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至少耗费4500亿元 财政供养数额太大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9日 07:12 中华工商时报 |
|
2003-4-92:41:03□本报记者杨晓平
财政供养人员太多,每年耗费大量财政支出的现状,引起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工商联副会长王翔的关注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王翔提交了《加大机构改革力度,缩减财政供养人员》的提案。王翔说,我国历
史上需要财政供养的人与普通百姓之比:据有关资料,两汉1∶7945人,唐1∶4500人,清康熙1∶91人,新中国
成立之初
1∶600人,改革之初的1978年约为1∶50人,目前是1∶28人。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系“上层建筑”,人员由财政供养,200
1年人数达4500多万之巨,相对于经济基础,这个“上层建筑”确实过于庞大。我在九届一次会议上曾提交《三十人养一
个“吃皇粮的人”要养到何时———精简机构迫在眉睫》的发言,时隔5年,财政供养人员没有减少而有增加,这个问题确实
要加大力度,加强速度予以解决。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失控,增长迅猛,是导致各级财政困境日益加深的一个关键因素。财政支
出的大部分被“人头费”吃掉了,按平均每人每年最少1万元工资标准计算,现有的财政供养人员一年就需要财政供给工资开
支4500亿元,占国家总财力的比例很大。财政供养人增加还要提供办公设施、住房、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若将这些考
虑进去,每增加一个人,一年至少需增加财政支出2万元以上,财政负担更为沉重。当前国家财力增长的大头只能用于满足“
吃饭”和“养人”。在很多地区,新增财政收入约有80%以上用于人员经费。我国财政由于“养人”太多,很多地方正在日
益成为“吃饭财政”。虽然有数据显示,政府在3年内裁减了50%的公务员,但问题是,很多地方正在精兵简政的工作并没
有落到实处,公务员裁员的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是“分流”,从行政机关“分流”出的公务员大部分流进了事业单位,而这
也是财政供养的主要对象。“吃皇粮者”的优越性有很大的吸引力,行政机关呆不了,怎么的也得到事业单位去,就是不肯去
没“皇粮”可吃的企业,或者到私营企业,更不愿意担风险自己创业。“铁交椅”被人向往,于是找路子、托关系,使出浑身
解数挤入“吃皇粮”队伍中,这是财政供养人员不断膨胀的因素之一。王翔认为,当前我国的机构臃肿和人员膨胀已到了极限
,财政成为“吃饭型”的财政,财政再分配的其他职能大受制约,严重影响许多重要的投入,如此发展下去,我国财政将有被
拖垮的危险,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严重受阻。改革以来,国家也曾多次试图精简机构、缩减人员,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没
取得多大的成效。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机构仍是叠床架屋,多头管理,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产生的腐
败又是群众反感的热点。这不能不令人更加警觉:28个人养一个,不仅是养,还要生出副作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确
实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机构精简,缩减财政供养人员,任务艰巨,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不妨也引入“定量分析”。应
根据工作效益、财力情况等测算出一个比例数,在全国总人口中,行政官员应占百分之几,事业人员应占百分之几,应有一个
尺度,然后照此严加控制,该裁的人员坚决裁员,该撤掉的机构坚决撤掉。应出台《编制法》,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纳
入法制轨道;设置隶属人大的编制委员会,对机构人员管理依法进行监督。总之,要迅速改变28个人养一个“吃皇粮的人”
的局面,使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不断顺利推进。(9G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