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政府拨款经营年年亏损 重庆“民博”靠啥支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2日 06:51 中华工商时报 |
|
|
2003-4-224:16:16□本报见习记者雷弟明
在我国,博物馆一直都是由国家在操办,民间办博物馆则是近年才出现的。在重庆,民间博物馆已开始“
显山露水”。据记者调查了解,重庆目前已经挂牌的民间博物馆有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火锅博物馆、重庆国友博物馆等
。其中,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和重庆国友博物馆已经对外公开营业,而重庆火锅博物馆虽然没有对外公开营业,但也在接
待参
观者。在重庆的这三家民间博物馆中,民间医药博物馆最早创办,这间博物馆坐落在重庆城的心脏地带———风景优美的渝中
区枇杷山,它是我国目前国内惟一的中医药专业博物馆。记者近日在该馆采访时看到,馆内塑造有历代中医药名家的青铜塑像
,并设有历代名医名著、名方、名药展示馆,少数民族特色医药展示馆,历代民间药物炮灸、工艺、工具陈列馆,民间中草药
动植物标本陈列馆,仿古药房,名老中医坐堂行医馆等九大展示馆。整个博物馆里收藏有万余件医药文物和数千册古代医药书
籍。可以这么说,重庆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浓缩和再现了中华五千年民间医药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历史。据该馆人士介绍,该
馆自成立开馆以来,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参观者)数万人,其中海外观光者有来自日本、法国、比利时、美国、英国、俄罗
斯等国的医药界人士。而设立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的重庆火锅博物馆,则是在2002年3月经重庆市文化局批准成立的
。这个博物馆目前虽然还没有对外公开营业,但仍然每月有近千名参观者到馆参观。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重庆火锅博物馆现
在的馆藏有600余件火锅用具藏品。如果按材质区分,则有陶、瓷、石、银、锡、铜(包括青铜、白铜、紫铜、黄铜)、铝
、铁、紫砂、搪瓷等种类的火锅。在这些火锅藏品中,最小的只有巴掌大,被称为掌中宝火锅。这些火锅藏品,从地域上来区
分,除国内产品外,还有日本、韩国、法国等欧美国家的火锅,这些舶来品与国产品相比又别具一格;如果从年代上区分,从
远古到现在,各朝各代的各式火锅都在收藏之中,其中最古老的火锅是公元前771年时西周奴隶社会奴隶主使用的连体青铜
火锅,而最可称奇的是明代的香炉形银底锡火锅。据考证,这是当时佛家特制的煮素食用的单人火锅。据了解,像重庆火锅博
物馆这种专业的火锅博物馆,目前在世界上还是惟一的。重庆还有一家国友博物馆坐落在主城边沿的渝北区两路镇。这是一所
综合性的民间博物馆,从1998年创办至今,馆内已收藏上至马家窑文化下迄民国时期的1400余件各类文物。这些藏品
在该馆分为三个厅进行展示,即瓷器厅、历史文物厅和民俗居室厅。这些藏品中,马家窑彩陶可算是该馆收藏的新石器文化中
晚期特色彩陶的代表作品;而陈列众多的汉代陶俑则是该馆的又一特色,这些陶俑制作精细、形态各具,对了解我国两汉时期
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和社会风俗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馆更具特色的是民俗居室陈列厅像清代的红木床、嵌螺红
木椅和五檐六柱雕花贴金大床就充分展示了巴渝民俗民间居室的高雅艺术。另据了解,目前重庆还有两家民间博物馆正在紧张
地筹备之中。重庆的民间博物馆为何如此兴盛?据了解,政策环境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重庆办民间博物馆,只要有一定数
量的藏品,又有经营场地和一定额度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办理工商注册。据重庆市工商局企业登记处负责人介绍,在是否允许
民间人士办博物馆的问题上,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没有明确的政策限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涉及到“前置”条件的限制,
能够出具藏品数量、经营场地、经营资本等相关的有效证明文件,就可以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如果涉及到“前置”条件,如文
物的管理条例等,则需要在出具上述证明文件之外,还要出具行业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这样才能注册登记。重庆市文化局博
物馆处柳春明处长介绍说,对民间办博物馆,国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也没有对民间
博物馆作出规定,只是国家文物局在其工作要点中有过说明,要求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对民间办博物馆要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
,要有扶持的措施。对此,重庆市文化局执行得比较好,只要申报者,无论是单位或是个人,只要其藏品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
,又有场地和相关的专业人员,经过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组全面考核后就能获得批准,这就是申报制度。目前重庆已批的三家
民间博物馆就是这样审批的。同时,博物馆作为永久性的设施,建立博物馆是以不盈利为目的,所以,在馆藏文物数量、展馆
场地、专业人员、安全设施及文物的保存等方面的审查也是比较严格的。重庆的三家民间博物馆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但它们的
经营状况又怎么样呢?目前,三家的统一口径是亏损。据重庆国友博物馆办公室邓主任介绍,该馆虽然对外营业开放,收取参
观者5元一张的门票,但由于博物馆地理位置不怎么好,到馆参观的人数有限,所以门票收入不能支撑博物馆的正常支出。因
此,博物馆每年要亏损十多万。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的潘女士说该馆也存在同样问题,展出的门票收入对博物馆来说有点杯水
车薪的感觉,博物馆每年亏损一二十万。重庆火锅博物馆更是没有对外营业,虽然每年有上万人次到馆参观,但都是接待友好
关系单位的参观人员,没有门票收入。民间博物馆既没有政府拨款,经营上又是年年亏损,而且还在年年增加馆藏文物,又靠
什么来维持生存和支持发展呢?据了解,民间博物馆的主办者都办有实体,如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的创办者拥有重庆比较有名
的中医药诊所兼药房的“少林堂”,重庆火锅博物馆的主办者更拥有一个火锅研究所和一家生产厂及一个生产基地,而国友博
物馆也有其他经济来源。正因为这些民间博物馆都有其它经济来源作为支撑,所以它们都能在博物馆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
,不仅能够长期支持下去,而且还能不断得到发展。这也许就是民间办博物馆的优势吧。
|
| | |