人消费低迷,日 本经济由此进入衰退。为恢复景气,日本政府一方面以扩大公共投资方式增加需求,另一方面则期望以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复苏 。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冷战结束,美国政策大调整,美将扭转贸易赤字作为首要政策目标之一。一时间美日贸易摩擦波澜起伏。 美国政府还在政策上不断诱导美元贬值以抬高日元。1995年3月美元兑日元一度达到1:80的超高水准。这与1990 年1:140比,日元已然升值40%以上。日元升值有效地抑制了日本出口增长之势,同时也等于宣布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 模式从此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为刺激需求,仅靠扩大公共事业投资显然是不足以带动经济复苏,还需改变其高 成本结构,缩小内外价格差,以降价措施刺激消费。当时日本定期发表的世界10大城市物价指数显示东京多年来一直是世界 上生活费用最为昂贵的城市,且比位居第二的纽约城市高出2-3倍。在日本政府政策引导下,日本企业经营纷纷将削减成本 列为重点。在进口方面日本企业也注意增加质量好、价格低的商品。中国生产的商品,特别是在华合资企业制造的产品正好符 合了这一需求,进入日本市场后受到了消费者欢迎。当时日本将降低成本、降低物价的现象称为:降价革命,并从各方面都给 予了充分肯定。然而日本降价革命的结果不仅并未能刺激消费回升,反倒是形成了物价一跌再跌的势头。当时日本政局动荡、 首相更换频繁,政府未能及时评估政策效果和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新内阁上台后,或是动用财政措施,或是采取 降息方法刺激经济,多数表现为出急功近利。到了90年代中期日本官方贴现率已降至2%的低水平,民间资本价格随之大幅 下跌。至此日本通缩已经由证券、资产和商品扩展至资本领域。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银行受不良债权拖累近乎 倒闭。这些银行一方面接受国家救济;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推动不良债权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域进行资产重组。这些产业主要是 建筑业、不动产、商业和运输业。对这些产业施压的结果,就是这些企业需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可以说于199 8年后,日本通缩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1999年开始日本国民经济名义增长已连续3年低于实际增长。现日本经 济通缩问题已经是摆在小泉首相面前的最重要课题。由此可见,日本经济通缩是在漫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与日本政治动荡、 政府政策失误有重大干系。而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不过才占日本经济规模的0.5%-1%,试想即便有些廉价商品进入日本 市场又能对其庞大的经济产生多少影响。更何况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有近一半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所为,其中以日系企业居 多,而日系企业又是在响应日本政府的政策。此外,不仅日本而且美国也是世界通缩主要的制造和输出者。90年代美国高科 技产品在主导世界信息产业飞跃发展的同时,新产品推出速度一代快过一代,而老旧产品价格下跌也一代快过一代,世界各国 为了能跟上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步伐无不紧跟美国亦步亦趋。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纽约股市连续下跌的第三年,与三年前的 道指11000余点比今天的纽约股价已经下跌了30%以上。2001年美国官方利率连续下调十一次,2002年又进一 步降至1.25%,这一前所未有的低水平,说明美国的股票和资本价格都在大幅下跌。2002年12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 潘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已公开表示了对物价的担忧(据了解,2002年1-9月美物价仅略升1%),并称:美国经济正接 近通缩状态。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占世界经济比重高达30%,纽约股市的下跌、美联储利率的下调都对世界造成了 重大冲击,并将通缩广泛地传递到世界许多国家。据了解,仅股市下跌这一项全球经济损失就高达20万亿美元。况且美国经 济规模比中国大十倍,美国主导世界高科技产品价格一代代下跌,其制造和输出的通缩及其造成的影响,岂是中国出口的那些 廉价商品可比。美国常称自己在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而今出现全球性通货紧缩问题,美国难道就不能 胸怀坦荡地讲:这件事我负有主要责任。事实上,从世界各国出口价格指数比较分析看,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谁制造了通缩。据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编制的世界出口价格指数所示,以1995年价格水平为基准,1998、1999、2000年世 界出口价格平均指数分别为,86.6、95.3和94.5。说明世界出口贸易普遍存在通缩问题。其中美国1998、1 999和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95.7、94.7和96.2;同期日本为86.7、82.7和86.0;而中 国为94.3、91.5和90.9,德国为79.8、102.5和91.4。工业化国家平均为87.8、98.1和9 4.7。发展中国家平均为82.7、86.5和93.9。亚洲平均为83.0、86.5和82.4。显然中国出口价格 下降幅度与工业化国家水平接近,比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要小得多。但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出口价格下降幅度远大于中 国。至此,是谁制造和输出了通缩大家已经可以自行判断。(作者单位: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18G5)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超炫彩色情人节站 激情体验心跳感觉!
  30M任你邮送相册,免费试用抽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7650 情人节 射雕英雄
 
  新浪精彩短信


每月5元!激情男女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林志炫] 单身情歌
[黄品源] 简单情歌
[莫文蔚] 电台情歌
[和弦] Butterfly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IBM笔记本电脑
  • IBM T30-I9C
  • IBM T30-86C
  •   风流男人的诱惑
  • 银色魅力性感香水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